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doc
4页《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找出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2、领悟本文的写作特点并尝试运用知识链接】1、阿长简介 阿长(?——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只是众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去,直至临死长妈妈患有羊癫病,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2、《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全书18篇,大致可分为《山经》、《海经》、《大荒经》三部分其中保存了许多神话故事,诸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 【预习稿】1、读课文,标注生字生词及自然段序号,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一个人 2、再读课文,用笔圈划批注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揣摩文章的写法 3、朗读课文,请同桌作评价: 4、在把课文读三遍的基础上,认真完成下面的预习作业,做好课堂研讨的准备。
预习自测 1、 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你了解了作者的那些资料,请把它写下来 2、在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骇( ) 掳( ) 震悚( ) 惶急( ) 诘问( ) 疮疤( )( ) 渴慕( ) 霹雳( )( ) 疏懒( ) 惧惮( ) 孤孀( ) 3、文章写了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一个人 4、“学有所获”.阅读了这篇文章,你读懂了什么?请把它写下来5、“学贵有疑”阅读了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把它写下来6、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二、学习过程(教师教案,不发给学生)(一)导入新课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阿长和山海经》(二)童年鲁迅眼中的阿长过渡: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描写了自己童年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
童年的鲁迅对阿长有什么样的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2、学生汇报学习收获,老师相机板书 憎恶不大佩服 不耐烦 空前的敬意 新的敬意3、同学们,我们把刚才从文中提取的信息连起来,你有什么样的发现?预设:(1)感情的变化(引导学生体会到鲁迅对阿长的感情是越来越亲密,越来越喜爱、越来越有敬意)(2)叙述的详略(三)中年鲁迅眼中的阿长过渡:刚才我们体会了童年鲁迅对阿长的感情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写的,他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专门写了他的保姆阿长,那在写作时,即46岁的鲁迅,对阿长又是什么样的感情呢?1、学生回答,引出最后一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2、老师引导学生朗读(1)童年的鲁迅渴慕《山海经》而不可得,不识字的阿长却帮他买到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又使我对阿长产生了新的敬意让我们怀着敬意来读最后一句话2)中年的鲁迅回忆自己的保姆——阿长,是怀着无比怀念的感情来写的让我们怀着无比怀念的感情来读最后一句话3)阿长在鲁迅不大佩服、不耐烦、憎恶的感情下依然关心着鲁迅,热心的帮助鲁迅买到他念念不忘的《山海经》,这是多么无私的爱啊。
让我们用这样的心情来读最后一句话 (四)探究写法 过渡:鲁迅先生对阿长有着深深的感情,因此他写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想写和写好有时候是不对等的比如:我们爱自己的妈妈,想写他,但往往写不好作者是怎样把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的?运用了那些写作技巧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这个问题为了有助于同学们的理解,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为了表现阿长这一人物形象,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有什么侧重?2、鲁迅怎样描写阿长?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3、一般情况下,我们写作怀念赞美一个人时,往往会选择正面的事例,本文却写了阿长的诸多缺点,如果去掉这些缺点,你认为对塑造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影响?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指名汇报教师小结典型事例 善抓细节 真实立体(五)拓展延伸过渡:细细想来,我们身边也有“阿长”,也有阿长这样的事,也有类似的文章1、 列提纲选一个你身边的“阿长”,把你脑海里的他的事按一定的顺序罗列出来,并分出详略2、细节描写把你身边阿长的一个特点用一个细节描写出来3、推荐书目找一些你知道的和本篇文章写法类似的文章推荐给大家,写出推荐理由《范爱农》《藤野先生》《老王》《背影》《我与地坛》板书: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不大佩服 典型事例 不耐烦 空前的敬意 善抓细节 憎恶 新的敬意 真实立体 怀念 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