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新编实验题专项训练.pdf
6页苏科版 八年级 物理下实验 题专项 训练 一、实验室有两个分别盛有水和盐水的烧杯,但没有标签,小明和小华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辨别: (1) 小明想测出密度进行判断,除了需要天平外,还应选用的测量工具是, 把天平放在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嘲甲所示,此时应将平 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 图乙是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 (2) 小华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如图丙所示是小华在使用同一支究过程中的一个情景小华认为B杯中是盐水他的结论(填“可靠”或 “不可靠”),理由是 二、在研究“压力的作用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设计了如图 17(a) 、(b) 所示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17(a) 、(b) 可得出结论此后该同学又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 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作用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 所示,其原因是 (1)在上述实验中,根据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设图(b) 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 (c) 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 pb pc选填“小于、等于 或大于”) (3) 比较上述实验 (b) 、(c) 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三、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里利用天平、量筒、烧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A 在烧杯中盛适量称出它的质量m1;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的液体体积V; C称出烧杯及杯中剩下液体的质量m2;D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p 液 方案二: A将用天质量m1;B将适量的被测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总体积V1;C将量筒中的被测液体适量倒入 空烧杯中,读出量筒中剩余液体的总体积V2;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中被测液体的总质量m2;E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出液体的密度p 液 (1)两种实验方案中你认为方案好(选填:一或二),你判断的理由是: : (2)方案二中液体的密度值p 液= 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四、如图所示, 同一水平桌相同的实心艮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 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的方案: 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示数为F 水和 F铁,若 F水F 铁则木块的 下表面比铁块更粗糙小明的方案是否合理(选填:是或否)若要正确区分木块和铁块的粗糙,你的 操作步骤是:第一步:; 第二步:; 推导结论: 若,可以判定铁块比木块下表面粗糙; 若,可以判定木块比铁块下表面粗糙: 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动木块和铁块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两次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可以判定铁块与木块下表 面一样光滑。
拓展探究: 实验中, 小华同学将术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若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匀速运动,测得木块所受 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 由此,他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小华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是: 五、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本地大气压的大小,其中 弹簧测力计和2mL注射器的自重可忽略不计,活塞与针筒之 间气密性很好,但摩擦较大他进行如下实验 (1) 拔去橡皮帽底端, 当绳端钩码加至2N时,针筒恰由静止开始向右移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则活塞与针 筒间的摩擦力为 N,若绳端钩码增加为3N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 (2) 为减小活塞与针筒之间找来润滑油涂在活塞与针筒壁上,再次测量后发现摩擦减到很小于是他重新将活塞 推至底端,用橡皮帽密封小孔,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时,针筒开始向右移动,又测得针筒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 4cm,则本地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为 Pa小明发现将活塞推至底端时,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 这将使得大气压的测量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六、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
由于时间关 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 啦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对此现象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 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 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 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 接着他们就猜想2 和猜想 3 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1) 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2) 配制一大杯盐水; (3) 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 量和体积 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 猜想 2 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 七、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图甲、乙所示实验 (1)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 _;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八( 4 分)小华被困在一个结冰的池塘中间,他们的小船停在非常光滑的冰面上,由于没有摩擦,他们无法推 动小船 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奇妙的方法把行李向后扔出,如图所示, 小船居然动了 虽然这仅是一个梦, 但其中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请你写出在此情境中涉及的两个物理知识 答: (1) _, (2) _ 九( 3 分品:干木头:铁钉;铅笔心;塑料尺;铜钥匙;人体请你根据它们不同的物理属性将 它们分成两类,并填在表格内: 十小明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醋的密度 (1) 调节天平时,游码移至左端,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 (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 向右移动游码 (2) 当天平平衡后,小明开始测量:测量步骤如图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 B将待测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醋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醋的体积;(3) 由图中数据及计算可得: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 量是 g,醋的密度是 kg/m 3 十一如图所示,某普通家用轿车质量是 t ,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0.02 m 2 (1) 求轿车静止在地面上时,受到的压强( 取 g10N/kg) ; (2) 当轿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会(选填“不变” “变大”“变小”),请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具体分析其原因 十二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的一次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A测出铁块所受到的重力G铁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把铁块浸入溢水杯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D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G 分析评估小明的实验,指出存在的问题 答:存在的问题:; 十三、小明从课外资中国古代庄子曾提出:如果水积得不够多,那么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 与液体的多少有关,庄子的说法有道理吗? (1) 小明从实验室找来了烧吸水)、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他先用弹簧测 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 (如图甲) 再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 (如图乙) 然后他(填 操作),发现木块仍然漂浮经分析可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浮力都为 N从而得出木块漂浮时浮力大小与 水的多少无关 (2) 小明进一步所示实验,他找来了两个形状相同、厚度可忽略不计的不锈钢盆A、B,B盆的容积 VB略小 于 A盆容积 VA 往两盆中各加入10N的水,再将 B盆放入 A盆, B盆漂浮此时 B盆所受浮力:F 浮 GB盆 10N10N , 继续往 B盆内加 30N水, B盆仍漂浮小明此实验的目的是 B盆能从 A盆水中获得的最大浮力由决 定 十四、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性质,小明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种类的液体做实 验实验中,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对应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小 明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记录在下面的表中 物质实验次数体积 /cm 3 质量 /g质量 /体积( g/cm 3) 甲 11018 22036 33054 乙 4108 52016 63024 (1)分析比较上表中利用甲液体所做的3 次实验所得数据(或利用乙液体所做的3 次 实验所得数据),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2)分析比较上表中序号为的实验数据, 可归纳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质量是不相 同的; (3)分析比较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 (4) 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初中物理中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 (写 一个即可 ) 。
(5)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十五小丹想测量一个贝壳的密度,只准备有天平、大烧杯、小烧杯、细线和水, 她的测量方法如下: (1)用天平测出贝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 所示,贝壳的质量m= g (2)测出空小烧杯的质量 m 1 (3)将装有水的大烧杯和空的小烧杯如图放置(水至溢水口) (4)用细线悬挂贝壳缓缓浸没于大烧杯中,有部分水溢出进入小烧杯 (5)测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烧杯的总质量m2 由上述实验得到溢出水的体积是:(水的密度用水表示) 贝壳的密度是:(以上两空用本题中出现过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十六小林实验小组四位同学想探究课本与课桌面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将一本封面封塑的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课本,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N,则课本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N (2)在原来的课本上又放了另一位同学同样的课本,小林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多次实验,他们 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3)他们又用一本封面没有封塑的语文课本放在同样的水平课桌上,用弹簧测力计水 平匀速拉动测出示数要大一些,于是他得出结论:课本与课桌间的粗糙程度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
小华认为他们的做法不可行,理由是 十七、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1)当左、右两盘中的砝码质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桌面上的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此时小车受到对平衡力的作用 (2)小车处于静止后,保持 F1与F2的大小不变,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松 手后,小车将(选填“保持静止”或“扭转回来”)这一步骤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 力在上的条件 十八、小华利用小注射器(容积为1mL)、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 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 的目的是 (2)小华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 (如图所示)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被匀速拉动时,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其它数据均记录在表中依照他的数据算出大气 压的值 Pa (3)当检查这个实验 时,小华发现由于疏忽,忘记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那么 此时测量的不是大气压给活塞的压力大小,而是活塞所受的大小将这个缺点改进后,依旧沿 水平方向拉动注射器,重新测得刚好拉动时的拉力为3N,那么 大气压实际值是。
十九小丽同学利用一根吸管制作一个简易密度计 (1)为了让饮料吸管能竖直的漂浮在液体中,应在吸管的(上端 / 下端)塞入一些铜丝作为配重, 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闭起来若将它放入液体中后不能竖直 漂浮,请提出改进做法 (2)这根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变大 / 变小 /不变) , 液体的密度越大,它露出液面部分的长度(越长 / 越短 / 不变), 体积长度活塞面积拉力大气压强 /Pa 1 mL6cm1/6 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