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补益之以静补神.docx
3页精神补益之以静补神精神补益之以静补神综观历代养生家的养神之法,大多有以静养神的内容医学家和养生学家对神 在人体生命中的作用,均十分重视,认为养神为养生之要,而养神之道在于使神得 到清静静神是我国养生学的一个重要方法以静养神的主要内容】静神思想始创于老庄老子提出“清静无为”,将心静神清作为养生之道他 在《道德经》中极力主张虚无恬淡,少思寡欲,清静无为,效仿自然,柔弱退却, 要求达到所谓“致虚极,守静笃”的境地,以达到神气清静的目的庄子继承了老 子的思想,也提倡静神庄子认为:“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元劳汝形, 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同时庄子还提出:“纯粹而 不杂,静一而不变,淡即无为,动以不行,此养生之道也庄子对静以养生的认 识比老于更加全面,认识到以静养神之“静”不是绝对的静,而是“静”中有动 顺自然而动,动中以静神在老庄之后,《内经》第一次从医学的观点提出了神在养生中的作用,提出了 静为养生之本指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会耗伤气血,扰乱阴阳,损 伤脏腑提出“内无思想之患”,“精神不散”,“积精气神”等静神的要求,认 为“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憺淡虚无”,主要指心神清静心静则不躁,神安则不乱,精神自可内守, 精气自然旺盛,邪气不能侵犯,疾病不会萌发说明清静养神,以静制躁,是防疾 去病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西汉养生家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中认为养生之道首先在于养神他指出: “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意思是说心神安静者,其 精气日渐充实,形体随之健壮;而心神躁动者,精气日益耗损,形体必然过早衰老 提出“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神清志平”等以静养神的思想和方法他还认 为“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主张制窍以静神气三国时期的养生家嵇康在《养生论》中也提出“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神”的 静神思想,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以达到静神养生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提出了十条养生大要,首要即为“啬 神”他在其提出的“十二少”中就有“少思、少念”以静神的内容,反对“多思、 多念”以找神,他在《千金翼方·养老大例》中提出养老四要:即要“耳无妄听, 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除“身无妄动”外,其余三要均与静神有关 这可以说是对以制窍静神观点的发展金代对前人的以静养神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著名医学家刘完素认为: “精神贵乎保”,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静养神。
主张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去求静 养神认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唯精专然后可以内守他所 提出的静神,为神用不过,而非神静不用明代医学家万全提出:“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 殁世不殆心劳则神不安,神不安则精、神皆危,以此养生则殃并针对妄动而 提出的“慎动”所谓“心劳”,指用之太过明代医学家李健斋还提出“以理求静”,指出:“主于理,则人欲消亡而心清 神悦,不求静而自静清代养生家曹庭栋除提出“养静为摄生首务”外,更重要 的是,对何以为静,提出了新的认识,他明确指出:“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 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用时戒杂,杂则 分,分则劳,惟专则虽用不动,志定神凝故也数千年来的探索,使我们清楚地 看到了静神之重要只有神静,人才能处于良好的状态,只有神静才能达到健康之 目的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静神,是神有着易动而难静的特点,而动则耗,静则守 人作为社会的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或为生活所迫,或为名利所诱,或为女色 所迷,或为不顺心的事所气,难以跳出名、利、色、气的篱笆,而致精神耗伤,神 气失养,进而影响健康,伤身损寿以静养神的基本方法】古人提出的寡欲,少思,制窍,慎动等以静养神的方法,对我们保持心理和躯 体的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并被现代的研究所证实是有科学道理的。
1.口无妄言在现今看来,就是不要过多的去讲话,更不要作无谓的争论过多地、过快地 讲话会使人的情绪紧张,致血压升高不利于人的精神健康;而过多的无谓的争论 对人的健康则更加有害2.耳无妄听现在可以理解为要减少噪音对人的影响噪音对心理和生理活动的影响很大 它使人的听觉感受性降低,听力下降使人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力的稳定性降 低噪音使人烦躁、易怒、情绪紧张、不安,甚至精神异常噪音影响人的思维进 程,在强烈的噪音下,思维的连贯性受到很大的影响,使记忆力降低,影响学习效 率和工作效率噪音使有的人性格特点发生某些改变噪音对儿童智力发育有很大 的危害,如意大利奥利机场附近一所小学,学生整天生活在飞机的噪音中,因此, 40%的学生智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噪音还可以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调查研究发现,噪声条件下工作的工人患高 血压和胃溃疡的人明显高于低噪声条件下的工人为了给人以安静的环境,国际上在制止噪音方面制定了标准,繁华的市区,室 外的噪音白天不能超过 55 分贝;一般居住区白天不能超过 45 分贝,夜间不能超过 35 分贝3.心无妄念心无妄念就是排除杂念杂念是扰乱心神的主要根源世俗的纷争常使人心烦 意乱,心神不宁。
故注重以静养神的人,尤其不可存非分之想,图非分之欲而是 要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工作上,集中在对社会的进步上现代静神的方法】社会的发展充满着竞争,社会环境越来越纷繁喧闹,人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 这对人的精神造成了不可小视的影响在日益发展的社会潮流中,人们不断探索、 研究使人的精神能安宁下来的方法在东京各大百货公司的大厅和顶楼都设有“避 难所”,供人暂避街道的嘈杂和噪音我国的许多城市都设立了汽车禁止鸣号区,其目的也就是给人以安静的环境, 有助于人的精神能够静下来美国、荷兰等许多国家则把目光瞄向了中国的瞑目静 坐和印度的瑜咖功上这些方法在使人人静时,可以缓解人身体和精神上的紧张, 使人大脑耗能减少,需氧量下降经测试,人人静后脑电波处于稳定和谐的状态 呼吸次数减少,心跳减慢,血压稳定,免疫功能提高情绪由消极变得积极,对许 多心身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在高度静默后,大脑分泌出一种快乐物质——脑啡 肽,其作用比海洛因强 10~100 倍,使人产生欣快愉悦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几千年 来人们之所以提倡以静养神的根源所在以静养神的方法有多种但不外乎有两类一类是形动而神静,这也就是我们 后面所要介绍的以动养神一类是形静致神静。
形静而致神静的方法有多种,但最 简单、最易行,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则是静坐在古代,道家静坐,佛家静坐,儒家 静坐,医家更崇尚静坐静坐最为简单,不需任何安排,静心坐下,平平常常,自 自然然,默默地静下心来即可,既没有复杂的动作,也没有严格的程序,亦不需意 守,更不必担心会出什么偏差,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达到效果静坐最好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同时应注意防寒避风保暖防暑,一天进行 2~4 次,每次 10 分钟左右即可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