
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pdf
14页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沁园春长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课,可见它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道,都取决于教师对这首词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对以后的诗歌鉴赏教学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基于上述的分析,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抓住关键词,理清思路2 通过多次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3 学习本文含蓄凝炼极富表现力的语言4 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德育目标: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综观高考诗歌鉴赏题误答的原因主要是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较弱,对诗词的感受浅薄基于这一原因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体会意境、揣摩语言教学难点是:鉴赏词作的意境二、教学方法和教具沁园春长沙是诗歌鉴赏单元的起始课,对后面的诗歌教学起到领起示范的作用因此不但要教会学生鉴赏本词,还要让学生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本课的教学方法是以朗读、设疑、讨论法为主,以点拨比较法为辅。
通过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三、教学程序一) 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 世纪的中国又早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早在初中时我们就欣赏过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师生共同背诵,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毛泽东同一词牌的作品沁园春长沙二) 介绍背景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一方面是当时社会的大背景,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毛泽东活动的小背景,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 (所谓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通过背景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三) 多种形式的朗读朗读是诗歌教学的有效手段,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意境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韵味在朗读这一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1、教师在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的音律伴奏下,范背全词主要目的是用标准的语言规范学生,激发他们背诵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沉浸在词的感情氛围中2、让学生自由朗读朗读前教师作诵读提示,这首词朗读时应注意:“上片”的“看”字和下片的“恰”字都是领起字,这两个字后要稍作停顿,突出领字的作用; “看”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3、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4、最后让学生齐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通过反复朗读能够加深学生对词作的感悟,能够领会作者的情感四) 赏析部分1、理清思路,从整天上把握文章内容,体会词的意境让学生用语言再现当时的场面,启发学生描绘壮丽的湘江秋景图,尽量让学生把自己置于诗的境界中,让学生用心体会伟人在逆境中,站在橘子洲头,描绘的却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秋景图面对眼前景物,诗人自然会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全词表达出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设计4 个小题,用多媒体显示给大家,这几个问题我是按照由浅入深来确立的,主要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词,避免将词理解得支离破碎 )为了加深对词作的理解,让学生再次诵读全词,然后找两名同学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来描述词的上下阙,学生描述之后,教师在描述,在教师描述时,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通过想象在脑海里形成画面 (这样既时学生领会了诗歌语言比散文语言更含蓄凝炼又极富表现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里,形象思维能力,加深了对词作的理解 )2、诗歌是用高度概括、含蓄、凝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意境全出,写尽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而在沁园春长沙的上阙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词语也有很多,让学生体会“独立寒秋”的“独立”,“层林尽染”的“染”“鹰击长空”的“击”,“鱼翔浅底”的“翔”,如果把这些词语换成其它的近义词可不可以,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让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做适当的评说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把握全词的基础上从细处理解词人炼字炼意的功夫,以及不同词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在对字词赏析后,还要加深对具体词句的把握,我把上片的第一句话“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做为重点分析这个词句里将“独立”前置,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我们说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让学生把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晏殊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进行意境比较教师指导学生比较意境要从“意”和“境”两方面来考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了毛泽东的“独立寒秋”更抒发了一种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通过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全词意境的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鉴赏诗词的方法,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情景交融是本词的主要表现手法在体会情景交融时可以通过朗读、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
重点体会上阙景中是如何显情的,下阙情中又是如何见景的,在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五) 、延伸比较阅读将沁园春长沙与欧阳修的秋声赋节选部分做比较让学生主要从意境和表现手法来比较,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各组派代表谈,教师做结 (比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心情写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然后教师总结全文六) 布置作业1、背诵全词 ( 有感情)2、把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进行比较(七) 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是从内容、结构和表现手法来设计的,能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词积累与运用六教学设计积累与运用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的7 个训练 , 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 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2、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参与竞赛等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教学难点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教学方法谈话法、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比一比,谁的普通话说得好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出示两道朗读题,每个组读一题。
要求:人人参与,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检查分组学习情况重点检查翘音zh、ch、sh, 后鼻音 ang、eng 和复韵母 ei 、ui 的读音;注意指导学生区分f h 和鼻音 nl 两大组交换学习内容,比一比哪个组学得快,音读得准,普通话流利教学这两道题时,也可以根据班上学生学习拼音的情况,先对重点的拼音进行复习,然后再提出要求分组朗读二、播放录音,做拍手游戏播放课前制作的拍手歌,教师边读边拍手,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告诉学生想做这个游戏,得先熟读儿歌,借此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熟读儿歌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协作,边拍手边诵读儿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指导,更要参与,要注意建立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民主、参与的良好氛围(也可借此题的学习组织学生课间休息,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疲劳)三、比一比,谁认的字多分别出示“你还认识我吗”和“自主识字园地”的内容,告诉学生比赛内容找自己的好伙伴,将这两题分别读给他听,并请他给你评一评,你认识多少字、多少个词在不认识的字、词下面作上符号,请你的伙伴教教你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待学生学习结束后,分别抽好、中、差三个学生读一读,激励优秀的争取更优秀,后进赶先进。
四、写一写你想写的词语教师不要作过多要求和限制,让学生选择自已想写的词语写一写、读一读即可学生写的时候,教师要重点关注一两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在课内解决困难,激励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五、同桌互读问答歌教学后记孙权劝学的教学设计1孙权劝学的教学设计1本文是历史典故,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以往的教学中,多以教师翻译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学生记忆文言词语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指导下,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挖掘文章内涵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2)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3)使学生懂得“好学”的重要性二、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师:想必同学们都看过三国演义,谁能说出里面称霸天下的三个枭雄?生:(不难回答 )师:他们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个人不仅仅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思想家。
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孙权手下有一个草莽英雄吕猛,英勇善战却不习文,后经孙权劝告,成为学识英博之士孙权究竟是怎样劝学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补充完整二)、学生自读课文可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或小组讨论理解文意,掌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中的文言常用词语,可采用小组互相提问的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知识三)、探究课文内容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2,吕猛是如何做的 . ?3,鲁肃为什么与吕猛“结友”?(这些内容的理解也可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并可加以适当的发挥,进行表演在编写剧本,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深入研究课文,同时,表演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畅谈感受1,吕猛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试将本课与伤仲永作比较,一个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幼年不学,毫无所成谈谈你的看法3,你是怎样看待学习的?四、作业作者邮箱: 孙权劝学的教学设计1摸球游戏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通过互动摸球游戏,直观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 通过“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3. 在活动交流中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具准备学具布袋不同颜色的小球教学过程一、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1、体验“一定”师:老师这里有个魔法袋,知道里面是什么吗?(球)那能知道什么颜色吗?(不能)看了才知道是吧?现在谁想来摸摸看呢?生 1:摸出来是黄球生 2:摸出来也是黄球师:还有谁想试试你们觉得他会摸到什么球呢?生:黄球生尝试师:怎么摸出来都是黄球呢?(生:里面都是黄球)打开袋子看看师:如果再让你摸一次,你还能摸出黄球吗?肯定吗?一定吗?(板书:一定)生:因为里面都是黄球,所以再摸一次一定是黄球2、体验“不可能”师:那你们可能从这里面摸出红球吗?为什么?(结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不可能)拿出一些蓝球放入袋子中搅动一下:这样可能摸出红球吗?(进一步说明不可能)3、体验“可能”师:现在这里面不能摸出红球,那可能摸出什么球呢?生:可能摸出黄球,也可能摸出蓝球4、引入课题:像这样的可能性,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可能性。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猜测(在袋子里放入9 个黄球 1 个蓝球)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球,摸到的球可能是什么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