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评价理论视角下科技新闻报道中介入资源分析.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74967617
  • 上传时间:2022-04-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1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评价理论视角下科技新闻报道中介入资源分析0引言1985年,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创立了系统功能语 言学,韩礼德认为语言有三大元功能,分别是意识形 态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2008年,Martin和 White (2008)在韩礼德所创立人际功能模型的基础 上,他们的目标在于语言功能从人际功能延展到语义 层面,由此,两人提出了评价理论评价理论主要是指语言使用者或语篇作者运用评 价资源来表达他们在语篇中的态度、情感、观点和立 场等方面迄今为止,评价理论被用于多种类型的书 面语篇分析,在书面语篇中,新闻语篇吸引了很多学 者对其进行研究,是最受关注的书面语篇常规来说, 新闻报道应该是公正、中立的但实际上,新闻撰稿 人会在撰写新闻报道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情感、观点和 看法,借此来与读者互动,但这一举措也影响了读者 对于新闻语篇的观点和态度5G,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在传输速率和传送 容量上都有着比4G更为强大的优势,全球各国都投 入了相当的人力和资金进行5G技术的研究,因此, 关于5G这一科技技术的报道是科技通信资源最有力 的资源华为在5G技术研发工程上屡获佳绩,华为 5G技术在科技通信领域的主导地位已经被社会广泛 认同。

      鉴于此,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媒体对于华为5G 这一科技通信资源的报道中的介入资源进行研究分 析,并试图探讨在科技新闻图片中,语言的人际意义 是如何实现的1语料选取与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介入资 源在新闻语篇中的实现,探究在科技报道中新闻记者 如何利用介入资源来嵌入自己的态度,从而到达新闻 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对于语料的选择,为了寻求语料数据的科学性,笔 者选取了中国唯一面向国际受众的官方英文报纸—— 《中国日报》和美国最大发行量的报纸《纽约时报》 通过在《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的官方网站 : 和 s:上以“华为5G”为关键词进行搜 索,笔者仅选取了《中国日报》“technology”特写下和《纽约时报》“tech”特写词下所列举的关于华为5G的 科技新闻报道本研究选取时间跨度为2018年12月1日至2021年5月的新闻报道,本文共选取了 40篇 符合要求的科技新闻报道2《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介入资源分析介入资源通常是指句子的修饰成分、前导成分和修 饰性问句三局部,介入资源也从另一方面表达出说话 者本身的态度、看法本文将从对话收缩和对话延展 两局部来分析科技新闻报道中的介入资源是如何作用 的。

      2.1 对话性收缩2003年,White曾指出,对话收缩资源通常用于挑 战、抵挡或限制话语中出现的替代声音的范围换句 话来说,对话收缩意味着对于关闭对话可选择的空间 对话收缩资源在整个新闻报道中分布广泛2.1.1 否认否认是指说话人说明相反的态度和立场,借此切断 潜在的可能性例如在《中国日报》2019年12月17 号关于华为5G的科技报道中,该媒体的新闻记者用 “That it makes no sense to exert blanket bans on the Chinese tech major”这一例子所使用的语境在于,外 界有观点认为华为公司一定是利用与海外客户的合作 机会,在其产品组件中做了一些恶意的事情,并将这 些产品应用到国外的电信基础设施设备中,故意破坏 通信平安关于这一看法,中国日报记者首先提出了 相反的立场,中国日报记者引入“no”这个词,用这个 词说明所谓的证据不存在,并^服读者不要接受捏造 的证据为真,因为华为一贯公开行事,重视自己的声 誉通过使用否认,记者直接拒绝与站在对立面的人 谈判,展示对华为的信心2.1.2 宣称在对话收缩中,宣称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宣告是指 说话者所发出的声音十分肯定,可以排除和压制其他 立场,从而限制对话空间。

      例如在《纽约时报》2019 年1月23号的报道中,该媒体的记者用“But one thing is certain.”这一表达来表达自己看法首先,《纽约 时报》的记者使用主观词“certain”来跟读者进行潜在 互动,认为读者可能会产生与说话者相同的想法—— 即使美国实施的限制政策对华为的权威破坏了一些公 司在美国的运营活动,美国公司应该保持乐观,因为 他们有独特的竞争力华为未来在芯片和零部件上仍将 依赖它们记者暗示美国供应商的支持是华为在各式 各样的产品线通过此种方式,说话者清楚地说明了 他和那些持同样立场的人的立场思想2.2 对话扩展White (2003)指出,对话式扩展资源用于与替代 方案协商作者/演讲者允许的声音,从而翻开对话空 间2.2.1 容纳容纳资源是一个开放空间,它只以对话扩散形式出 现,也是一种可以说明说话者态度的方式在《纽约 时报》2020年3月1号的报道中,该报道运用“which looked like: a sprawling indoor city that took up half of a convention hall.”运用这一表达来扩充自己对话 在该例中,《纽约时报》记者所使用的“look like”这一 短语表示给出说话者的预测态度。

      其原因在于展厅内 的展台不会是室内的,它用来给群众提供参观浏览的 展位,借此活跃现场气氛因此,展位更像是一个繁 华的城市,《纽约时报》的记者依靠一定的现实场景 来制作这个谓词和间接陈述2.2.2 归属归属资源将命题与作者声音别离,但归因于外界的 声音在《中国日报》2019年2月28号的报道中, 该媒体新闻记者用“Guo Ping, said that the allegations against the company were baseless.”在 该例中,“said”这个词被《中国日报》的记者用来解释 一个外部的关于设备平安问题的声音他只是把这些 告诉了潜在的读者-华为能够确保其设备得到正确使 用-仅仅只是说话者一个人的意见,而且对于这件事可 能会有其他不同的观点,因此对话空间是为替代观点 而放大2.3 其他视角下《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介 入资源分析2.3.1 从国家经济角度分析《中国日报》和《纽约 时报》介入资源在对话收缩类型资源中,《纽约时报》记者更多地 使用对话收缩资源缩小了谈话的空间他们用对话收 缩资源来让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努力在面前塑造糟 糕的企业形象读者让人们对华为失去信心,长此以往 华为就难以为继了国际市场生意兴隆。

      《中国日报》 记者更多地使用成认资源来源外部声音和成认与自己 不同的立场来讨论这个问题,翻开对话空间,迎接更 多可能性作为新闻记者,他们被要求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公正地说服和说服读者,从而影响读者立场和判断 从这方面我们可以推断,当《纽约时报》新闻记者遇 到他们与自己不同的立场,他们已经习惯了直接拒绝 他们,维护自己的权威而《中国日报》新闻记者也 表示他们不同意那些相反的立场,但以一种间接和委 婉的方式,会释放读者接受自己观点的心理负担2.3.2 从行业经济角度分析《中国日报》和《纽约 时报》介入资源《中国日报》新闻记者试图让读者相信华为科研人 员投入时间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始终致力于以低廉的 价格向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众所 周知,企业不能自给自足华为也同样需要从其他更 先进的公司购买零部件,获得其他知识产权公司和发 达国家的支持,这一举措将创造资本流动,促进经济 流动此外,华为5G科技技术以其极快的传输速率 和稳定的网络,节省了大量的管理本钱并提高效率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对行业经济是有好处的《中国 日报》新闻记者倾向于说明他们同意那些外部意见 他们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不同立场参与讨论这家公司在 这方面做得好不好。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扩大了其他 替代想法的可能性它被视为一个迂回的策略,与读 者谈判,以实现可靠和值得信赖互动而《纽约时报》新闻记者在对事件进行描述时,他 们最看重自己的观点纽约时报新闻报道认为华为已 经超过了许多老牌企业爱立信和诺基亚等公司,并且 华为已经占据了大局部市场份额过去十年那些落后 的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纽约时报》 新闻报道宣揭此次华为被禁将为其带来契机竞争对手 再次茁壮成长,这点燃了微弱的希望,并鼓动更多的 参与者抵抗华为因此,在他们的新闻报道中,华为 在5G领域的巨大胜利只是对自身的福气,对整个行 业来说并不是福音3结语新闻语篇也同样隐藏着人际意义科技新闻报道可 以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与新闻动向本文分析《中国 日报》和《纽约时报》中有关华为5G相关的科技新 闻报道,通过分析其介入资源,得出,在对话收缩资 源中,《中国日报》这一媒体的新闻起着倾向于与读 者进行商议,借此来维护华为公司的企业形象,而《纽 约时报》这一媒体的新闻记者偏向于在新闻报道中运 用否认资源;在对话扩展资源中,《中国日报》的新闻 记者倾听不同的立场和观点;而《纽约时报》使用更多 的容纳资源与自己立场一致的读者进行互动。

      参考文献[1]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2]Martin, J. R. & 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3]White, P. R. R.Beyond Modality and Hedging: A Dialogic View of the Language of Intersubjective Stance[Z].Text, 2003.[4]何静,潘慧.科技传播视角下“科技进步活动 月”——理论解读与理想传播模式[J].广东科技,2011, (13) : 27-30.[5]周一青,潘振岗,翟国伟,等.第五代移动通信系 统5G标准化展望与关键技术研究[J].数据采集与处 理,2015, (4) : 714-72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