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生有机化学醛和酮.ppt

116页
  • 卖家[上传人]:ap****ve
  • 文档编号:119382755
  • 上传时间:2020-01-1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9MB
  • / 1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二章 醛和酮 • 学习要求 •1. 掌握醛、酮的结构特点及命名方法 •2. 掌握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3. 掌握α-H的反应:羟醛缩合;卤仿反应 •4. 掌握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 •5. 理解C=C和C=O双键的结构差异以及在加成反应上的不同 •6. 理解醛酮的还原方法,并能区别各种还原剂的应用范围 7. 理解醛酮的氧化反应 8. 理解坎尼扎罗反应的条件和交叉坎尼扎罗反应的应用 •9. 了解饱和一元醛酮的常用制备方法 作业:P299 5,10,11,13,16 • 醛和酮均含有羰基官能团: • 羰基碳原子上至少连有一个氢原子的叫醛: —CHO 或 叫醛基 • 羰基碳原子上同时连有两个烃基的叫酮 定义 分类 单酮和混酮 12.1 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12.1.1 羰基的结构 sp2 易受亲核试剂进攻, 发生亲核加成 甲醛的结构 羰基π电子云示意图 偶极矩 2.27D偶极矩 2.85D 羰基与碳-碳双键结构比较 ①脂肪族醛酮命名: 以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支链作 为取代基,主链中碳原子的编号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 酮需要标明位次): • 也可用希腊字母表示靠近羰基的碳原子,其次为、、…... 12.1.2 醛酮的命名 例如: ②芳香醛、酮的命名,常将脂链作为主链,芳环为取代基: ④二元酮命名时,两个羰基的位置除可用数字标明外, 也可用、 、…表示它们的相对位置, 表示两个羰基相邻, 表示两个 羰基相隔一个碳原子: ③比较简单的酮还常用羰基两边烃基的名称来命名: 4-甲基-3-乙基戊醛 (γ-甲基-β-乙基戊醛) αβ γ 例如: 1-苯基-2-丁酮 3-丁烯-2-酮 ※酰基命名 酰基 苯甲酰基 乙酰基 甲酰基 2-甲酰基苯磺酸 烯烃 炔烃 芳烃 醇醛 酮羧酸羧酸衍生物 1 氧化 2 频哪醇重排 氧化 取代 还原 1 氧化 2 卤化-水解 3 傅氏酰基化 4 加特曼-科赫反应 1氧化 2直接醛基化 1 水合 2 硼氢化-氧化 12.2 醛酮的制法 • 伯醇和仲醇氧化或脱氢反应,可分别生成醛、酮。

      例1: 例2: 12.2.1 醇的氧化和脱氢 例3:以三氧化铬和吡啶的络合物为催化剂制醛产率高: 例4:含有不饱和C=C双键的醇氧化,需采取特殊催化剂,如:丙 酮-异丙醇铝(或叔丁醇铝)(欧芬脑尔氧化法)或三氧化铬-吡啶络 合物作氧化剂达到此目的 羰基与羟基互换 可逆反应 复习: 欧芬脑尔氧化法 在叔丁醇铝或异丙醇铝的存在下,仲醇被丙酮(或甲乙酮 ,环己酮)氧化成酮,丙酮被还原成异丙醇,这一反应称为 欧芬脑尔(Oppenauer,R.V)氧化法,其逆反应称为麦尔外因- 彭道夫(Meerwein-Ponndorf)还原 R2CHOH + R2CH=O + 麦尔外因-彭道夫还原 欧芬脑尔氧化法 Al(OCMe3)3 反应方向的控制 欧芬脑尔氧化法: 丙酮大大过量 麦尔外因-彭道夫还原:异丙醇大大过量一边反应,一边将 丙酮蒸出 特点:反应只在醇和酮之间发生H原子的转移,不涉及分子其它部分 例5:醇在适当的催化剂条件下脱去一分子氢,生成醛酮 • 该反应得到的产品纯度高,但为一吸热反应,工业上常在脱氢的 同时,通入一定量的空气,使生成的氢与氧结合放出的热量供脱 氢反应。

      这种方法叫氧化脱氢法 例2: 例1: •在汞盐催化下,生成羰基化合物,除乙炔外,其他炔烃水合均 生成酮: 主要生产乙醛12.2.2 炔烃水合 • 生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该法主要制备芳香族醛酮(因为芳 环侧链上-容易被卤化 例1: 例2: 12.2.3 同碳二卤化物水解 示例: •用甲苯及其他必要的有机、无机试剂合成: 注意 •芳烃在无水三氯化铝催化下,与酰卤或酸酐作用,生成芳酮: • 该反应也是一个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12.2.4 傅-克酰基化反应 苯甲酰氯二苯甲酮 • 芳烃与直链卤烷发生烷基化反应,往往得到重排产物,但酰 基化反应没有重排现象: 加酸处理得酮 傅-克酰基化反应历程: • 酰基是间位定位基,钝化苯环 ※在AlCl3-Cu2Cl2催化剂下,芳烃与CO、HCl作用可在环上引入 一个甲酰基的产物,叫伽特曼-科赫反应 如果芳环上有烃基、烷氧基,则醛基按定位规则导入,以 对位产物为主 • 芳烃侧链上的-活泼易被氧化. •控制条件可生成相应的芳醛和芳酮(注意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12.2.5 芳烃侧链的氧化 二乙酸酯不易继续被氧化 •烯烃与CO和H2在某些金属的羰基化合物催化下,于110~200℃ 、10~20 MPa下,发生反应,生成多一个碳原子的醛。

      • 羰基合成的原料多采用双键在链端的-烯烃,其产物以直链 醛为主(直:支 = 4:1) 12.2.6 羰基合成 补充1: 由酰卤制备 还原 RCHO + HCl LiAlH(OBu-t)3 RCHO 与金属化合物反应 NaCCR C6H5CdCl or (C6H5)2Cd R’2CuLi AlCl3 低温 -H+ Cl- H2/Pd-BaSO4硫-喹啉(罗森孟法) 补充2 由羧酸制备 ArCOOH R’LiR’Li H2O-H2O ArCOOH + R’MgX ArCOOMgX + R’ H ArCN -H2O -C10H7MgBr n H2O n H2O H+ n HCl PCl5 SnCl2 ArCH=NH H2O ArCH=O 补充3 由酰胺和腈制备 补充:异丙苯氧化重排-重要的工业制法 + CH3CH=CH2 AlCl3 O2 自动氧化 H+-H2O 重排 -H+C-O键断裂 亲核加成 + (CH3)2C=OH + + (CH3)2C=O 质子转移 • 室温下,甲醛为气体,12个 碳原子以下的醛酮为液体, 高级醛酮为固体。

      • 低级醛有刺鼻的气味,中级 醛(C8~C13)则有果香 • 低级醛酮的沸点比相对分子 量相近的醇低分子间无 氢键) 12.3 醛酮的物理性质 醛酮沸点与烷烃沸点的比较 沸点 正戊烷 乙醚 丁醛 丁酮 丁醇 丙酸 Mr 72 72 72 72 74 74 bp/℃ 36 34.6 76 80 118 141 羧酸  醇  醛、酮  烷烃、醚 氢键 极性 溶解度 甲醛、乙醛、丙酮易溶于水 6个碳以上醛、酮不溶于水 ? 氢键氢键 12.4 醛酮的化学性质 12.4.1 加成反应 羰基的特点: 1.不饱和键:容易加成; 2.极性键:亲核加成 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氧原子 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氧负离子,它较带正电荷的碳原子要稳定 得多,因此反应中心是羰基中带正电荷的碳所以羰基易与亲 核试剂进行加成反应 此外,受羰基的影响,与羰基直接相连的α-碳原子上的氢 原子(α-H)较活泼,能发生一系列反应。

      12.4.1.1 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催化剂: 酸和碱 亲核试剂: HCN、NaHSO3、ROH、RMgX、H2N-G 反应机理 ①无催化剂或碱性条件下的加成机理 ②酸催化下的反应机理 亲核加成反应难易的影响因素 电子效应、空间效应、亲核试剂的亲核性 反应物反应物 ⅠⅠ. 羰基碳正电性↑→v ↑ 脂肪族烃基脂肪族烃基:+I效应 →羰基碳正电性↓ 芳香族烃基芳香族烃基:芳环与羰基发生p共轭 → 羰基碳正电性↓ ⅡⅡ. 羰基碳所连的基团体积↓→ 空间位阻↓ →v ↑ 结构不同的醛和酮进行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次序为: ⅢⅢ. . 反应试剂反应试剂 亲核试剂亲核能力↑→v ↑ 亲核试剂体积↓→v ↑ ③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因素 下列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时由易到难的顺序 如何? G.H. C.B. E. D.A. F. F > A > B > H > D > G > E > C 想一想想一想 亲核试剂的分类 含碳的亲核试剂 含氮的亲核试剂 含氧的亲核试剂 含硫的亲核试剂 ④亲核试剂分类 12.4.1.2 与氢氰酸的加成 -氰醇(-羟基腈) NaCN + H2SO4 可逆反应 反应物反应物 醛,大多数脂肪族酮 及<C8环酮 生成物生成物 α-羟基腈类化合物 应应 用用 用于增长碳链 • CN-离子为强的亲核试剂,它与羰基的加成反应历程: 注意:由于氰化氢剧毒,易挥发。

      通常由氰化钠和无机酸与醛 (酮)溶液反应pH值约为8有利于反应 • 羟基腈是一类很有用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氰基-CN能水解成羧 基,能还原成氨基 例如: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的合成: • 第二步包含:水解、酯化和脱水等反应 丙酮氰醇( 78%) -甲基丙烯酸甲酯(90%) 氯甲基化反应 伽特曼-科赫反应 • 大多数醛和脂肪族甲基酮(或七元环以下的环酮)与之反应, 生成 -羟基磺酸钠 •  -羟基磺酸钠易溶于水,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将醛酮与过 量的饱和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混合在一起,醛和甲基酮很快会有结 晶析出可以此来鉴别醛酮 在酸碱下可逆反应,分离提纯 12.4.1.3 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注意:苯甲醛可以,但苯乙酮不与之反应) • 该反应是个可逆反应,常被用来分离和提纯某些羰基化合物: • -羟基磺酸钠与等摩尔的NaCN作用,则磺酸基可被氰基取代, 生成 -羟基腈,避免用有毒的氰化氢,产率也比较高 反应历程(亚硫酸氢根离子为亲核试剂): SO3- • •将醛溶液在无水醇中通入HCl气体或其他无水强酸,则在酸的 催化下,醛能与一分子醇加成,生成半缩醛。

      半缩醛不稳定, 可以和另一分子醇进一步缩合,生成缩醛: 12.4.1.4 与醇加成 羰基质子化 半缩醛反应历程: 缩醛的反应历程: 半缩醛在酸催化下,可以失去一分子水,形成一个碳正 离子,然后再与另一个醇作用,最后生成稳定的缩醛: • 缩醛对碱和氧化剂都相当稳定由于在酸催化下生成缩 醛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故缩醛可以水解成原来的醛和醇: • 在有机合成中常利用缩醛的生成和水解来保护醛基 • 醛与二元醇反应生成环状缩醛: 例如: 制造合成纤维“维尼纶”: 聚乙烯醇甲醛 • 酮也能与醇生成半缩酮或缩酮,但反应较为困难而酮 和1,2-或1,3-二元醇比较容易生成环状缩酮: • 常用1,2-或1,3-二元醇与生成环状缩醛以保护羰基 补充1:保护羰基 例1 补充2:保护羰基 •醛酮与格利雅试剂加成,后水解成醇: 强亲核试剂 • 利用其水解得醇反应,可以使许多卤化物转变为一定的醇: 例1: 12.4.1.5 与格利雅试剂的加成——醇 例2: 例3:同一种醇可由不同的格利雅试剂和不同的羰基化合物生成: 12.4.1.6 醛、酮与炔化钠的加成 R-CC-Na+ + NH3(液) 或乙醚 H2O NaNH2 (-NH3) R-CCH (CH3)2C-C CR H+  OH CH2=C-CCR CH3 H2 / 催 CH2=C-CH=CHR CH3 制备共轭双烯 炔醇 ①醛酮与氨的一些衍生物,例如: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