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72页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中海小学 候景萍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第一学期)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班、四班现各有学生42人,这群学生学习底子较好,课堂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课上专心听讲,作业书写较认真 二、本学期达到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规则,比较熟练地计算乘法和除法 2、使学生掌握角的特征,会辨别方向和方位 3、使学生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掌握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的计算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4、学生会根据指定要求,理解统计和可能性 5、使学生会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三、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相同加数连加,乘法的初步认识 10课时左右 第二单元: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 12课时左右 第三单元: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12课时左右 第四单元:6、7、8、9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4课时 第五单元:平均分;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有关0的除法12课时左右 第六单元:给定东、西、南、北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看简单的路线图;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5课时 第七单元: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10课时 第八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0课时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8课时左右 第十单元简单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1课时左右 总复习 机动四、改进教学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讲究教学方法,我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精心设计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让每一堂课都深深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乐学好问的学习氛围并改掉以往教学满堂灌的方法,通过创设情景环境,让学生逐步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每一堂课都要实行课堂改革,把自主权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2、转变教学观念,顺应改革潮流教学中,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把学习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贯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方针。
培养学生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发展的眼光看后进生有这样一句广告语:不要以为平静的不懂得激情;渺小的不懂得伟大……理解、信任能融化心灵的冰川世界上没有一层不变的东西,何况是每一个有思想有血肉的人所以我会努力挖掘每一位后进生的潜力,让他们每天进步一点点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相同加数连加,乘法的初步认识(包括有关1和0的乘法的认识)教材编排的主要特点:1、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本单元以儿童非常喜欢的“魔术”为背景,创设多种魔术表演的“情境串”,呈现了多彩的舞台场景素材的选取为学生提供了熟悉的、有趣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2、体现知识的形式与建构过程本单元乘法意义的引入,建立在学生经历了大量的求多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的体验用加法计算解决这类问题的繁琐,充分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和简捷性3、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教材通过三个不同的魔术表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算一算”的活动中积累丰富的表象,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3、体验惩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有关0的乘法教学策略:1、重视经验的积累,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教学时,教师要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同加数求和的计算,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感受这种方法的繁琐性和乘法学习的必要性2、重视直观操作与体验,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很多活动形式,如“摆一摆”、“算一算”、“数一数”等教师组织学生充分活动起来,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同时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乘法的过程,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课时数:5课时一、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变花 (新授课)课型:新授课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通过看魔术,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2.通过感受生活中的通数求和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3.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三.重点难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魔术.五.教学过程(一).“看魔术”话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同学们喜欢看的魔术,要仔细看魔术师都变了那些魔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投影出示.(二).探究新知师:看了魔术表演后,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一共变出了多少朵花?4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生2.一共有多少个灯笼?一共有多少个灯泡?......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一共变出了多少朵花?你是怎么知道的,同位说一说.(同位活动)学生交流:生1.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1、2、3......生2.还可以2个2个地数,2、4、6......生3.魔术师每次变2朵花,变了3次,可以用2+2+2=6来计算.......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运用这几种方法都能变出了6朵花.你知道2+2+2=6是几个2相加吗?生:3个2相加.师:请同学们接着看屏幕.(屏幕显示:魔术师继续2朵2朵地往外变化)我们一起来帮魔术师数,看他一共变出了几个2朵?师:7个2朵一共是几朵?生:2+2+2+2+2+2+2=14(朵)师:刚才我们提出的其他问题你会解决吗?自己试试看....... (本段教学,重点意图在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重点认识几个几。
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解决其他问题.集体交流.(三).课堂作业设计1. ( )+( )=( )2. ( )+ ( )+( )=( ) ( )个( )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掌握不错2、有个别同学不明白同数连加指什么,教师必须解释清楚 信息窗2——变葫芦 (新授课)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课本5、6页内容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2、通过同数连加引出乘法算式,掌握写法、读法及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重点难点:1、理解乘法的意义2、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算一算 2+2+2+2= 4+4+4=2 3+3+3=2、思考:像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二、探究新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此处我认为不是提出“乘法”这一概念的最佳时机)1、电脑出示课件,根据画面你能提出问题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2、交流3、针对5+5+5+5+5+5+5+5= 40进行乘法教学用加法算宝葫芦的个数太麻烦了,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在这里提出乘法自然而然,让学生充分体会出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相同加数是5有8个这样的数,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8×5= 40 5×8= 40,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读法4、小组将本组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汇报一共有多少只小鸟?4 + 4 + 4 =( )(只)写成乘法算式:( )×( )=( )(只) 或 ( )×( )=( )(只)三、试一试1、课本第6页自主练习1 ( )+( )=( ) ( )+( )+( )+( )=( ) ( )×( )=( ) ( )×( )=( )2、填一填 3+3+3+3=( )×( ) 5+5+5+5+5+5=( )×( ) 7+7+7=( )×( ) 6+6+6+6+6=( )×(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 3乘5 6和4相乘 ( ) ( ) ( ) ( ) ( ) ( )4、找朋友7×3 4×6 2×5 6×4 5+5 2+2+2+2+2 7+7+7 6+6+6+6 3×7 4+4+4+4+45、把图画补充完整。
6、课本第7页第7题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滑冰?(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加强学生的理解 信息窗3——变鸽子 (新授课)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内容1和0的乘法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掌握1和0的乘法重点难点:掌握1和0的乘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魔术师为大家变出了好多宝葫芦,大家想知道今天魔术师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魔术吗?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3、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1+1+1=( )(只) ( )×( )=( )(只) 现在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0+0+0=( )(只) ( )×( )=( )(只)4、(在此应该先补充一些关于1和0的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成乘法,然后让学生分别观察关于1和0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去发现)你发现了什么?三、试一试1、第9页自主练习1 ( )+( )+( )+( )=( )(棵) ( )×( )=( )(棵)( )+( )+( )+( )+( )=( )(个) ( )×( )=( )(个)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