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依法治国教案.doc
27页认识依法治国教案认识依法治国教案题:认识依法治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及基本要求②理解并掌握法治与德治的关系③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情景感悟、案例分析、阅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②增强守法的意识重点难点:1、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2、难点: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媒体准备:多媒体时安排:一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内容形式学生活动内容形式设计意图导入新一、情景感悟,导入新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忽有人告发,使案成功告破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那人是他父亲 “什么?你竟敢告你父亲?”国王怒道 “我认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不忠,不忠自 己的父亲,即犯国法,犯法则死!”国王说道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思考:国王的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 过渡: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受“家天下”思想的影响,皇帝的话就是金科玉律,那是一个“人治”的社会现在明进入到现代社会,那现代社会又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
阅读、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并导入新学习学习新二、学习新(一)你说我说大家说:用线将下列我们的生活与所对应的的相关法律连起上学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就业 劳动法结婚登记 婚姻法驾驶车辆 道路交通安全法上饭店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摸彩票中奖 民法、税法立遗嘱 继承法教师小结: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师:生活中能没有法吗?(二)感悟体验1、仔细观察本插图,比较并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等格言,谈自己的感想师:这说明了遵守家规、校规、公共场所活动规矩的重要性2、名言阅读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王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师:说明了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我们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三)阅读本,梳理知识点1、什么是依法治国?2、依法治国的核心、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3、坚持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依法治国?(区分:依法治国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主体是人民群众、法是宪法、核心是依宪治国)(四)材料阅读材料一:改革开放以,全国人大于 1982 年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 200 多现行有效的法律和 200 多关于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制定了 60 多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 700 多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600 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建成,社会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材料二: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管理活动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作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行政的范围,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都要依法进行,其核心是行政执法材料三:方工 1 岁职务: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事迹:主办和参与过近 3000 刑事案的审查和起诉工作,无一错案先后主持经办了成克杰、李纪周受贿案等大要案的公诉工作座右铭: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公公正正执法材料四:胡长清的主要违纪违法事实有:经济上贪得无厌,利用职权便利及影响,大肆索贿受贿胡长清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权便利及影响,采取向有关部门负责人批条子、打招呼、下指令等手段,通过为他人解决贷款、建筑工程项目、营业执照、赴港定居、汽车过户等问题,多次收受、索要贿赂从 1997 年至 1999 年 7 月,共计收受、索要周雪华(私营企业主,已被捕)等 8 人人民币 13 万元、港币 7 万元、美金 3 万元,以及价值 140 多万元的高级手表、钻戒等贵重物品。
胡长清道德败坏,生活腐化、堕落,情节恶劣材料五:最高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经复核认为,被告人王怀忠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人民币 27 万元,非法收受他人人民币 230 万元、澳币 1 万元,共计折合人民币 171万元,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王怀忠对价值人民币 4808 万余元的财产不能说明合法,差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巨额财产不明罪王怀忠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并具有多次索贿的法定从重处罚情节,更为恶劣的是,王怀忠为逃避法律制裁,利用职权强令索取他人的巨额贿赂用于阻止有关部门对其涉嫌经济犯罪的查处,所犯受贿罪行极其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一审判决、二审裁定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遂依法核准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一审对被告人王怀忠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刑事裁定探究:1、以上的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2、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什么重要意义?过渡:社会没有法不幸,那么有法就万事打大吉了吗?不是,还必须有道德的力量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五)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案例探究《被告杠爷》 (本案例)思考:①杠爷被依法逮捕感到很委屈,不少村民为杠爷鸣不平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②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影片中悲剧生重演?师:杠爷不懂得加强道德建设,不懂得要依法办事,说明普法;村民也是法盲,也要普法。
总之,说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具有长期性与艰巨性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学生阅读本,概括二者的关系师明确:①二者有共同的性质、任务和目标②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连线并畅谈生活与法举例谈没有法的后果观察比较思考,然后全班交流阅读思考交流围绕提供的知识点逐一在中勾画出答案,然后在全班交流小组阅读交流,然后全班交流阅读、思考、交流,然后全班交流阅读本,归纳二者关系,然后全班交流在大家说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法律从反面去谈没有法的危害,从而证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图片形象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规矩”的重要性注意帮助学生区分知识点这一组材料训练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把握通过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探究 兴趣,从而自然过渡到对二者关系的探究锻炼学生概括能力,把握信息的能力结束新三、堂小结依法治国是现代明的标志我们要树立法的意识,做守法的公民,同时,我们也要以德治国,把二者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板书:认识依法治国一、生活离不开法1、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前提3、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二、道德与法律紧相连——德治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作业:简答:1、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核心分别是什么?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前提是什么?怎样理解违法必究?3、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4、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