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ppt
21页1949年10月 1956年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毛主席就说过 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 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 经济 文化 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 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前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即新民主主义社会 2 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过分析 认为它应该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社会主义因素与民主主义因素并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为了终结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的阶段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 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主要分为两大步骤 1 国民经济恢复建国头三年 1949年10月 1952年 为国民经济恢复阶段 2 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后四年 1953年 1956年 为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 一 国民经济恢复阶段 连年的战乱和天灾 1949年全国1 2亿亩土地受灾 灾民达4000万 使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1949年和历史上产量最高的1936年相比 重工业生产下降约70 轻工业生产下降约30 农业约25 1949 5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时 燃煤仅够5 7天 食米只够半个月的用量 恢复和发展被国民党反动统治和长久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 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阶段 1 没收官僚资本对官僚资本的没收主要通过两个环节 一是没收 二是改革 没收官僚资本 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重性质 2 开始将私人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1950年调整工商业 通过加工 订货 统购 统销等形式 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不同程度地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使之成为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 同社会主义经济相联系的 并受工人监督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到1952年 56 的私营工业产值属于国家资本主义 3 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农业的社会改造实际上在土改进行的同时便已开始 到1952年底 全国有40 农户参加了互助组 并建立了3600多个初级合作社 第一个五年计划 1 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 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在此背景下 中央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以苏联帮助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 农业和商业 4 基本任务 3 有步骤地促进农业 手工业的合作化 4 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2 目的 发展国民经济 尽快改变工业水平落后的状况 3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 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 没有重工业 就无法保卫国家 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 如果这事做迟了 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 下卷 一五计划 的基本任务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5 建设成就 1 工业成就 1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2 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3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2 交通成就 1 开始兴建包兰 兰新 宝成等铁路 2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3 川藏 青藏 新藏公路修到 世界屋脊 3 工业基地 1 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2 沿海原有工业基地加强 3 华北和西北新建一批工业基地 东北基地 沿海基地 西北基地 新疆 青藏 川藏公路 宝成铁路 长春汽车制造厂 国产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一五 计划的超额完成 到1957年底 一五 计划大多数经济指标超额完成 二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时间 1954年9月 1 2 会议的中心议题 制定宪法 制定几个重要法律 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 3 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以 共同纲领 暂代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内容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政治制度 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 意义 这部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宪法 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与政体 为我国社会主义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 总结 1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 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2 1953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3 一五 计划的执行及其超额完成 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 1954年9月 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从法律上规定我国的性质 经过这七年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从此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谢谢观看 小组成员 1400520213何炳霸1400520215蓝云宝1400520217林广坤1400520219刘庆辉 1400520214黄伟明1400520216李志伟1400520218刘俍健1400520220罗世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