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上语文期末必考《西游记》知识点.docx
17页七上语文期末必考《西游记》知识点班级 姓名 座号 一、主要知识点1、《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体裁:长篇神话小说2、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3、主要内容: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4、小说主题:本书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 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 邪恶和征服自然力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植要于富有斗争传统的中国人民历史生活的土壤之 中,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它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5、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包括唐僧出世","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入冥"等几个小故事,交代取经缘起,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曲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6、阅读感受(推荐理由):①善于说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人胜,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孙悟空、猪八戒形象鲜明、栩栩如生;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丰富奇特的夸张7、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孙悟空:他由仙石化成,手持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够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公里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典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性格特征——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身上双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神。
正面评价: 1、本领高强、英勇无畏:他会七十二变及“筋斗云”,一刚钢筋铁骨,又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灯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 2、生性桀不驯,爱憎分明,敢于挑战天宫的权威: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职,在得知此官为小官后,怒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后来又扰乱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偷吃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在炼丹炉内炼就火眼金睛,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3、聪明机智:三调芭蕉扇、车迟国斗法 4、忠诚不贰: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5、疾恶如仇、行侠仗义:在比丘国救了一千多个小孩儿;在风仙郡为百姓解决早灾;用九转还魂丹救活乌鸡国国王反面评价: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车迟国斗法)、滥杀无辜(打杀强盗)、性情急躁、冲动冒失(在五庄观推倒了人参果树)★猪八戒:本是仙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形象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而而且他能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典型情节——调戏嫦娥、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性格特征——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忠勇善良、淳朴憨厚★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心地善良、信仰坚定、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但有时过于迂腐,太糊涂太慈悲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典型情节——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性格特征——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善良勇敢、知错就改、淳朴憨厚,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经典故事情节:1、美猴王出世(次重点)花果山顶石头崩裂出的石卵,化为一个石猴,它眼里射出的两道金光惊动了玉皇大帝石猴行动敏捷,心机灵巧老猴提出谁有本事钻进山洞可拜它为王的建议石猴紧闭双眼纵身跳进瀑布(水帘洞),他发现里面有石锅、石灶、石碗、石床、石凳等,是一个极佳的安身之地。
众猴伏地拜石猴为王,号称美猴王2、灵台山遇仙(重点)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在樵夫的指点下,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找菩提老祖学艺祖师给他取名,姓孙,名悟空,把长生不老之术、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传授给了悟空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空学艺归来,花果山水帘洞已被以混世魔王为首的妖魔霸占了悟空只几拳就把混世魔王打得动弹不得了,众猴们又重新回到了水帘洞补充:哑谜:师父拿起戒尺在他的头上敲了三下,意思是夜里三更从后门进师父房间学艺)3、龙宫借宝(次重点)为了找到称心的兵器,悟空听从老猴的建议去龙宫拜见龙王,求赐兵器,选中重达装,回到了花果山4、大闹天宫(重点,内容较多,以下为具体情节)(1)从弼马温到齐天大圣孙悟空因向东海龙宫借得“如意金棒”和在生死簿上勾销自己名字而被告上天庭玉帝招他做弼马温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玉帝震怒,派托塔李天王剿灭,大败而回,只好再次招安,给孙悟空一个“齐天大圣”的虚名(2)大闹蟠桃会(重点)天庭要举办蟠桃盛会,悟空没有被王母邀请,再次发怒他定住七衣仙女,调弄赤脚大仙,喝尽玉液琼浆,搅了蟠桃会,偷吃了仙酒、仙肴,酒醉后还把太上老君的丹药吃了个精光之后还又偷了两瓶仙酒给众猴做仙酒会。
3)大战二郎神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十万天兵捉拿悟空,悟空再次打退了众天神,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二郎神与悟空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悟空多次变化都被二郎神识破太上老君趁悟空不备,用金刚琢将悟空打晕,梅山六兄弟一拥而上,这才将空擒获4)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在太上老君八卦炉中四十九天,依然毫发无损,还炼成了火眼金睛玉帝只好向如来佛祖求救如来提出,只要悟空能翻出自己的手掌心,就叫玉帝将天宫让给悟空孙悟空大喜过望,使出筋斗云,却只跳到如来佛祖的手指处佛祖手掌变成五行山,悟空被压在山下500年5、拜师取经五百年后,唐太宗李世民派唐僧玄奘前往西天取经唐僧在猎人刘伯钦的保护来到五行山,揭下山顶的金字压帖,救出了孙悟空,收为徒弟,又给他起了名字叫行者,孙悟空又称孙行者观音菩萨变为老婆婆送唐僧锦衣、花帽,教唐僧念“紧箍咒”用来制服孙悟空6、蛇盘山收白龙马(次重点)唐僧师徒行至蛇盘山鹰愁涧时,唐僧的马被龙太子吃了孙悟空前往讨要,与龙太子搏斗,龙太子抵挡不住逃回涧底后经菩萨点化,龙太子化作自龙马,随同唐僧西天取经7、祸起观音院(重点,又名大闹黑风山)唐僧悟空行到观音院,老住持为谋占唐僧袈裟,想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广目天王借得避火罩罩住唐僧,火烧禅院。
黑风山黑熊怪趁乱偷走了袈裟,想开“佛衣会”炫耀宝物孙悟空追寻袈裟,大闹黑风山,不能取胜后去请观音菩萨帮忙,观音变作衣秀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最终观音收服了黑熊怪,空夺回了袈裟8、收服猪八戒(重点)唐僧、悟空离开观音寺,来到高老庄高老太公的三女儿翠兰被妖精霸占悟空变为太公之女迷惑妖怪,弄清了妖怪的来历妖精姓猪,本是天上的天篷元帅,因蟠桃会上调戏了嫦娥仙子而被贬到了人间妖怪不是悟空的对手,终于被悟空带去在唐僧面前磕头喊师父,取法名悟能唐僧又给他取了别名叫“八戒”9、悟净拜师(重点,又名大战流沙河)唐僧、悟空和八戒来到流沙河,正在看碑文,突然从水中钻出一个怪妖,跳上岸要来抓唐僧,八戒与他打了起来,悟空前往助战妖怪本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玻璃盏,被贬到流沙河靠吃人度日八戒两次跳进河里与他大战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让惠岸拿出葫芦喊一声“悟净”,引悟净去拜见唐僧唐僧正式收他为徒后,又给他取了个别名“沙和尚”10、四圣试禅心骊山老母与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为夫,并要将三个女儿嫁给悟空、八戒和沙僧,意在试探师徒四人禅心是否坚固,只有八戒意志动摇,溜进后堂去撞婚,被捉弄捆于树上,八戒十分羞愧。
11、偷吃人参果(次重点)唐僧师徒来到万寿山五庄观投宿清风、明月两位道童奉师父镇元大仙之命,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八戒央求悟空偷果,三个师兄弟一起分享,遭到二道童怒骂悟空一怒推倒了人参果树逃离,却被镇元大仙捉回去悟空求得观音医活果树,悟空和镇元大仙结为兄弟补充: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滋味:悟空设法偷来三个人参果后,猪八戒张开大嘴,一个囫囵吞咽下肚,问悟空和沙僧是什么滋味)12、三打白骨精(重点)特别提示:根据原著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白骨精在第三次被真正打死,悟空被赶走,但白骨精并未使用离间计)取经途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长生不老,于是一变提着饭菜的农家姑娘,二变寻找丢失女儿的老婆婆,三变寻找女儿和老伴的老头,均被孙悟空识破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前两次被逃脱脱了真身,第三次在土地、山神的帮助下终于把妖怪打死,让她现出了原形唐僧以为滥杀无辜大怒,逐走悟空补充:唐僧的人情味:他有菩萨心肠,富于同情心路遇白骨精时,因不忍孙悟空滥杀无辜而逼走孙悟空,虽好坏不分,显得软弱,但也凸显其富有人情味……悟空的人情味:孙悟空因打死白骨精而遭唐僧驱赶,走前那声声“师父”,体现了他的人情味。
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显露无疑……)13、宝象国救公主(次重点,又名大战黄袍怪,此情节中师徒重归于好)唐僧赶走悟空后,师徒三人来到白虎岭黑松林,唐僧被黄袍怪所捉黄袍怪的夫人原是十三年前被掳的宝象国公主,她放走唐僧给父王送信国王恳请八戒、沙僧降妖沙僧被擒,八戒逃回馆驿黄袍怪变做俊俏郎君拜见国王,将唐僧变做老虎囚禁笼中白龙马变作宫女刺杀黄袍怪受伤八戒来到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悟空请玉皇大帝把天上下凡的奎星黄袍怪收上界,救出公主,恢复唐僧原身,师徒重归于好14、夺宝莲花洞唐僧师徒行至平顶山,悟空让八戒巡山,被莲花洞银角大王捉去银角大王又使用移山法,一面压住悟空,一面将唐僧、沙僧和白马掠回洞府悟空挣扎脱险后,孙空化名“者行孙”和“行者孙”,又向太上老君借来宝葫芦,把银角大王吸进葫芦里去了金角大王连忙拿了七星剑和芭蕉扇去迎战,也被吸进宝葫芦这时,太上老君赶来说受观音之托,让童子化为两位妖魔考验唐僧师徒二童子随老君回天15、乌鸡国救国王唐僧师徒离开平顶山,夜宿宝林寺,唐僧梦见乌鸡国国王被妖怪推到御花园的八角中请唐僧叫悟空去除妖,替国王报仇。
悟空变为白免,将出城打猎的太子引入寺中,言明其父王之事,母后和太子经过对证,确认现今君王为妖所变空和八戒来到御花园芭蕉树下,找到一口井,八戒在井底摸到一具尸首,着爬出了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