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课件.pptx
55页唐诗五首,1.初步了解唐诗常识2.了解诗歌朗读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3.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4.多角度赏析名句,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唐代是诗的时代唐诗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迭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初唐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中唐时期成绩最卓越的是白居易晚唐时期晚唐时期为夕阳返照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李杜”律诗参见教材61页,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魔”他的诗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唐穆宗长庆二年七月, 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
这首钱唐湖春行当作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七言律诗可以按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朗读请选择你喜欢的节奏体会心境、想象画面朗读古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小组交流,描绘画面,1、诗题说“春行”,说说诗人的游踪2、全诗四联分别主要写了哪些景物?,3、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景物各有不同,本诗描写的是哪一春景?说说你的理由1、颔联中“争”、“啄”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从中你能看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陶醉于这西湖的初春美景,莺歌燕舞、红花嫩草并不是诗人的最爱,他最爱那绿杨阴里的白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可总揽全湖胜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神怡让我们带着一种闲适,一种喜悦与赞美背诵全诗钱塘湖春行,喜爱赞美,景,感,最爱湖东行不足,黄鹤楼,崔 颢,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前期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期漫游各地,随军出塞,诗风变得雄浑奔放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1、全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2、诗人为何而愁?,3、既然是乡愁,则说明诗人此时不在故乡,那么他身处何方?看到何景,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1、诗人为何来到黄鹤楼?除了美景还有何处吸引着他?,2、诗中出现两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本诗是崔颢宦游到黄鹤楼时有感而作,描写了在黄鹤楼俯视长江两岸所见景色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于是抚今追昔,有了世事沧桑的感慨,并因日暮而生思乡愁绪吊古怀乡,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黄鹤楼,远古传说,岁月易逝,登楼所见,浓浓乡愁,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 崔颢 李白都曾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 在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著称。
滕王阁 位于江西南昌,以王勃的滕王阁序著称,使至塞上,王维,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信奉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他的画和诗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开元二十五年,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即为此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轻车简从地前往边疆慰问将士,我途中要经过辽远的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那样飞出汉塞,像北归的大雁那样飞入胡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1、结合写作背景,思考首联中哪一个词 写出诗人出塞时的心情2、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做什么? 透露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1.颈联描绘了西部边塞奇特壮丽景色, 是历来传颂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 进行赏析2、苏轼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美在哪里?,使至塞上,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远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长河,圆的是落日,黄色大漠、浑黄长河、白色烽烟、红色日落,层次丰富,鲜明优美,苍茫辽阔,此诗以简练的笔触叙述了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描绘了旅程中所见的雄浑壮阔的塞外风光,隐约地透露出自己受排挤而孤寂伤感之感以及在雄浑大漠中得到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 望王绩,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常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放诞纵酒,其诗多以酒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一名王无功集)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万荣)之时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2、颔联和颈联用了何种手法, 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1、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2、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百无聊赖的心情情薄暮中所见景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情,野望,惆怅、孤寂的情怀,渡荆门送别,李白,李白,字_,号_,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_主义诗人。
有“_”之美誉,与_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 流入广 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2、颔联、颈联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课件PPT,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渡荆门送别,叙事,借景抒情,借景抒情,直接抒情,野望:彷徨无依,孤独抑郁黄鹤楼:吊古伤今,思念故乡使至塞上:雄浑壮美,慷慨悲壮渡荆门送别:雄浑壮阔,意境高远钱塘湖春行:春意盎然,充满生机,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1.对钱塘湖春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钱塘湖春行颔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3.渡荆门送别中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1.C (“乱花渐欲迷人眼”并不是说繁花盛开花团锦簇了,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2.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3.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1、结合野望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黄鹤楼的颈联和尾联A首二句交代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3.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2.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
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3. B (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谢谢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