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才中学杨国纬2010第18课印度.doc
3页第18课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导入:8月15号这个日子,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同学们都知道历史常常会以巧合展示其魅力对我们的邻国印度来说,8月15号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印度独立日1947年8月15号,印度独立,英国200年的殖民统治终结!中印两国经历了相似的历史命运: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近代沦为列强侵凌的对象—现代正在实现民族复兴而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无疑是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每当印度人民欢庆独立日之时,总会缅怀一位伟人大家认得他是谁吗?他的对手称他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他的战友称他为“印度自由的灯塔”,他的人民则尊称他为“圣雄”甘地为何能赢得如此崇高的地位?一战后,他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开创了“非暴力不合作”道路,虽屡遭挫折,但印度最终在二战后走向了民族独立新课: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的背景1.什么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请大家阅读教材87页第2目第2段非暴力不合作,顾名思义,即采用和平和合法的方式,抵制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自治,赢得国家独立2.“非暴力不合作”的独特性 据同学们所知,民族解放运动一般采取什么手段,和平的还是暴力的? 横向比较:20世纪上半叶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一般采取武装斗争形式,如中国的五四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纵向比较:印度近代民族解放斗争,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1905-1908反英斗争,采用的也都是武装斗争的手段。
从比较中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条独特的民族解放之路甘地在何种时代背景下、基于怎样的思考,开创了非暴力斗争的独特道路?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背景 20世纪初,整体世界已告形成,我们考察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都离不开世界历史大势的影响①一战后“民族自决”潮流的推动一战末期,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结束战争和战后重建的“十四点和平纲领”,(5)(10)(12)条,强调“民族自决”一战后,曾被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的欧洲诸民族确实获得了民族独立,这无疑极大鼓舞了亚非被压迫民族,加上英国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对殖民地的控制力下降,这让印度充满了获得新生的强烈愿望②英国对印政策出尔反尔的刺激其实,一战期间印度各阶层都积极支持英国,上百万军队参战,30万人充当劳工,提供了高达3.5亿英镑的财政支援印度为什么支持宗主国?希望英国同意印度自治要求而战时处境困难的英国允许印度同自治领一起参加帝国的战时内阁,从1917起又多次宣称要给与印度自治不料,战争结束仅仅4个月,英国殖民当局就颁布了“罗拉特法”学生阅读87页小字第一段,了解罗拉特法的内容罗拉特法”的实施意味着什么?印度人民被完全剥夺政治自由,印度殖民当局可以任意镇压民族解放斗争。
英国为什么出尔反尔,战后拒绝给印度自治?“印度是英国皇冠上最明亮的一颗宝石”,20世纪初英国驻印度总督寇松直言:“只要我们统治印度,我们就是世界第一;如果我们失去印度,我们将降成三流国家可见印度对大英帝国的利益至关重要罗拉特法”一经颁布,激起印度各地的抗议怒潮,暴动此起彼伏殖民当局进行残酷镇压,在阿姆利则造成千余人伤亡,史称“阿姆利则惨案”期待英国良心发现兑现承诺是不可能了,阿姆利则惨案则表明以暴抗暴之路行不通,印度怎么办?甘地在两难中作出了新的抉择,走非暴力抵抗之路 ③印度民族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甘地并不是孤身奋斗,他的非暴力不合作主张,得到了印度国大党的支持,从而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方针国大党1885年在孟买成立,它是印度民族主义组织,成员主要是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材料一:《国民大会党誓言》 是不是看着特别眼熟?跟历史上哪个文件很相似?材料二:美国《独立宣言》两段材料阐述的思想一致,即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这些启蒙思想的原则,这是巧合吗?英国的殖民统治客观上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引入印度,促进了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从而最终威胁英国的统治早在1906年,国大党就宣布印度自治是党的斗争目标。
但是,在甘地成为精神领袖之前,国大党与广大民众之间存在着鸿沟,因为,人民听不懂那些西方式的政治理论而甘地做到了让印度社会各阶层追随他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④甘地洞悉国情开创独立新路n 1914年时,英国人以区区9000名行政官员和69000名士兵就统治了3亿印度人甘地认为这是因为印度各阶层人与英国人合作,如果取消这种合作,英国的统治必将崩溃n 英国标榜自己是文明国家,鼓吹民主、法治,若镇压和平合法斗争,将会丧失道义立场所以狡猾的殖民者希望印度人民暴力反抗,这样就有了镇压的口实所以甘地主张“把决斗引到我们有武器而他们没有武器的地方而甘地认为最强大的武器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真理的手段就是采取非暴力抵抗甘地出生在虔诚的印度教徒家庭,“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印度教非暴力思想给与他强烈的影响n “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1857-1859年席卷全印度的民族大起义、1908年孟买10万工人总罢工,都显示了印度人民英勇不屈的精神,甘地充分认识到了印度人民的伟大力量n 但是,要把印度人民团结起来,却是非常艰巨的考验。
印度社会的状况是:民族复杂、宗教众多、种姓隔离,加上英国分而治之的离间甘地基于印度全民信教的特点,提出真理就是神的口号,用民众熟悉的语言和形式,把人民团结在真理的旗帜下,不分民族、宗教、种姓,为实现独立而斗争二.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不合作”的原则提出来了,也被国大党接受作为领导民族解放的方针了但究竟如何实施,是需要政治智慧的首先以1920-1922甘地领导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研究对象学生阅读教材87页,了解甘地设计的三个步骤第一、第二步涉及的多是印度上层人士,如何动员全民参与?甘地设计了第三步……甘地纺纱图片甘地早年在英国受过高等教育,长期从事律师工作现在,他脱去西服,赤裸上身,腰缠印度土布,静默地坐在木制纺车前,用印度人世代相传的古老工具纺着纱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象征意义:印度要摆脱英国统治实际意义:削弱英国统治印度的经济基础当时,英国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印度棉花,运回本国加工,再把棉纺织品以高昂的价格在印度出售非暴力抵抗真的会奏效吗?学校、公共行政部门、法庭、立法机构陷入了瘫痪;在1920年大选期间,将近2/3的选民放弃了投票;1920—1921年进口布总值为10.2亿卢比,1921—1922年降至5.7亿卢比。
非暴力抵抗在政治经济上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甘地说,“非暴力是人类掌握的最强大的力量”那么,非暴力斗争,它的力量究竟何在?也许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的食盐进军能给我们某些启示1930年,印度殖民当局制定了《食盐专营法》,大幅度提高食盐的价格和税收,引起印度人民的强烈不满在这种形势下,甘地组织了“食盐进军”,号召大家都来自制食盐5月21日,2000名志愿人员,进军距孟买150英里的盐场殖民当局在盐场外修了壕沟,筑了铁丝网,工事前方几百名军警手持带钢尖的大头木棍,严阵以待,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士兵,举枪瞄准这些志愿者将如何应对?播放电影《甘地传》的有关片段讨论观感强调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激发印度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任何企图调和印度与大英帝国的希望,从此永不再有”,美国记者的现场报道在美国1350家报纸上披露,世界各大报转载,世界舆论无不为之骇然,给与印度同情支援,在巨大的压力下英国殖民当局被迫让步,允许继续通过会谈解决印度自治问题小结:一个独特的人,开创了一条独特的民族解放之路他留给世界的影像是:身缠土布,赤裸双脚,手执拐杖,奔走于印度大地,身后则有无数追随者人们常说,甘地在哪里出现,哪里就是印度首都。
为了争取印度独立,他一生中曾16次进行绝食斗争,坐过2000多天牢,5次遇刺,最终倒在宗教狂热分子的枪口下在他死后,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历史上竟走过这样一副血肉之躯1999年《时代》杂志评选20世纪风云人物,甘地列第三位2007年,第61届联大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10月2日,即圣雄甘地的诞辰,定为“国际非暴力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