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种晶闸管可控硅检测方法计划.docx
12页各样晶闸管可控硅检测方法计划v1.0 可编写可改正各样晶闸管 ( 可控硅 ) 的检测方法1.单向晶闸管的检测(1) 鉴别各电极:依据一般晶闸管的构造可知,其门极 G与阴极 K 极之间为一个 PN结,拥有单导游电特征,而阳极 A 与门极之间有两个反极性串连的 PN结所以,经过用万用表的 R×100 或 R×1 k Q 档丈量一般晶闸管各引脚之间的电阻值,即能确立三个电极详细方法是:将万用表黑表笔任接晶闸管某一极,红表笔挨次去触碰此外两个电极若丈量结果有一次阻值为几千欧姆(k Ω) ,而另一次阻值为几百欧姆 ( Ω) ,则可判断黑表笔接的是门极 G在阻值为几百欧姆的丈量中,红表笔接的是阴极K,而在阻值为几千欧姆的那次丈量中, 红表笔接的是阳极 A,若两次测出的阻值均很大, 则说明黑表笔接的不是门极 G,应用相同方法改测其余电极,直到找出三个电极为止也能够测任两脚之间的正、反向电阻,若正、反向电阻均靠近无量大,则两极即为阳极 A和阴极 K,而另一脚即为门极G一般晶闸管也能够依据其封装形式来判断出各电极比如:螺栓形一般晶闸管的螺栓一端为阳极 A,较细的引线端为门极 G,较粗的引线端为阴极 K。
平板形一般晶闸管的引出线端为门极 G,平面端为阳极 A,另一端为阴极 K金属壳封装 (T0— 3) 的一般晶闸管,其外壳为阳极 A塑封 (T0— 220)的一般晶闸管的中间引脚为阳极 A,且多与自带散热片相连图 1 为几种一般晶闸管的引脚摆列2) 判断其利害:用万用表 R×1 kΩ 档丈量一般晶闸管阳极 A 与阴极 K 之间的正、反向电阻,正常时均应为无量大 ( ∞) ;若测得 A、K 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为零或阻值均较小,则说明晶闸管内部击穿短路或漏电 / 1v1.0 可编写可改正丈量门极 G与阴极 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正常时应有近似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值 ( 实质丈量结果要较一般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值小一些 ) ,即正向电阻值较小 ( 小于 2 k Ω) ,反向电阻值较大 ( 大于 80 k Ω) 若两次丈量的电阻值均很大或均很小, 则说明该晶闸管 G、K极之间开路或短路 若正、反电阻值均相等或靠近, 则说明该晶闸管已无效, 其 G、K 极问 PN结已失掉单导游电作用丈量阳极 A 与门极 G之间的正、反向电阻,正常时两个阻值均应为几百千欧姆 (k Ω) 或无量大,若出现正、反向电阻值不相同 ( 有近似二极管的单导游电 ) 。
则是 G、A极之间反向串连的两个 PN结中的一个已击穿短路3) 触发能力检测:关于小功率 ( 工作电流为 5 A以下 ) 的一般晶闸管,可用万用表 R×1档丈量丈量时黑表笔接阳极 A,红表笔接阴极 K,此时表针不动,显示阻值为无量大 ( ∞) 用镊子或导线将晶闸管的阳极 A 与门极短路 ( 见图 2) ,相当于给 G极加上正向触发电压,此时若电阻值为几欧姆至几十欧姆 ( 详细阻值依据晶闸管的型号不同会有所差别 ) ,则表示晶闸管因正向触发而导通再断开 A极与 G极的连结 (A、K 极上的表笔不动,只将 G极的触发电压断掉 ) 若表针示值仍保持在几欧姆至几十欧姆的地点不动,则说明此晶闸管的触发性能优秀2v1.0 可编写可改正关于工作电流在 5 A 以上的中、大功率一般晶闸管,因其通态压降 VT保持电流 IH 及门极触发电压 Vo 均相对较大,万用表 R×1 k Ω 档所供给的电流偏低,晶闸管不可以完整导通,故检测时可在黑表笔端串接一只 200 Ω 可调电阻和 1~3节 1.5 V 干电池 ( 视被测晶闸管的容量而定,其工作电流大于 100 A 的,应用 3 节 1.5 V 干电池 ) ,如图 3 所示。
3v1.0 可编写可改正也能够用图 4 中的测试电路测试一般晶闸管的触发能力电路中, vT 为被测晶闸管, HL为 6.3 V 指示灯 ( 手电筒中的小电珠 ) ,GB为 6 V 电源 ( 可使用 4 节 1.5 V 干电池或 6 V 稳压电源 ) ,S为按钮, R为限流电阻4v1.0 可编写可改正当按钮 S 未接通时,晶闸管 VT处于阻断状态,指示灯 HL不亮 ( 若此时 HL亮,则是 vT 击穿或漏电破坏 ) 按动一下按钮 S 后( 使 S 接通一下,为晶闸管 VT的门极 G供给触发电压 ) ,若指示灯 HL向来点亮,则说明 晶闸管的触发能力优秀若指示灯亮度偏低,则表示晶闸管性能不良、导通压降大 ( 正常时导通压降应为 1 v 左右 ) 若按钮 S接通时,指示灯亮,而按钮 S 断开时,指示灯熄灭,则说明晶闸管已破坏,触发性能不良2.双向晶闸管的检测(1) 鉴别各电极:用万用表 R×1或 R×10 档分别丈量双向晶闸管三个引脚间的正、反向电阻值,若测得某一管脚与其余两脚均不通,则此脚即是主电极 T2找出 T2 极以后,剩下的两脚即是主电极 Tl 和门极 G3丈量这两脚之间的正、 反向电阻值,会测得两个均较小的电阻值。
在电阻值较小 ( 约几十欧姆 ) 的一次丈量中,黑表笔接的是主电极 T1,红表笔接的是门极 G5v1.0 可编写可改正螺栓形双向晶闸管的螺栓一端为主电极 T2,较细的引线端为门极 G,较粗的引线端为主电极 T1金属封装 (To—3) 双向晶闸管的外壳为主电极 T2塑封 (TO— 220)双向晶闸管的中间引脚为主电极 T2,该极往常与自带小散热片相连图 5 是几种双向晶闸管的引脚摆列6v1.0 可编写可改正(2) 鉴别其利害:用万用表 R×1或 R×10 档丈量双向晶闸管的主电极T1 与主电极 T2 之间、主电极 T2 与门极 G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正常时均应靠近无量大 若测得电阻值均很小, 则说明该晶闸管电极问已击穿或漏电短路丈量主电极 T1 与门极 G之问的正、反向电阻值,正常时均应在几十欧姆 ( Ω) 至一百欧姆 ( Ω) 之间 ( 黑表笔接 T1 极,红表笔接 G极时,测得的正向电阻值较反向电阻值略小一些 ) 若测得 T1 极与 G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均为无量大,则说明该晶闸管已开路破坏3) 触发能力检测:关于工作电流为 8 A 以下的小功率双向晶闸管,可用万用表 R×1档直接丈量。
丈量时先将黑表笔接主电极 T2,红表笔接主电极 T1,而后用镊子将 T2 极与门极 G短路,给 G极加上正极性触发信号,若此时测得的电阻值由无量大变成十几欧姆 ( Ω) ,则说明该晶闸管已被触发导通,导通方向为 T2→T1再将黑表笔接主电极 T1,红表笔接主电极 T2,用镊子将 T2极与门极 G之间短路,给 G极加上负极性触发信号时,测得的电阻值应由无量大变成十几欧姆,则说明该晶闸管已被触发导通,导通方向为 T1→ T27v1.0 可编写可改正若在晶闸管被触发导通后断开 G极,T2、T1 极间不可以保持低阻导通状态而阻值变成无量大,则说明该双向晶闸管性能不良或已经破坏若给 G极加上正 ( 或负 ) 极性触发信号后,晶闸管仍不导通 (T1 与 T2 间的正、反向电阻值仍为无量大 ) ,则说明该晶闸管已破坏,无触发导通能力关于工作电流在 8 A 以上的中、大功率双向晶闸管,在丈量其触发能力时, 可先在万用表的某支表笔上串接1~3 节 1.5V 干电池,而后再用 R×1档按上述方法丈量关于耐压为 400 V 以上的双向晶闸管,也能够用 220 V 沟通电压来测试其触发能力及性能利害。
图 6 是双向晶闸管的测试电路电路中, FL 为 60 W/220 V白炽灯泡, VT 为被测双向晶闸管, R 为 100Ω 限流电阻, S为按钮将电源插头接入市电后,双向晶闸管处于截止状态,灯泡不亮 ( 若此时灯泡正常发光,则说明被测晶闸管的 T1、T2 极之间已击穿短 路;若灯泡微亮,则说明被测晶闸管漏电破坏 ) 按动一下按钮 S,为晶闸管的门极 G供给触发电压信号,8v1.0 可编写可改正正常时晶闸管应立刻被触发导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