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电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6页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 年 度 第 学 期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任教老师: xx 市实验学校《原电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内容, 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 “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 初次接触电化学知识, 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神秘感和探索欲望,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设计层层实验和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自主实验、 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完整的认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利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原电池的原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学习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电池发展史,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的关键作用;同时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能源危机,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作用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原电池的原理、本质及组成条件难点:原电池的原理五、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课题导入【实验探究】探究原电池的电极及反应原理生活中很多电器的使用都需要电池,那电池是如何工作的呢?配以各种电池图片以引起学生的兴趣Zn Cu(一)将锌片、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观察现象?稀硫酸实验现象: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气泡Zn Cu(二)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观察实验现象?问题 1:导线在这个过 程中 起到 什么 作用?稀硫酸实验现象: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三) 将锌片、 铜片用导线连接,中间接电流计, 观察实验现象 ?AZn Cu稀硫酸问题 2:电流表在这个 过程 中是 否有 变化?问题 3:反应中电子怎样流动的 ? 锌片质量有变化吗 ? 溶液中H+浓度有变化吗 ? 铜片上为什么有气泡产生?问题 4:如何判断装实验现象: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置的正负极 ?电极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 反应类型 电子流动方向2+负 锌( Zn) Zn-2e=Zn 氧化反应 流出极小组讨论填写表格: 通过比较这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 铜( Cu) 2H +2e=H2↑ 还原反应 流入极在原电池中,较活波的物质作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物质作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动画模拟】Zn -电流计H2ACuZn 2+ H+H+Zn -2e - →Zn 2+稀硫酸2H + + 2e -→H 2↑通过此动画模拟实验,我将引导学生学习原电池形成的原理,而且此动画的效 果非常逼真, 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微观机体,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化学兴趣!实验 现象 初步结论Mg-Mg 导线连接盐酸溶液Mg- 木棒导线连接盐酸溶液Mg-Cu 导线连接盐酸溶液Mg-Cu 导线连接酒精C-Cu 导线连接盐酸溶液组内讨论: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总结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1) 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 要有电解质溶液(3) 形成闭合回路(4)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七、小结原电池工作原理:负极:较活泼的金属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 C反应类型:负极——氧化反应,正极——还原反应电子流向:负极 通过导线流向 正极(电流从正极到负极) 离子移动方向:在溶液中,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八、板书设计:一、原电池1、原电池的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②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2) 两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3) 电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4)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3、原电池的原理2++负极: Zn – 2e- = Zn ( 氧化反应 ) 正极: 2H + 2e- = H 2↑( 还原反应 ) 总反应: Zn + 2H + = Zn 2+ + H 2↑4、原电池本质:氧化还原反应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的学习, 学生不仅掌握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原理, 更体会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能用之于生活,通过分析、推测、实验、归纳,自己弄明白原 电池的原理,增强了科学探究的自信。
同时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的思想,通过持续的情境创设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激起学生的情感, 引导学生的思考, 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学生的自主提问,探讨、交流与总结,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但也有不足之处, 原电池的原理较难理解, 还有一部分同学在课堂上不能将本节课的内容理解到位,还需要通过习题来加以理解与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