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doc
4页8 8 年级历史教学计划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历史使用北师大版历史教材,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三部分 上册为中国近代史部分,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主线;其二是中国近 代化的主线,即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国家的发展和富强两条主线两条主线 虽互为表里并呈现出相互缠绕交叉之势,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要 矛盾的发展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变化,历史的发展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具体到第三册而言,它共由五个学习主题构成这五个主题依次是: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三单 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第五单元“人 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依据《历史课程标准》,采用学习主题单元结构 下册的前三个单元内容是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三个学习单元,概述了 20 世纪后半 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 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 史发展过程。
本册教科书 2╱5 篇幅是世界古代史,设置为两个单元,简洁、清楚地介绍 了世界历史上产生的重要古代文明和各种文明之间的交往,时间跨度较大,主要表现经几千年积淀的世界古代文明重要成就,在宏观上展示世界古代文明的 发展脉络 二、二、教学教学建议建议 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应充分利用本地区各种课程资源,参照课程标准 列举的活动建议,组织实践教学教学中,要注重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 联系,观察和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历史现象,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要重视收集 与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它不仅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开展实践活动的 基本技能;要特别注重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实事求是精神,体验探究式学习方 法社会调查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效途径,这一实践教学方法可以普遍 地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各单元的教学 对于本教材的世界古代史部分,建议充分运用历史比较法进行教学世界 古代史与中国古代史的内容许多都可以作比较分析,这样既可帮助理解世界古 代史的重点问题,又可从世界大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史问题例如, 世界古代大河流域文明,除中国黄河文明发展至今,其他文明都中断了,经过 比较,可以从中探寻原因,得到启发;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与中国古代封建制 度的对比,可以理解造成区域文明的不同历史发展走向的原因;世界古代文明 交往的大事件,在中国古代史上几乎都能从另一侧面加以考察。
三、三、教学教学进度进度 (第一学期) 周次周次 日期日期 教学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备注 1 1 9.1~9.39.1~9.3 (就一天 不排课) 9 月 1 日上课 2 2 9.4~9.109.4~9.10 第 1 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第 2 课 劫难中的抗争 2 3 3 9.11~9.179.11~9.17 第 3 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 4 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4 4 9.18~9.249.18~9.24 第 5 课 话地图 讲历史 2 5 5 9.25~10.19.25~10.1 第 6 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 7 课 维新变法运动 2 6 6 10.2~10.810.2~10.8 国庆节放假 国庆节放假 7 7 10.9~10.1510.9~10.15 第 8 课 辛亥革命 第 9 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2 8 8 10.16~10.210.16~10.22 2 第 10 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第 11 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2 9 9 10.23~10.210.23~10.29 9 第 12 课 社会历史小调查 2 1010 10.30~11.410.30~11.4 第 13 课 伟大的开端 第 14 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2 1111 11.6~11.1211.6~11.12 期中复习 2 1212 11.13~11.111.13~11.19 9 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 1313 11.20~11.211.20~11.26 6 第 15 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 1414 11.27~12.311.27~12.3 第 16 课 图说红军长征 2 1515 12.4~12.1012.4~12.10 第 17 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第 18 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2 1616 12.11~12.112.11~12.17 7 第 19 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第 20 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2 1717 12.18~12.212.18~12.24 4 第 21 课 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 2 1818 12.25~12.312.25~12.31 1 第 22 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 23 课 走向战略进攻 2 1919 1.1~1.71.1~1.7 第 24 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元旦放假 2020 1.8~1.141.8~1.14 第 25 课 编辑历史小报“我们眼中的解放战争” 2 2121 1.15~1.211.15~1.21 校本教材 2 2222 1.22~1.281.22~1.28 期终复习 2 2323 1.29~2.41.29~2.4 期终复习考试 期终复习考试 2424 2.5~2.92.5~2.9 2 月 9 日放寒假 (第二学期)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1 3.1~3.33.1~3.3 预备课 3 月 1 日上课 2 2 3.4~3.103.4~3.10 第 1 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 2 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2 3 3 3.11~3.173.11~3.17 第 3 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 4 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 4 4 3.18~3.243.18~3.24 第 5 课 “万方乐奏有于阗”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 台赛 2 5 5 3.25~3.313.25~3.31 第 6 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第 7 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2 6 6 4.1~4.74.1~4.7 第 8 课 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第 9 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2 7 7 4.8~4.144.8~4.14 第 10 课 “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讨论会 2 8 8 4.15~4.214.15~4.21 第 11 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 12 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2 9 9 4.22~4.284.22~4.28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 1010 4.29~5.54.29~5.5 机动 国际劳动节放 假 1111 5.6~5.125.6~5.12 第 13 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2 第 14 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1212 5.13~5.195.13~5.19 第 15 课 探究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 2 1313 5.20~5.265.20~5.26 第 16 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第 17 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2 1414 5.27~6.25.27~6.2 第 18 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第 19 课 “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2 1515 6.3~6.96.3~6.9 第 20 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第 21 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2 1616 6.10~6.166.10~6.16 第 22 课 人类三大人种的基本特征 第 23 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2 1717 6.17~6.236.17~6.23 第 24 课 昔日的辉煌 第 25 课 世界古代科学魅力的报告会 2 1818 6.24~6.306.24~6.30 期终复习 2 1919 7.1~7.57.1~7.5 期终考试 7 月 5 日放暑 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