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解析版).docx
14页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这可用于说明( )A. 国家统治范围的扩大 B. 青铜礼器与国家权力的关系C. 先秦政治制度的变迁 D. 夏商周统治思想与政权更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中国)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鼎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古代被视为九州之主的标志,每个鼎代表了特定的地区和权威,反映的是青铜礼器与国家权力的关系,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周的地域问题,反映的是鼎与朝代更替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变迁问题,夏商周时期为奴隶制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政权更迭与鼎的地点转移的关系,未涉及统治思想的变更,排除D项。
故选B项2.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他们的观点共同体现出( )A. 自然界对世俗世界的影响 B. 人可以战胜和改造自然C. 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 人类对天地本原的认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老子认为“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C项正确;材料仅有老子论述了自然界对世俗世界的影响,不能涵盖所有材料内容,排除A项;材料论述的是自然是客观的不受人的意志影响的,而非人可以战胜和改造自然,排除B项;仅有老子论述了人类对天地本原的认识,不能涵盖所有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3. 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御史中丞弹劾开封府尹许王赵元僖,赵元僖感到不平而向其父宋太宗申诉:“臣天子儿,以犯中丞故被鞫,愿赐宽宥。
宋太宗道:“此朝廷仪制,孰敢违之!朕若有过,臣下尚加纠擿,汝为开封府尹,可不奉法耶?”这折射出宋代( )A. 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B. 选官制度有所发展C. 基层治理得到加强 D. 皇权受到一定限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此朝廷仪制,孰敢违之!朕若有过,臣下尚加纠捆,汝为开封府尹,可不奉法耶?”可知,宋太宗认为赵元僖作为开封府尹,应该遵守法律,不能因为他是皇子而免于处罚,这折射出宋代皇权受到一定限制,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皇权受到一定限制,没有强调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无法得出选官制度有所发展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基层治理,主要是官员弹劾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4. 明中期以后,有些初学后生略晓文艺便眼空四海,部分士人表里不一,其中获得官职士人更是张扬无忌,出入都是明轿高轩明朝士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学传统的式微 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社会风俗的转向 D. 官场风气的恶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中期(中国)据题干“明中期以后”,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财富增加,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士人也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对物质享受和名利的追求更为强烈,这是导致士风变化的重要因素,B项正确儒学传统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明朝也不例外,排除A项;社会风俗的转向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相比之下,社会风俗的转向不是士风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官场风气的恶化确实会对士风产生影响,但它也是受到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5. 下表为1843年清政府主要出口货物新旧关税比较这一变化( )商品名称单位1843年前出口关税1843年新关税浙江丝担23.73两10.0两广东丝担10.57两10.0两天蚕丝担4.13两2.5两各种茶叶担6.0两2.5两A. 抑制了中国工农商品出口增长 B. 源于海关管理权的完全丧失C. 导致中国民族经济失去关税保障 D. 反映了中英关税的大幅降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3年(中国)1843年协定关税订立后,中国出口货物税率降低,这主要是因为列强希望以此大量获取需要的原料和生活用品,导致中国民族经济失去关税保障,C项正确;中国出口关税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增长工农商品出口量,排除A项;“完全丧失”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到中国出口商品关税,未涉及英国,排除D项故选C项6. 《大公报》曾对抗战时期的一次会战评价说:“湘北大捷已还,湘省地位巩固,社会秩序大定——全省工业迅速发展”“对国家贡献居全国之冠”这次会战( )A. 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计划 B. 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C. 迫使日本改变侵华政治策略 D. 保障了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据材料“湘北大捷已还,湘省地位巩固,社会秩序大定——全省工业迅速发展”“对国家贡献居全国之冠”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长沙会战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这一胜利,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全国抗日战争的进程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湘南地区的稳定,不仅使这一广大地区成为全国抗战的有力支撑点,而且成为西南广西、贵州、四川诸省的坚强堡垒,使日军始终不能由湖南而入侵西南、南下粤北,保证了战时陪都重庆的安全,D项正确;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计划,排除A项;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排除B项;广州、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由于兵力不足,日本被迫改变侵华政治策略,排除C项故选D项7.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华北局发布《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号召“所有文化水平低的党员和干部,都必须努力地迅速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建立必要的学习制度与定期的严格的考试制度这一决定( )A. 适应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 B. 有利于解放区城市建设的发展C. 为保障全国执政奠定了制度基础 D. 为进行战略大决战准备了条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11月(中国)据题干,中共中央华北局加强了在职干部的培养,“建立必要的学习制度与定期的严格的考试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日益接近全国胜利,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建立学习和考核制度,有利于提升党员干部提升管理能力,为保障全国执政奠定了制度基础,C项正确;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与本题时空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的决定主要是为了提高党员和干部的文化水平,并未直接提及城市建设,排除B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发动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三大战略决战,1948年11月发布该决定时战略决战已经开始,排除D项。
故选C项8. 在朝鲜战争中,苏联在出兵问题上一再出尔反尔,最后仅限于声援,但中国义无反顾独立地制定参战决策并取得战争的胜利,一方面使西方所谓“中国是苏联卫星国”的论断不攻自破,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苏联试图把中国置于附属地位的心理,使其不得不对中国另眼相看这表明抗美援朝( )A. 打破了中国孤立的外交困境 B. 客观上缓和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C. 建立了中苏平等的外交关系 D. 树立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大国形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1953年抗美援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没有苏联支持的情况下,中国义无反顾独立地制定参战决策并取得战争的胜利,说明我国独立自主地决定中国的外交事项,体现了建国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使西方所谓“中国是苏联卫星国”的论断不攻自破,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苏联试图把中国置于附属地位的心理,使其不得不对中国另眼相看”可知,抗美援朝在国际关系显示了我国的独立性,D项正确;50年代初期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排除A项;材料虽提及西方不得不对中国另眼相看,但这并不意味缓和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与苏联正式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C项。
故选D项9. 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谈论“六五”计划时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邓小平意在强调( )A. 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D. 加快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2年(中国)根据材料“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可知,邓小平在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同时也注意到其缺点,因此其意在强调在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同时,还要发挥市场作用,即要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A项正确;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材料不仅仅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排除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1984年开始的,排除D项故选A项10. 考古发现,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区出土了埃及前王朝和早王国的石制器皿,该处还出土了少量埃及中王国时期的国王雕像以及一些个人雕像。
同时在埃及的卡洪、阿拜多斯等地都发现了米诺斯的陶器碎片,米诺斯陶器甚至在卡洪被大量仿制这表明( )A. 早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 文明交流促进社会发展C. 君主专制制度得以扩展 D. 上下埃及之间交通便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克里特岛出土了埃及的石制器皿,埃及多地都发现米诺斯的陶器碎片,甚至被大量仿制,这说明埃及和克里特岛之间存在文明交流,文明交流促进社会发展,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早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君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