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娄底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含答案.pdf
14页1 - 2018 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卷时间:120 分钟总分 :15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 的规律才能永恒 就中国诗歌而论, 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大而言之, 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
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本民族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 2 - 接通新诗与传统的联系不是倡导传统主义,应当将传统和传统主义分开对传统作僵滞的、静止的理解,甚至将诗传统窄化为传统诗,因而指责新诗的种种“不是”,呼唤旧体诗的复兴等等,这种传统主义是新诗寻求新变的障碍从总趋向看,西方诗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
和与散文界限太不清相反,新诗与传统界限太清 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1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B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C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D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郭沫若的自由诗就是应变而生的产物B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胡适的新诗诗集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源于古诗C传统是非常稳定并且神圣的文化现象,而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D中国新诗的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若把它理解为抛弃本民族传统,而继承发展他民族传统,那将是一种“滑稽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 分)()A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造成了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的巨大差异,但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B因为西方诗与东方诗有很大不同,所以,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也从来不同C西方诗学推崇戏剧,运用纯概念,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运用类概念,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D西方诗和中国新诗在与传统的关系上也不同,西方诗是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 3 - 二、文言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题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乙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武阳, 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 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 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 卒起不意, 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4. 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假如)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馈赠)- 4 - B.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比诸侯之列(比:并,列)C.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最后)D.因人之力而敝之(而:却,表转折)遂拔以击荆轲(以:就,或不译,表承接)5. 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B. 以乱易整,不武被动句) C.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D.见燕使者咸阳宫省略句)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甲文中,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B、甲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乙文中的荆轲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顺利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D.乙文中的秦武了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疑心, 所幸荆轲机智化解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左氏春秋,传说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著作,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义献,B、编年体是以年代顺序记录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史书,特点是时间概念清楚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相传由孔子修订的春秋北宋司马光编订的资治通鉴也属于编年体史书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 130 篇,分本纪、 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 鲁迅评价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D、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图穷七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5 - 五个成语,均出自鸿门宴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5分)(2)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5 分)古代诗歌阅读( 9 分)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题。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地势极为险要,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红军在娄山关与蒋军进行了激战,并最终取得胜利 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词牌规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等词牌与词的内容无必然的联系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表明作品内容B.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诗人起笔写实的手法,将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意境中 “独立” “湘江” “橘子洲”三句,点明了人物、时间、地点C.“看”领字,“万山”“层林”“漫江”“百舸” 这是近观和远眺;“鹰击”“鱼翔” 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展示出物象的广度、深度和透明度。
6 - D.忆秦娥娄山关全词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西风烈”与“长空雁叫霜晨月”形成色彩上的对比,“马蹄声碎”与“喇叭声咽”形成声音上的对比10. 结合原文,对比两首词景物特点的不同6 分)名篇句默写分)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分)( 1) 沁 园 春 长 沙 中 表 现 词 人 雄 心 壮 志 、 博 大 胸 怀 的 句 子 是“, ”( 2 )再 别 康 桥 中 集 中 表 现 了 离 别 的 惆 怅 的 诗句:,3) 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一幕中,先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 ” ;后又通过音乐“复为慷慨 羽 声 ” 渲 染 激 昂 悲 壮 的 句 子 , 同 时 写 宾 客 :“,”来表现同仇敌忾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在夜晚的麦田独行刘庆邦已经是后半夜,我一个人在向麦田深处走人在沉睡,值夜的狗在沉睡,村庄也在沉睡. 仿佛一切都归于沉静状态麦田上空偶尔响起布谷鸟的叫声,远处的水塘间或传来一两声蛙鸣,在我听来, 它们迷速糊糊, 也不清醒, 像是在发癔症, 说梦话 它们的“梦话”不但丝毫不能打破夜晚的沉静,反而对沉静有所点化似的,使沉静显得更加深邃,更加邈远。
刚圆又缺的月亮悄悄升了起来月亮的亮度与我的期望相差甚远,它看上去有些发黄,还有些发红,一点儿都不清朗我留意观察过各个季节的月亮,秋天和冬天的月亮是最亮的,夏天的月亮“质量”总是不尽如人意这样的月亮也不能说没有月光,只不过它散发的月光是慵懒的,朦胧的,洒到哪里都如同罩上了一层薄雾比如月光洒在此时的麦田里,使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