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敲》微课教学设计.docx
5页《推敲》微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海口市龙华小学 李开义【教材解析】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一个字, 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 当韩愈弄清真相后, 与之一起思考, 并由韩愈敲定, 从此“推敲”一词因此而生,“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 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五年级学生基本能自己读懂但课文所蕴含量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内涵以及“推敲”所体现的不同意蕴学生是难以体会的,需要教师在言语实践中去引导、揣摩目标预设】1.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2.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3.在推敲字词的妙用中学会推敲文字教学重、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在推敲中学会推敲教学设想】《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言实践中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读中品味文本语言,在学习《推敲》中学会推敲,学会揣摩语言、锤炼文字,并训练思维,力求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过程】一、动作引入“推”“敲”,初识推敲意蕴1.板书课题,齐读。
2.“推”是一个动作,谁来做做看如果你的面前有一扇关着的门,你会怎么敲?你看这位同学,他敲得很有礼貌这两个动作组合起来就成了一个词语——“推敲”,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这个词语的意思?3.出示: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推敲文字又叫斟酌文字4.我们知道“推敲”一词有一段来历他既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这个故事二、亲历推敲过程,认识推敲方法1.这是一个历史小故事,故事哪几节讲贾岛“推敲”的经过呢?(三—七自然段)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七自然段,思考:关于用“推”字,还是用“敲”字,韩愈观点是什么?有几大理由?韩愈认为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有三大理由:“敲”字可以说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敲”字可以衬托出月夜的宁静;“敲”字读起来比“推”字响亮3.韩愈思索了一会儿才明确用“敲”字更好,他在思索什么呢?谁来把韩愈的思索通过自言自语表现出来像这样反复比较、斟酌的过程就叫推敲4.同学们亲自实践,推一推,敲一敲,哪个动作更有礼貌?(韩愈是个读书人)哪个动作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诗,“推”和“敲”哪个字读起来更响亮些?5.总结推敲字词方法。
再读一读韩愈的话,你觉得推敲字词要从哪些方面进行?①要符合人物的身份②要符合当时的生活情境③要讲究音韵三、依托文本推敲,领会推敲内涵1.我们知道了推敲的方法,请大家再读一读三—七节小节,你觉得哪个字或词用得特别好?预设①:“闯”字用得好符合人物情境,因为当时的贾岛非常投入指导朗读投入的语段,理解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其次“闯”有闯祸的意思,结合文中行人、仪仗队的表现,贾岛的行为已经“冒犯”了大官第三符合人物的性格补充故事:一年秋天,贾岛骑着毛驴经过长安大街,阵阵秋风吹得树上的黄叶纷纷飘零,贾岛诗兴大发,信口吟首:“落叶满长安又经过一番寻思,耸突然想到了很适合此句的上联“秋风吹渭水”,心中的喜悦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就在他是意洋洋之时,已闯入了当时正在京城当官的刘栖楚的仪仗队结果贾岛被抓了起来,关了一个晚上可他却没有吸取教训,这次又闯进了仪仗队是贾岛胆儿特别大吗?从这个“闯”字中,你读出了什么?四、走近推敲诗人,感受推敲精神1.历史上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再读文章的第一节: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写诗方面取得得了很大的成就,补充出示贾岛生平:贾岛,早年出家为僧。
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锤炼出许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之深贾岛长于“五律”,被人称之为晚唐“五律”的领袖2.看了贾岛的生平,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3.介绍他写的名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4.这是一个关于贾岛的千古佳话,如果让你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别人听,你会怎么讲呢?回顾故事情节,把握起因、经过、结果,练习复述五、走出文本推敲,拓展推敲深度1.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为什么?(生交流)2.请根据对画面的理解,完成诗句 淡月( )梅花 轻风( )细柳3.结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善于推敲的“苦吟诗人”贾岛,知道了如何推敲文字,通过推敲体会了语言文字的精妙,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和习作中养成推敲的习惯,做一个关善于推敲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