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升本刑法历年真题版.doc
22页word格式.专升本刑法历年真题(2002年)(26分,总则20分以上)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30分) 12.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_____、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_________三个基本原则 17. 关于刑法的溯及效力问题,我国刑法采取_________原则二、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3.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14.某日深夜,某甲在一偏僻小巷中把一下班归家的女工乙拦住,企图进行强奸乙正在抗拒时,某同事女工丙来到,丙捡起一块砖头向甲头部砸去,甲应声倒地,后因颅内出血而死丙的行为属于 ( )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故意伤害他人致死 D.过失致人死亡 15.某甲因离婚不成,欲杀害其妻,某日饭前在其妻饭碗中放了毒药,其妻饭后,某甲感到后悔,急送医院抢救,但因抢救无效而死。
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犯罪中止 19.某甲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他实际上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 ( ) A.4年 B.3年 C.18年 D.15年三、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5.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对下列犯罪负刑事责任 ( ) A.分裂国家罪 B.故意杀人罪 C.盗窃罪 D.贩卖毒品罪 6.下列哪些罪种,在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出自故意( ) A.危害国家安全罪 B.侵犯财产罪 C.贪污贿赂罪 D.渎职罪四、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2. 犯罪中止五、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 刑罚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六、 案例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2.黄某(1968年7月14日生)于2001年7、8月间,以小恩小惠相利诱,与其小保姆刘某(女,1987年10月31日生)发生性关系,并且教唆刘某行窃。
刘某听从黄某的教唆,行窃多次,窃得不少财物2002年2月19日再次行窃时被抓获黄某、刘某二人的行为如何处理?(7分)(2003年)(34分,总则占29分)一.填空题 4.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 )性、刑事违法性和( )性 5.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 ),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二、判断题(每题1分) 8.为保护他人合法权益而实施的见义勇为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 ) 9.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行为人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后者的行为人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 )三、 单项选择题(第小题1分,共20分) 11.甲(15岁)先后唆使乙(15岁)殴打丙,致期轻伤;唆使丁(17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5000元;唆使戊(15岁)抢劫他人财物共计1000元,甲的行为构成 ( )A.伤害罪和抢劫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和伤害罪 D.伤害罪、抢劫罪和绑架罪 12.甲出差住A市某宾馆,发现同房旅客乙随身带有现金5万元,遂起歹意。
当晚,甲盛邀乙饮酒,在乙的酒中偷放了大量安眠药,使乙很快昏睡过去甲乘机将乙的5万元现金偷偷拿走甲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 B.盗窃罪 C.侵占罪 D.诈骗罪 13.陈X一日到银行提款机取款500元按正常操作程序操作后,提款机却因技术故障自动吐出5万元陈X遂将5万元据为已有,后经银行多次催要仍拒不归还经查,陈X储藏卡上全部存款只有10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陈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陈的行为构成侵占罪C.陈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应返还不当得利 D.陈的行为并不违法四、多项选择(共10题,每题2分)6.吴某在街上趁刘某不备,将其(价值2000元)夺走随后,吴某反复使用该拔打国际长途,致使刘某损失费5000余元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吴某仅构成抢夺罪 B.吴某仅构成盗窃罪C.吴某构成抢夺罪和盗窃罪,应数罪并罚 D.吴某行为构成牵连犯,应按一罪从重处罚五、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0分) (无刑法试题)六、简答题 (每小题 6 分,共30分) 3.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七、案例分析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甲、乙、丙三系人同厂工人。
2003年3月5日,甲召集乙和丙密谋,欲盗窃本厂财务室在甲的策划下,三人分头进行犯罪预备乙负责找到工厂出纳丁,骗取其财务室钥匙,并偷配了一把,配好后,乙将钥匙交给了甲,同时,甲和丙也做好了其他盗窃的准备,三人相约于3月20日晚12:00在厂门口会合后,共同行窃但是乙思前想后,认为犯罪没有好下场,就没有如约前往当晚,甲和丙没有等到乙,就由丙放风,甲用早已配好的钥匙顺利打开财务室,并窃得现金两万元事后,甲分得1万元,丙分的7000元,二人还给乙送去3000元,乙未拒绝数月后,适逢严打,乙迫于公安机关的强大宣传攻势,遂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交待了全罪行,案件告破经查,1999年2月,甲还曾参与走私汽车犯罪 问:①甲、乙、丙三人是否成立共同犯罪,为什么?②乙的行为属于何种故意犯罪形态,为什么? ③ 对甲、乙、丙三人量刑时应具体考虑那些量刑情节(2004年)一、名词解释4.共同犯罪二、填空题(无刑法试题)三、单项选择题2.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是指( )A.犯罪构成 B.犯罪客体 C.犯罪客观方面 D.犯罪主观方面15.法律对它颁布实施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称之为( )A.法律溯及力 B.时间效力 C.法律效力 D.从旧原则16.关于法定量刑的情节,下列( )表达是错误的。
A. 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B. 对于中止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C. 犯罪后坦白交待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005年)(24分,至少13分是总则的内容)一 填空 (每题一分,共20分) 9. 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三个( )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10. 《刑法》第22条规定:”对于预备犯罪,可以( )处罚”.二 单项选择 (每小题1分,共30分) 22.某甲为防止别人偷其塑料大棚里的黄瓜,在棚卫守处拉上了电网,某日,某乙去偷黄瓜,被电死.某甲对某乙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23.某甲,1992年3月1日因为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问 某甲从哪一天享有政治权利( )A.1995年3月2日 B.1995年3月1日 C.2002年3月2日 D.2002年3月1日 24.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任何犯罪都必然侵害一定的客体,但行为对象不一定受到犯罪的侵害 B.某甲偷盗了某乙的家的电视机,侵害对象是某乙的财产所有权 C.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要件之一 D.犯罪客体与犯罪构对象而这是现象与与本质的关系 25.下列不属于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是( ) A.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B.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 C.防卫的目的必须是为了自己的合法利益免受不法侵害 D.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27.下列哪一案件不属于告诉才能处理的案件( ) A.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使被害人受伤的B.虐待罪 C.遗弃罪 D.侵占罪三 多项选择题 9.关于累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后罪都是故意犯罪 B.前后罪都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 C.后罪发生的时间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5年以内 D.对于累犯,可以从重处罚10.甲想杀害妻子乙.一日,甲放毒药于乙碗中,乙吃后疼痛难忍.甲动了恻隐之心,急忙将乙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乙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B.甲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 C.对甲的行为,应当减轻处罚 D.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对其积极施救行为,在量刑时可以酌情考虑四 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9.中国公民在中国域外犯罪,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中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应当不予追究( )五 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5分) (无刑法试题)六 简答题 (每小体5分,共25分) (无刑法试题)七 案例分析 (共30分) 3.甲,15周岁。
乙,17周岁丙,19周岁三人伙同到王某家行窃,甲在大门口负责打探,乙,丙进屋行窃乙,丙进屋寻财务时,发现了熟睡中的王女(13周岁);遂起了歹意,将王女奸淫这时,王某返回,三人见状夺路而逃走,王某紧追不舍在追逃中,甲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王某刺成重伤后来三人被公安部机关抓获,并交代了整个犯罪经过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法院公开审理了该案并作出了判决甲的辩护律师律师丁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后,判决维持原判问(1)分析甲,乙丙的行为性质,并简要说明理由9分)(2)分析案件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程序性错误3分)(2006年)(占33分,至少28分是总则的内容)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9.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是(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20.我国刑法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为( ) A.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处罚 D.可以比照既遂犯减轻处罚 27.下列情形,构成累犯的是( ) A.王某1989年因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刑满释放以后,于1998年又犯故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