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第二章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教学文稿.ppt

82页
  • 卖家[上传人]:youn****329
  • 文档编号:242065924
  • 上传时间:2022-01-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76.50KB
  • / 8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第二章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刘冠军刘冠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n学术界传统观点认为:自然辩证法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以恩格斯的著作自然辩证法为标志,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n根据这一传统观点,主要讲三个问题:一、自然辩证法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自然辩证法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一、自然辩证法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n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科学及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n它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n因此,确立它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需要考察自然科学的历史n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二)古代的自然科学 部分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的大致生卒年表古代:主要是指古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5世纪)特别是古希腊时期,群星荟萃哲学家即科学家反之亦然n1 古代的自然科学不能成为自然辩证法产生的基础原因:n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低n对自然界的认识程度低n除了天文学、力学、数学有了一定的发展外,其它学科都正处在萌芽中n因此,古代的自然科学不能成为构建自然辩证法的自然科学的基础n2 与古代自然科学相适应的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古代的自然科学背景下,人类对自然界的探讨,主要是以“自然哲学”的形成进行的n当时自然哲学的成就,就是当时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主要探讨的问题:n关于自然界万物的本原问题n关于物质构成问题n关于宇宙结构问题n关于自然界万物的本原泰勒斯“水”阿那克西曼德“无限者”、“无规定”、“无定形”阿那克西米尼“气”赫拉克里特 “火”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最完美的数10宇宙应该符合数的美、数的和谐n这是一种“朴素的”元素说n关于物质结构问题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古代的原子论n提出了原子与虚空n宇宙的物质构成:原子和虚空n伊壁鸠鲁:进一步发展,指出:原子有量的区别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说”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n土、水、气、火 这是一种朴素的原子论n关于宇宙结构现在来看,就是“太阳系的结构”主要有两种结构学说n一是太阳中心说毕达哥拉斯学派中央火与“十个天体的宇宙模型”阿利斯塔克最早提出了“太阳中心说”n二是地球中心说欧多克索以地球为中心的“同心球宇宙模型”阿波罗尼、伊巴谷“本轮均轮说”托勒密系统地提出了“地心说”n古代自然观的特点:n直观性n思辩性n猜测性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n因此,与古代自然科学相适应的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中世纪科学成为神学的婢女中世纪(中古时期) (公元515世纪)中世纪,科学成为神学的婢女与此相适应的,是宗教神学的自然观n基督教五大论题 上帝创世 人类中心 人的原罪 神恩 对不朽的信仰(四)近代前期的自然科学 n近代前期:15世纪18世纪中叶n也称为“经验自然科学时期”。

      1.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整体状况nA 学科建设方面:只有力学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即牛顿经典力学物理学,除力学以外的其它学科,如光学、热学、电学、磁学等,刚刚超步不久化学:燃素说占据统治地位 拉瓦锡氧化学说、道尔顿原子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还没有提出生物学:只是对生物进行识别、分类的研究nB 特点:以搜集事实、积累材料为主要特征nC 主要任务:主要回答“是什么?”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性质,特点等主要是自然现象的空间特征而此时,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时间概念nD 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方法借此方法对有关的自然现象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得到的是经验自然科学知识n所以,这个时期称为“经验自然科学时期”n2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1)天文学革命n1543年,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行论天体运行论主要论点:n太阳是宇宙的中心n地球在运动绕太阳转,1年1周;绕自轴转,每日1周n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这个中心旋转n月亮绕着地球为中心的轨道运行n地球带着他的“卫星”月亮一起绕太阳旋转n恒星分布在天球上太阳中心说提出的意义:n科学意义:比托勒密地心说,更符合简单性原则n社会意义:标志着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对“神学的绝交书”(2)生理学革命n维萨留斯:人体构造,为现代人体解剖学奠定了基础。

      n塞尔维特:公开提出血液是通过肺由心脏的右边流到左边的见解n哈维:根据解剖学,系统提出了“血液循环”学说3 3)科学实验方法的诞生)科学实验方法的诞生n标志着科学实践与生产实践的分离n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发展成为独立的科学研究方法n近代科学实验的先锋达 芬奇n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伽利略著名的斜面实验“实验数学”方法(4 4)经典理学体系的创立)经典理学体系的创立n实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综合哥白尼“日心说”伽利略的力学规律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牛顿运动三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体系实现“天”和“地”的统一(5 5)微积分的创立)微积分的创立n牛顿:1671年写成流数法和无穷级数,1736年出版 n莱布尼兹:1684年写成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它也适用于分式和无理量,以及这种新方法的奇妙类型的计算,1686年发表第一篇微积分的文章 n3 与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相适应,产生了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n原因有二:一是牛顿与牛顿力学的影响n牛顿与牛顿力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牛顿力学是近代前期唯一成熟超来的学科牛顿在学术界的地位是至高无上n牛顿力学是研究机械运动的学科,而牛顿对其力学中的各个物理量并没有限制速度变化区间:0加速度的变化区间:0质量的适用范围:小到光微粒,大到宇宙天体 0力的大小:0n因此,宇宙中的一切运动乎都可以纳入牛顿力学体系其他科学家,包括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等,都依据牛顿力学来进行研究。

      n其结果,必然产生机械形而上学的自然观n表现在四个方面:表现之一,牛顿力学必然导致机械决定论n当时人们依据牛顿力学作了这样一个推理:如果知道了世界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描述机械状态的物理量位置、速度、位移、路程)根据牛顿力学定律和运动学规律: F=ma=mdv/dt,vt=v0+at,s=v0t+1/2at2 那么,自然界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任一时刻的状态(位置、速度、位移、路程等)都可以计算出来n当时,有的人(如法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提出了“神圣计算者”,来确定某一时刻的状态,n那么,整个自然界的过去,未来就都呈现在人的面前了n在他们看来,自然界就如同是“事先画好的一幅画”,随时间推移,这张画在不断地展开,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都是没有关系的,这时所表现出来的是绝对时间、绝对空间表现之二:牛顿力学必然导致外因论n根据牛顿力学的运动定律物体是不能改变自身运动状态的,要改变运动状态的话必须有外力惯性定律,第一定律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运动状态的改变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即F=ma= mdv/dt第二定律“力”指的是“外力”“因”;运动状态的改变“果”n在这里,力和加速度是“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表现出“绝对的同时性”n即“因”与“果”具有“绝对同时性”n不知道大家在学习这一公式时,是否对这种“绝对的同时性”产生怀疑?表现之三:牛顿力学必然导致“自然界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观点的产生n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在外力作用下,一个物体改变的只是速度、位置的量而其质量是不会改变的n对于一个物体而言,质量m,是一个定值n质量m,不随速度、加速度、受力的大小而改变的n也就是说,在牛顿力学中,只有速度、位置等“量”的改变,“质”是不变的表现之四:由于牛顿力学的学科地位,必然产生“用力学规律(机械运动规律,低级运动规律)来解释其他高级运动形式(热运动、光运动、电磁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的现象n在当时的科学界出现了如下现象:nA 滥用“力”的现象物理学中:电力、磁力、热力、扩散力、膨胀力、辐射力化学中:亲合力、化合力、分解力生物学:生命力、“活力”社会领域:“社会力” 、“人力” 、“生产力”、“劳动力”nB 滥用“质量”现象对照“质量”概念,产生各种实体说热学:热质说、热流体学说光学:光微粒说电学:电流体说(一种电的流体说,二种电的流体说)磁学:分子环流学说,等nC 提出了“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的观点(法国百科全书派)二是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研究特点,导致的机械观和形而上学观n近代前期,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并且形成了各个分支学科,这是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如光学、热学、力学、电学、化学、生物学等n但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形成,意味着把整体的自然界分解开来加以研究,导致产生了这样一种状况:从空间角度讲,科学家不可能对整个自然界进行研究,只研究自然界的某一部分、局部、个别自然现象 热学 研究热现象 磁学 研究磁现象 光学 光 化学 (原子、分子)燃烧现象 声学 声 生物学 生命现象 电学 电这样的研究,使自然科学家长期形成一种观念、一种定势思维,就是只见局部、部分、个别,而忘记其全部、整体、一般,甚至用前者代替后者久而久之,其结果形成了只见局部、部分、个别,而不见整体,全局、一般的观点,这就产生了孤立、片面的观点n从时间角度讲,在近代前期的自然科学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时间概念,这样也就没有真正的演化思想,这就使近代的自然观表现出了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特点。

      也许有人会问,牛顿力学中也有时间t,这个时间t不是时间吗?事实上,这个时间t,只是运动的外在参量,是与自然界演化无关的时间,是“没有实际物理意义”的时间n因此,在近代前期,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相适应,形而上学的、机械的自然观在自然科学中占据统治地位综上所述,得出如下结论:(1)近代前期的自然科学,也不能成为自然辩证法产生的基础(2)相反,它使形而上学、机械自然观有了自然科学的根据n在此加以强调的是:要辩证地、历史地评价机械自然观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n(1)这种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n(2)这种自然观对推动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是颇为重要的没有这种自然观,自然科学难以从神学、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n(3)这种自然观的三大特点,正是自然科学三种的研究方法孤立的观点孤立的方法片面的观点片面的方法静止的观点静止的方法n(4)这种自然观,对近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起着束缚和阻碍作用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危机”得到的充分的表现(五)近代后期的自然科学 近代后期n18世纪中叶19世纪末这一阶段,又称为“理论自然科学阶段”为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n1 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的状况A 学科建设方面:n自然科学主要分支学科基本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n不仅力学成熟起来,自然科学的其他学科也都成熟起来物理学:光学、热学、电磁学发展、成熟起来化学:道尔顿原子论、阿佛加德罗分子论、坎尼扎罗的“原子分子”学说、拉瓦锡氧化理论、凯库勒的原子价理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生物学:细胞学说、进化论、胚胎学中的预成论、渐成论、生物重演绎、生物发生原理等地质学:赖尔的地质渐变理论天文学:康德的原始星云假说,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等B 主要特征:n从理论上进行概括和总结C 主要任务:n不仅回答“是什么”的问题,n而且更重要的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n在近代前期积累的材料、事实基础,弄清各种自然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运动机制D 主要研究方法:n不仅是实验、观察方法,n而且更加重要的是理论思维的方法如:科学抽象的方法,假说方法,演绎方法等n2 打破形而上学自然观缺口的自然科学成就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导言中,主要列举了六大成就:n(1)康德的原始星云假说n打破形而上学自然观缺口的第一个成就nA 康德原始星云假说的主要思想(有两点)第一,太阳系(我们的宇宙)起源于原始星云 原始星云是指在太阳形成以前存在的弥漫于整个宇宙空间的尘埃、粒子等云雾状气体第二,用吸引和排斥、引力和斥力,解释太阳系的演化和发展过程nB 康德原始星云假说的意义n在此根据恩格斯的论述,将其意义概括为三个方面:na、被恩格斯列为打破形而上学自然缺口的第一个自然科学的成就这个评价是很高的恩格斯指出:“在这个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的不是自然科学家,而是哲学家1755年出现了康经的自然通史的天体理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