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第2节 小说的形象课件.ppt
32页第二节 小说的形象第二节 小说的形象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真题体验延伸•设问及现场答卷•设问: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试答:•现场答卷 •①演艺精湛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②爱家庭、爱孩子为了家人奔波劳累③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 •专家点评•此考生从职业和性格角度分析,答题方向是准确的但爱孩子、爱家庭在此文章中不是人物的形象特点,和小说反映的主题没有太大的关联此考生的答案警示我们:分析人物形象要联系人物活动的背景及小说的主题•规范审答指导•思考示范•1.仔细审题抓住几个关键点:马里诺形象、特点、分析•2.考虑答题要点情节、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特别是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展示着人物的形象特点此文马里诺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其在表演魔术时的语言和动作以及回到家里的神情来体现的只要抓住重要特征进行概括,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满分答案•①表演技艺很高,能够吸引观众;②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③生活艰辛,没有尊严,受人侮辱•链接教材 •必修教材上的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是文中重点刻画的人物之一。
课文的5、6两个自然段集中刻画了王熙凤的性格文章从以下五个层次刻画了她的性格•文章综合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正面手法和丫鬟的神态、贾母的戏谑之言等侧面烘托,把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全面考虑技法探究例破•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显示人物的性格变化等• 2.心理描写技法阐释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或思想变化的具体刻画作用归纳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变化、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方式①作者直接描绘;②通过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③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3.语言描写• 包括对话、独白等• 作用:表现人物的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他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4.行动描写• 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5.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①刻画人物性格;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的发展;④营造一种氛围;⑤渲染时代气氛;⑥表现地方特色等•6.次要人物•小说中有一个人物自始至终出现在故事中,是故事的见证者•作用:①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②对比衬托以突出主要人物•7.分析人物形象的技巧•方法一:从小说情节发展中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活生生的鲜明个性•方法二:借助作者的议论或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评价的语句来分析•方法三:找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类型一:分析人物形象•一、考题常设问题•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有哪些优秀的品质?•3.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二、解题方法探究•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如冰心《落价》小说中,分析人物小方的形象,可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入手:小方是一个农村小姑娘。
又如莫泊桑《保护人》中,若分析玛兰这个人物形象,小说中对“玛兰是行政法院参事”的交代就至关重要•2.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从整体到部分,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因为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的•特别提示: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祝福》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也就有了基础,有了依托•5.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她)的评价入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凤辣子”,就揭示了王熙凤心狠手毒的性格特点•答题模板• ××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人物形象题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灵活作答,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类型二:赏析形象作用•一、考题常设问题•1.小说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有何作用?•2.运用××方法写××人有什么用意?•3.××人在文中有何作用?•二、解题方法探究•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1)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如在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中,最后常春藤叶的出现,这一情节逆转,使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更富有典型性因此在分析贝尔曼时,要结合这一情节找出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特征• (2)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如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结合当时沙皇的专制统治这一现实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意义就简单便捷多了•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一般具有以下作用:•(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推动情节的发展;•(3)揭示或凸显主题;•(4)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有贯串全文的作用•3.物象的作用•小说中重要的物象,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如2010年辽宁卷《洗澡》11题第(3)问:“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先要找出文中描写“太阳”“树”“知了”等物象的句子,明确这些物象实际交代了自然环境作用如下: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2013·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文见本专题第三节《活着》)•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4分)•[推断方法] 本题从老人与牛形象对比的角度考查对小说形象的欣赏,包括主要人物形象与重要物象。
小说对老人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叙述他的人生经历(表现他经历坎坷,饱尝痛苦等),他买牛的举动(可怜老牛,因老牛与自己有相似性),及他与老牛一起生活的情景(重在表现他们的相似性:“老不死”“坚强活着”等)对老牛的描写,主要是晒场里“流泪”的情节(年老被杀的痛苦),还有后面劳动的情景(年高老迈,坚强活着),对二者都有村民看法的侧面描写(很像,“老不死”等)然后比较整合,概括出二者的共同点•[答案] ①老迈年高;②饱尝活着的痛苦与艰辛;③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