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分析的论文.doc
5页体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分析的论文 关于体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分析的论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的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导致的气流阻塞为临床特征的呼吸系统病症, 在全球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健康问题之一体重指数的判断人体营养状况的核心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多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 表现为体重减轻有研究提出, 患者的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会对预后有严重的影响[1]本次研究针对体重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愈后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xx年1月~xx年1月共4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出患者的体重指数体重指数<21kg>21kg/m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63例观察组中男性85例, 女性79例, 年龄54~82岁, 平均年龄 (73.5±8.2) 岁;对照组中男性140例, 女性123例, 年龄53~83岁, 平均年龄 (72.5±8.6) 岁所有患者均对研究情况知情, 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未呈现出明显差异 (P>0.05) , 证明研究具备一定的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 排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查身高、体重, 抽血气, 胸部X线检查, 次日空腹抽取血清学标本测定血清白蛋白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进行分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d, ?±s) 2.2 出院至复发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院至复发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至复发时间对比 (d, ?±s) 2.3 死亡人数对比 观察组患者死亡人数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死亡人数对比[n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的是以气流受阻、具有可逆性及伴有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会在患者肺部产生生理改变, 同时还会引发到全身有研究提出, 患者体重指数减轻是患者病症加剧的标志之一[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大多存在营养不良, 能量需求和饮食不平衡导致体重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长期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右心功能不全, 胃肠道淤血、消化功能紊乱, 导致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受到影响; (2) 患者常出现心肺功能不全或食量有限, 营养物质的吸收受到影响[3]; (3) 患者常用的茶碱类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会刺激到胃肠道;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反复感染应急及高代谢状态, 气道阻力上升、呼吸机做功增加, 能量需求增加, 出现负氮平衡呼吸肌负荷增加, 耗氧量上升, 基础代谢增加, 有研究提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静息时能量消耗高于正常人10%~20%, 基础代谢高于正常人30%左右[4]; (5) 患者张口呼吸, 气促, 进食会导致气促加剧, 患者会出现无食欲的情况; (6) 患者活动有限, 胃肠蠕动能力差, 腹部饱胀感明显, 无食欲; (7) 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 会促进蛋白质的分解,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导致体重下降; (8) 细胞因子会增加, 肿瘤坏死因子、IL-6等介质的肌组织蛋白分解状态和肌纤维合成障碍也是导致患者体重指数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重下降的主要害处是肌肉组织减少, 累及膈肌和呼吸肌一旦患者的部分呼吸肌减弱、功能下降时, 其他的呼吸肌会进行代偿性作功长时间作功下, 呼吸肌会出现疲劳甚至呼吸衰竭的情况, 严重的可能导致患者死亡体重指数低不仅会导致营养成分缺失和水电酸碱紊乱, 还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 肺泡上皮细胞修复能力削弱, 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 感染发生率增加, 从而使呼吸衰竭加剧, 增加死亡率[5]此外, 低体重指数还会导致患者肌蛋白分解和肌纤维机构改变, 呼吸肌萎缩和呼吸肌力下降, 使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力不足, 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生成量较少, 引起呼吸道纤毛清除能力降低, 全身细胞免疫力减弱, 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呼吸系统病症恶化, 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人数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院至复发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 低体重指数会严重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预后, 复发间隔时间较短, 住院时间和死亡人数均较多因此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干预, 改善患者的体重指数, 促进患者的康复。
[1]张锋英, 俞烽, 杭晶卿, 等.社区呼吸康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xx, 36 (1) :47~51. [2] 周锋, 刘锦铭, 孙兴国, 等.体重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运动耐力的影响.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xx, 35 (6) :453~454. [3] 张希.不同体重指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困难程度的比较分析.大家健康 (下旬版) , xx, 11 (6) :111. [4] 蔡晓婷, 时国朝, 万欢英,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重指数、呼出气一氧化氮、肺气肿评分分组特征.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xx, 12 (3) :223~227. [5] 李怡, 刘华, 陈其章, 等.不同体重指数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与缺氧的关系.临床内科杂志, xx, 32 (1) :23~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