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题材分类.docx
8页诗歌复习学案——诗歌题材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1.山水田园诗、2.思乡送别诗、3.咏物诗、4.咏史怀古诗、5. 羁旅行役诗、 6. 边塞诗、7. 闺怨诗,8,酬和投赠诗每一类别的古诗所表达的感情、主旨往往相似,通过分类易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之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之先河,发展到唐代,有了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1、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庙、五柳、明月、渔歌等2、常用手法: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白描、反衬(乐景哀情)、景与情的关系(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色彩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对比等)3、 内容感情: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闲适自得,向往田园,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③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与农民的深情厚谊;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例1:《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例2:《归园田居·其三》晋朝·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4、田园诗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不仅描写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还涉及农事方面的内容,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因此一些田园诗也表现以下主题:①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②庆丰收、与民同乐的情感③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④辛勤劳动,秋收时的欢快心情例1:《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耕田夜绩麻》宋朝·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例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北宋】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例3:《插秧歌》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二、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钱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1.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常见意象:柳、酒、月、水、长亭、短亭、劳劳亭、灞桥、阳关、舟2.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3. 感情色彩:①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②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例1:《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⑴不辞驿骑凌风雪⑵,要使天骄识凤麟⑶沙漠回看清禁月⑷,湖山应梦武林春⑸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⑹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三、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 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烽火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楼台、龟兹、夜郎、安西、胡羌等)2. 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① 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边疆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② 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示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对侵略和巩固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③ 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④ 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成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情感⑤ 诉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⑥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⑦ 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⑧ 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例1:《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例2:《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例3《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盛唐诗人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历来被誉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整首诗就像一幅壮观的图画,描写塞外苦寒景象,表达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与思乡愁绪,悲壮而苍凉例4《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是乐府《横吹曲》调名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李白感怀古代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表现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带来的痛苦此诗气势博大,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四、行旅诗和闺怨爱情诗(一)羁旅行役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成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注意所写物象,如黄昏、落日、枯藤、老树、昏鸦、倦鸟、流水、孤雁、鸿雁、秋雁、万里船、孤舟、浮云、杨柳、明月、残风、笛声、歌吹、鸡声、茅店、寒灯、孤影、夜雨、孤灯、烽烟、家书、书机、梦、乡关等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全诗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作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二)闺怨诗爱情诗常见意象:眉锁、翠楼、碧紗、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雁声月明、红妆对镜、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1. 宫怨诗:反映皇宫内妇女生活的怨诗,写皇帝喜新厌厌旧和封建社会红颜衰老而被遗弃的可悲结局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长信秋词》,李白《玉阶怨》,杜牧的《秋夕》)2.例:《玉阶怨》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例:《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2. 征妇怨:妇人独守空闺,对远在边关的良人(丈夫)的思念良人可能是为了功名,但更多的却是被征调入边关诗歌既有战争早日结束、良人早归的期盼,也有对战争的诅咒亲人不得相见,无尽的思念只好寄托在梦,“打起黄莺儿,休教树上啼《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3. 商妇怨: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妻子独守空房,商人妇爱而生怨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4. 情人怨:担心自己命运或抱怨自己被抛弃也有写对爱情的向往例:《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5. 闺怨诗:① 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寄夫》唐·陈玉兰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裁衣寄夫》明·谢五娘灯下裁衣寄远人,漫拈针线倍伤神愁多心绪牵成病,日久形容想未真长短只依前日样,窄宽犹记旧时身知君命走红尘外,劳碌于今瘦几分② 表达女子对于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以及柔情别绪,忧愁伤感;《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五、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理性的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2. 主旨特点: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3. 艺术手法:抒情手法一般是借古讽今,对比,虚实结合(历史的繁华为虚,眼前的凋敞,颓败,衰败为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