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共11课时教案教学设计.pdf
24页4 3 4 1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第 1 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一) 教学内容 P 6 3 6 4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义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 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导入,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分数,大家还会用分数表示各部分吗? 2.出示图例,用分数表示各图涂色部分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 二、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 1. 出示两个两个图形:请同学们涂色表示其中的,并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2. 出现 1 2 根排列整齐的骨头,请同学们其中的,并说一说为什么? 3. 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数学上我 们称它为单位“1”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 以用分数表示 (二)活动二: 1. 导入: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幅精美的图案 2. 引导画一画:这两个正方形是老师这幅图案的,那你能猜测出这幅完整 的图案吗?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并在班级展示画法 同学们都很有创意,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形状都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 样的,是什么呢?(都是由 8 个正方形组成的) (三)活动三: 3 4 2 1 3 1 1. 提问:图形的形状不同,可以表示相同的分数那么相同的分数,表示数量是 不是一点相同呢?教师两只手拿着不同样多的小棒,请两位同学拿出其中的 ,看谁拿的又快又对 2. 学生动手拿一拿,并说一说 3. 出示题目: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小结: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 6 4 页的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2 、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多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4 1 6 1 5 1 4 1 3 1 2 1 、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第 2 课时分数再认识(二) 教学内容 P 6 5 6 6 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 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 位。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丰富分数的内涵,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分数单位,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单位,会用分数单位表示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什么叫分数?如何用分数表示数? 2. 引入: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再次来探访分数这个老 朋友,相信你会对分数有更新的发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二) 二、探索新知 (一)量一量 1. 用附页 3 中的纸条,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是多少 学生动手量一量,得出:用纸条量数学书的宽,正好3 次量完长量了4 次, 还有剩余,但 5 次又不够 2. 你能帮淘气继续量下去吗?看一看,再用附页 3 中图 1 的纸条量一量 学生动手测量,得出:将纸条对折去量,还是不能正好量完再对折这部分的长 度与纸条长度的差不多 3. 活动:用刚才的纸条量一量身边其他物体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分数墙 1. 展示分数墙,让学生一边动手折一折,一边说一说 2. 认真观察“分数墙”说一说从“分数墙”中发现到了什么? (三)认一认 1. 归纳总结:像这样的分数叫做分数单位 2. 强调:任何分数都有分数单位,分数单位就是将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分, 其中的一份就是该分数的分数单位。
有几个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 6 6 页“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分数单位,分数单位就是将整体“ 1 ”平均分成若干 分,其中的一份就是该分数的分数单位有几个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几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分数再认识(二)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第 3 课时分 饼 教学内容 P 6 7 6 8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 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 1.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去经,这天八戒化缘得到了 5 个饼,这下八戒可发 愁了: “5 张一样大的饼分给 4 个人,该怎么分?每人得多少张饼呢?” 2.先独立思考,再用圆形纸片代表饼,剪一剪,画一画,并在四人小组内交 流自己的想法 第一种分法:先把一张饼平均分给 4 个人,每人分到 4 分之一, 5 张饼分完, 每人共得了 5 个 4 分之一,就是 4 分之 5 。
板书: 第二种分法:先把 5 张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 4 份,每人分到 5 个 4 分之 一的饼,合起来就是 4 分之 5 3. 这里的 4 分之 5 表示什么? 4. 同学们非常能干, 帮八戒解决了难题如果有 9 张饼平均分给 4 个人,每 人又得多少张饼呢?(可能会有两种答案) 9 张饼平均分给 4 个人, 我可以先分 1 张, 每人 4 分之一张, 这样一张 一张地分, 9 个 4 分之一就是 4 分之 9 师:4 分之 9 在这里表示什么? 可以先分 8 张,每人 2 张;再分 1 张,每人 4 分之一张,合起来是 2 张 4 5 4 1 4 1 4 1 4 1 4 1 4 1 2 加上 4 分之一张 2 张加上 4 分之一张,写成分数就是: , 读作:二又四分之一二又四分之一在这里表示什么?每人分到的饼是一样多 的吗?也就是 4 分之 9 等于 2 又 4 分之一 5. 观察 4 分之 3 、 4 分之 9 、 2 又 4 分之 1 这三个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子小于分母分子大于分母) 6. 在数学里, 我们把分数分为两类,把分子大于分母这类分数叫做假分数,把 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7. 你能举例说出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吗?先说给同桌听听谁来说一说? (如 果没有学生说出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教师可问:“4 分之 4 是真分数还是 假分数?) 8. 小结:像这样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也属于假分数这一类 观察真分数和假分数, 你还发现什么特点? (真分数小于 1 , 假分数等于 1 或 大于 1 ,还有一种是带有整数的分数)在假分数里,像 2 又 4 分之 1 , 1 又 4 分之 3 这样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二、试一试 第一题: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 第二题:以 7 为分母,分别写出 3 个真分数和 3 个假分数 第三题:在直线上的方框里填上假分数,在下面填上带分数 三、课堂练习 1 独立练习练一练 1 、2、3 集体校对 2 判断( 1)真分数小于 1 (2)假分数大于 1 (3)等于 1 的分数也是假分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分 饼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真分数小于 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假分数大于或等于 1 教学反思 b a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第 4 课时分数与除法 教学内容 P 6 9 7 0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并能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商 ( b 0 ) 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揭示课题 1. 请同学们计算下面各题,你能把商分为哪几类? 36 6 = 45 = 805 = 3 7 = 510 = 49 = 归纳分类: 36 6 和 80 5 的商为整数; 4 5 和 5 10 的商为有限小数; 3 7 和 4 9 的商为循环小数 2. 两个自然数相除, 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分数与除法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 创设情境,引入关系 国庆节就要到了,今年的国庆节,学校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野游活动,到 了野外,还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联欢活动,前几天我同语文老师对想要买的食 品做了一些粗略的计划,知道买哪些东西了,具体怎么分还没有计算, 大家愿意 和老师一起做一下计划吗? 请看我们班级为这次活动准备的食品: 食品名称食品数量班级人数平均每人分的数量 苹果 50个 58 5058 饮料 49瓶 58 4958 3 1 b a ba 被除数 除数 花生 8千克 58 858 上面的商都不能用整数的商来表示,除了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能否用分数来表 示呢?等我们学完了这节课,同学们自然会找到答案的。
2. 层层深入,感知关系 (1)我想调查一下,最近谁要过生日?指一名同学说说你过生日的时候必须要 买什么食品?(生:蛋糕)买了蛋糕是自己吃,还是同爸爸妈妈一起吃? 同学们愿意帮 * * * 同学分一分蛋糕吗? 出示例题: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 个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这时,应该把 什么看作单位“ 1”?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 怎样列式?(指名口述算式)13 大家拿出练习本来计算这个商是多少?(用小数表示) 这个商用小数表示太麻烦了,我们用分数来表示它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家看, 每人得到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上面的算式 1 3 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了, (2)小组讨论: 13 = 中,你发现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与得数中的分 子、分母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3)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师板 书:被除数除数 = (4)现在大家会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了,那么,大家能把前面表格中的得 数用分数表示吗? 如果分别用字母 a 和 b 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 种关系怎样表示?板书:( b 0 ) 大家考虑: 这里的 a 和 b 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左侧 b 0,那 么右侧的 b 是否可以是 0 ?为什么? (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所以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 三、总结提升,归纳关系。
1. 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 分母相当于除法中 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2. 判断: “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总结: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个数 四、练习实践 1. 练一练 1 、2、3 题 2. 一个 4 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 5 块,每块是多少平方米? (用 分数表示) 3 1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 / 除数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第 5 课时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P 7 2 7 3 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 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参与兴趣 出示三只可爱的小猴图片,故事引入 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 成四块,分给第一只小猴一块,第二只小猴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
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第二只小猴两块第三只小猴更贪,它抢 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