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高效课堂 (2).doc
3页我与高效课堂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课堂”当拿到厚厚的《高效课堂22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龙飞凤舞的十个大字于是,在没有打开书之前,我就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期待那该是怎样的课堂呢?第一次布置预习任务,动手的人可真是屈指可数,于是,我不仅把预习任务的每一个环节都三番五次的强调,还开始每天亲自检查预习作业,现在的他们在预习之后,课本上写写画画,再也不是“卫生书”了;第一次小组讨论,看着整个教室热热闹闹的,好像是热火朝天,仔细一看,一个个嘻嘻哈哈,走下去一听,更是让你哭笑不得,要么不着边际,找不到重点,要么是你推我推,无法进入正题于是,我不得不停下来已经准备好的备课程序,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分组,指定小组长,交待讨论的内容、程序、顺序、重点,尤其是对于组里的组长、优秀生、中等生强调,自己再好,如果组里有一个人不会,也不会得到大家赞许的掌声,终于,小组讨论开始有了模样;质疑探究环节,每次我提问的问题面对的就是一片沉寂,那场面,比专门组织课堂纪律还要静,也难怪,孩子们习惯的是被动的接受,我们“灌”,他们“装”,他们就像满月的孩子,只有看见食物的时候才会张嘴,于是,我引导他们边读边思考,只要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都可以提,只要他们能“张开嘴”,就会有“找食物”的动机了。
现在好了,每次的质疑一开始,要么就是“没有”,要么就是直接提出来,并且很多时候解答的不是我,而是孩子们;最让我作难的是自悟自得环节,每次一谈收获,孩子们就会照本宣科,把我板书的内容滴水不漏的念下来,无奈的我就只有询问“你掌握了那些字?”“你最喜欢哪个词?哪一句?那一段?”“你今天和谁合作了?合作后心情怎样?”还好,不至于再出现十几个人走一条道的现象了 …… 达标测评这个环节我也由最初的自己出题测评到逐渐放手让孩子们出题测评,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大多数孩子对这个环节挺感兴趣,也许是满足了孩子们“做老师”的那种欲望和自豪吧!尤其是进入复习阶段之后,我的课堂就成了孩子们任意展示的舞台,在我们心灵达成默契之后,他们通过自己前一天的温习课和课堂上5分钟的小组讨论,展示出来的各单元、各课的重点字、词、句、重点等比我想象的要丰富的多,而我,只需要和其他孩子认真倾听,并负责把重点分类板书,这样,整堂课上我也轻松了许多只需偶尔把他们疏漏知识点稍加补充,我们合作,他们兴奋,我也清闲,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轻松了许多看过杜郎口高效课堂的视频之后,我也感到了高中生与小学生的差别,也明白了我们和杜郎口的模式并不能生搬硬套。
几千年前,圣人孔子就曾经说过“因材施教”,其实,就现在而言,我也不敢说我的课堂有多么的高效我想:我现在能做的,就是面对我现在任教的班级,面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在磕磕绊绊学习的同时,要多实践、多思考、多反思、多改进、多总结,让我和我的孩子们在不断地实践中实现货真价实的“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