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作业.pdf
4页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班容量很大(一般为3060 人) , 加大了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对提问把握的难度 有些教师担心提问多了,课堂纪律往往难于驾驭;提问少了, 师生之间很难沟通,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问过难, 程度较差的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也容易造成学生中的两极分化;提问过于简单, 则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也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其实,提问也是有技巧的,准确把握提问时机,精心设计提问难度,灵活运用提问方法,同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自如地驾驭40 分钟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 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 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强烈刺激信息, 具有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它使学生定向思考, 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 促使学生注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 , 引导学生追忆联想, 进行创造性思维, 它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口语训练, 它能交流师生的思想感情, 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因材施教 . 它能活跃课堂气氛, 调控教学程序 , 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正确地进行英语课堂提问呢?我根据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在设计问题时,我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遵循以下原则来设计一节课的提问:1、激发兴趣的原则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 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 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 用科学的、 艺术的、 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2、启发思维的原则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教师必须明确, 提问不等于启发式,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题有价值和有意义,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3、难易适度的原则问题提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提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要求,恰当好处地提出问题,此外,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进行提问,知识从“哪”提,向谁“提” ,防止出现提而不动,启而不发的局面。
二、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提问方式和策略,我针对不同的年级会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1、导入新课时提问有经验的老师非常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艺术性,他们往往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例如在教授pepBook3 Unit2 时,我就是用提问导入新课结合新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教师指着前两课的图片让学生回答:Who is he ? He is Zhangpeng . Who is she?She is Amy. 从学生的回答中逐步引出问句:Whats his name?Whats her name?并帮助学生回答:Her name is. His name is.这些都为新授内容作了铺垫,并由此很自然地导入到新授内容:Whats his name?Whats her name? 这样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既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 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学生理解新语言的一种障碍,为新语言的教学创造条件2、过渡处提问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
这样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直接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教学时, 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 发展学生横向、 类比、 逆向、 联想等思维, 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 Book Unit 1 时,在教完本课单词father, mother, brother, , photo, family后,要过渡到基本句子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问题:Who is the man in the photo? Who is the woman in the photo? Who is the big boy in the photo? Who is the big girl in the photo? Who is the little boy? 从这些问题很自然地过渡到基本句子: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根据前面设计的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然后再来回答基本句子,学生就比较容易回答了,这样, 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
同时,在过渡处提问,可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并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3、突出重点时提问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所谓重点,一般地说, 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重点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 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备课时, 有经验的教师就会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例如Book 7 Unit 5 ,本课的重点是:一般将来时句型的认识和应用针对上述重点我设计了以下问题:Where is Mary going? Why? Where is Mary? What is Mary doing now? 而这些问题的回答正是本课的重点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 及时加以补充与纠正,并让学生反复操练,循环往复, 以突出重点, 加深学生的印象4、化解难点时提问备课时,除确定教学重点外,教师还应该找出教学难点,并为它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在语音、语调上,有的在语法上,还有的在句子结构上 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化解难点来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如 Book3Unit 4 在初次教学疑问句“Is this,? ”时,学生既要理解问句的意思,掌握它的用法,还要学会用升调来提问汉语中没有类似的语调,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从理解、操练到掌握,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教师指着图片自问自答,引出问句:Is this a plane? Yes, it is. Is that a car? No, it isn t.教师指物提问:Is this a plane? 学生答: Yes, it is. 让学生感知问句的句子结构和语音、语调学生跟说问句进行初步操练:Is this in the bathroom?教师提供替换词,并用升调说,学生回答:Yes, it is.No,it isnt. 这样, 通过教师自问自答和学生问答等多种形式,引起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逐步化解教学难点而难度的降低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语言材料,学习的成功又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课堂提问应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难易适度为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提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疑、激疑、激发学生自主思维,并通过巧妙的引导,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记得在教学三年级“colour”这一课时,我出示一幅没有色彩的风景画,问学生:Is it beautiful? 学生马上摇头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Let s make the world colourful !What colour is the cloud? (S1: I think it s white.) What colour is the sky? (S2: It s blue.) What colour is the rainbow? (S3: It s red, yellow, pink, green, purple ,) What colour are the trees? (They er green.) What colour are the flowers? (They are red and pink.) ,一幅没有颜色的图画把学生带入没有色彩的世界,激发了他们寻求色彩的欲望,同时引导学生打开了想象翅膀,也让学生巩固了所要掌握的颜色单词,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二、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提问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也要求教师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 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例如在观摩教学 PEP Book7 Unit4 Let s read中, 其中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她先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降低难度):1、 What is Alice s hobby? a. swimming b. diving c. riding a bike d. making kites 2.、 What is her sister Ann s hobby? a. drawing pictures b. diving c. collecting stamps d. making kites 然后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提高难度):1、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Liu Yun s family? 2、What s her mother s hobby? 3、What s her father s hobby? 4、What s Liu Yun s hobby? 因此,这位老师由选择式问题到问答式问题,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开拓创新,发散思维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在教学season中的 spring 时,课前我让学生观看了有关春天的录象,并且设计了以下问题:1、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2、What can you wear in spring? ( I can wear ,) 3、What can you see in spring? (I can see,) 4、What can we eat in spring? (I can eat,) 其中第三个问题得到的答案最多,有的学生说:I can see kites in spring. I can see birds in spring. I cansee beautiful flowers in spring. I can see green trees in spring. I can see many animals in spring,这些回答不仅让学生掌握了spring 这个词, 而且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把旧知和新知进行了融合、滚动。
之后,在教学summer,fall 和 winter 的时候,学生顺其自然的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引导学生把生活实际和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真正达到了语言的综合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