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播电视节目——类型、市场与编排.ppt
34页第七章 广播电视节目 ——类型、市场与编排,第一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发展,一、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别 1、广播电视节目:指广播电视机构播出内容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播出形式和构成单元 特点:按时间段划分节目单位,按时间顺序播出节目内容2、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别 按照不同标准,有不同类型 按照节目内容:新闻类、文艺娱乐类、教育服务类 按照播出方式:直播类、录播类 按照传播和覆盖市场:本地节目、全国市场节目、区域/国际市场节目 按照受众定位:一般综合性节目、特定对象节目 按照节目来源:自办节目、联播节目、交换节目、转播节目、购买节目 ……,新闻类节目的分类:,1、消息类新闻节目:迅速、广泛、简要地报道新闻的节目形式 2、新闻专题节目:对新闻事实作详尽的有深度的报道节目时间长,内容丰富、深刻,信息量大 3、新闻评论节目:以传播观点为主,新闻事实往往作为立论的基础和论据呈现 4、新闻杂志节目:借鉴杂志的编排方式,把不同题材内容和题材样式的新闻节目组合串联在一起教育服务类节目的分类:,1、教学节目:传授系统的专门知识 2、社会教育节目:涉及题材种类繁多,如《丝路发现》 3、对象性节目:针对特定受众对象,如《半边天》、《大风车》。
4、服务类节目:解答生活难题,如医疗、法律咨询、心理咨询、投资理财等 5、电视纪录片:题材广泛,如历史、自然地理、人文民俗、科技等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化,1、类型 媒介产品的类型或类属产生于媒介运作和市场调查的逐步结合 “电视是一种高度类型化的媒介,只有极少数一次性节目会偶尔不在已经确立的一般类型之内 ——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类型化两层含义: ◆与创新性相对立 ◆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 程式—— 人物、情节、场景、 服装道具、音乐、灯光、 主题、对话、视觉风格,类型满足了人们对于商品的双重需要: 一方面是标准和熟悉,另一方面又要有所区别节目类型化适应了自主性、分群化社会中受众的特征: (1)受众兴趣趋于多元化 (2)受众更关注自身的利益 (3)受众权利意识增强 相应的传播策略:“非群体化传播” 要求传播者不再把受众视作一个无分别的整体,而是针对受众的不同群体和不同需求层面,分别实施特定的传播策略例如:美国电视节目类型的谱系划分,小结:,“类型化”的节目构成,是指媒介主动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来明确界定出目标受众的人口学特征,然后通过恰当的节目类型聚合和培养起对该类型节目感兴趣的人群。
意义:1、达到不同受众群体的人口学特征和不同广告诉求目标的最大限度契合 2、便于节目的专业化大规模生产三、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 节目--栏目--频道/频率专业化,(一)节目的栏目化 节目具有泛指意义狭义的理解是指广播电视传播的最小构成单位;广义的理解,则涵盖了广播电视传播内容的整体 栏目是由固定主持人主持、内容主题明确、风格和形式统一、定时定量定期播出的节目单位节目栏目化,是指把节目分成多个栏目的编辑形式和播出方式 新闻频道节目表.doc CCTV1节目表.doc,(二)版块式的栏目编排 板块式节目是指具有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为一体,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板块式节目的特点: 1.编排集中,时间长度固定 2.子栏目内容相互关联 3.节目内容具有多元性、多向性的特点1993年—2012年间《东方时空》栏目子栏目的演变 粗字体为周末版,板块式节目内容的组合模式,1.内容集约模式 指将多数受众在某一时段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普遍感兴趣的内容集中统一编排的模式 2.对象集约模式 指按照节目的目标受众群的特殊需要集中编排节目内容的模式3.混合模式 一般以时段为标志,用多元的内容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是介于内容集约模式和对象集约模式之间的一种节目编排的结构模式。
板块节目编排模式的划分是相对的三)频道/频率专业化 ——广播电视的“窄播化”趋势,频道/频率专业化:指广播电视机构以频率和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划分,以满足特定的市场和受众需求 专业化广播频率:新闻、音乐、交通、经济、都市生活等 专业化电视频道:新闻、财经、法制、少儿、体育、文艺娱乐、电影和电视剧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频率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经济之声)频率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节目(音乐之声)频率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套节目(都市之声)频率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套节目(中华之声)频率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六套节目(神州之声)频率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七套节目(华夏之声)频率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八套节目(对民族地区广播)频率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九套节目(文艺之声)频率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十套节目(老年频率)频率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十一套节目(西藏频率)频率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十二套节目(娱乐广播),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目构成策略,1、匹配原则(Compatibility) 制定节目编排策略时应该努力使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与人们生活周期中各个阶段相匹配,从而有效地争取观众。
2、 规避性对抗 (Counter Programming),规避性对抗节目提供一种完全不同于竞争台节目的内容,从而把竞争台的部分观众吸引过来3、“帐篷式”编排 (tent-poling),指用一个强档、热门节目拉抬其前后节目的收听收视率,形成中间高、两端低的形态4、导入策略(Lead-In),导入策略是指把一个处于强势地位的节目安排在同类目标观众的弱势节目前5、 吊床策略(Hammocking),指用两端的两个强势节目把中间一个弱势节目的收视率吊起来由于观众喜欢吊床两端的强势节目,所以顺带也就把中间这个节目也看了6、 沿袭效应(Inheritance Effect),沿袭效应与观众流的概念紧密相连某一类观众喜欢某一类节目,他们在看完这个节目后,如果后面的一个新节目仍然把他们作为目标观众,那么他们会继续呆在这个频道上7、 无缝过渡策略,目的:防止两档节目之间留下明显“破口”,将前面节目的受众顺利导入下一节目 节目开头的无缝过渡 节目结尾的无缝过渡 节目间隙的无缝过渡 16号早新闻.wav 新广早新闻 评议.doc,运用节目编排策略的两条思路:,1、台内各频道之间的节目编排应贯彻整体原则,谋求各频道观众群相加的“和”最大。
2、针对台外对手频道的节目编排实行有效的制胜策略,谋求在竞争中赢得最大收益编播季,“编播季”的含义及发展历程 我国“编播季”概念的产生和运作方式借鉴了美国商业电视台中“电视季”(Television Season)的概念 .,“季”(season):电视播出机构按照观众的收视作息、收视习惯及收视波动而划分的电视播映季节 黄金播映季节: 每年9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 约会意识 品牌效应,促成中国电视台“编播季”产生的原因: 受众市场空前高涨的需求,存在着收视的盲目性与不确定性; 广告销售的需要观众全年收视习惯与“编播季”的划分,在以受众为导向的市场上,划分“季”的首要依据就是观众收视习惯的阶段性变化 全天收视情况的变化与季节、节假日密切相关, 春节、五一、十一和寒暑假的收视率都会呈现阶段性的高点按照观众的收视变化情况,全年可以自然划分为四个编播季: 12月至2月的冬季编排,以春节为重心; 3月至5月的春季编排,以五一为重心; 6月至8月的暑期特殊编排; 9月至11月的秋季编排,以十一为重心第三节 广播电视市场的全球化,广电业与娱乐业融合 商业竞争与广电业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