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笔记(人教版){_最全}.doc
77页高中物理 第一节 力,重力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质性)2.要产生力至少要两个物体3.力是物体(施力物体)对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4.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例1: F支 研究支持力时:桌面为施力物体,木块为受力物体研究压力时:木块为施力物体,而桌面为受力物体 F压 二.力的三要素1.内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问题:①作用点是否一定在物体上?不一定②作用在物体上不同的点效果是否一样?也不一定)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 牛顿(N) 3.力的图示法和示意图:图示法要求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具备,另外还有标度示意图只要求两个要素(方向和作用点,高中作图多是这种)三.力的分类1.按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按效果命名:如推力,拉力,向心力等记忆技巧:按性质命名的力由名称可知其产生原因,按效果命名的力由名称可知其作用结果四.重力1.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区别于地球的吸引力)2.重力的方向:正确说法有 ①竖直向下 ②垂直于该处水平面向下 错误说法有①垂直向下 ②(总)指向地心(只是在赤道和两极处)O O 3.重力的大小:① 计算公式:G = mg ② 重力的大小与位置有关: 在地球表面随纬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增大; 在地球上同一地方随高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减小根据万有引力来推导)注意:重力的大小变化实质上是由g的大小变化引起的质量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所以g的大小变化规律和重力的大小变化规律一样 4.重力的作用点(即为重心)①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② 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例3:铁环,篮球等③ 悬挂法(只)可以测薄板形物体的重心悬挂法是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物体的重心但注意悬挂法并非任何时候都可适用,有条件成立,强调薄板,物体厚度可忽略,其他条件不需要 第二节 弹力一.弹力的产生过程(弹力的定义)内容: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受力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称为弹力。
主谓宾:物体(施力物体)对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二.弹力的产生条件:相互接触且挤压 A例6:物体A沿墙壁自由下滑,它和墙壁之间有没有弹力? V(接触但不挤压,所以无弹力 三.弹力的方向1.①轻绳类(质量不计,不可伸长):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绷紧的绳内部张力处处相等,且与绳运动状态无关张力在瞬间可以发生变化 ②轻弹簧类(质量不计,有明显的形变量):既能承受拉力,又能承受压力弹簧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作用力处处相等,且与弹簧运动状态无关弹力在瞬间不变化规律:沿着绳或弹簧,指向它们恢复原状的方向绳子收缩时是两端向中间收缩2.硬质的面(点)接触类(不可形变):既能承受拉力,又能承受压力,还能承受扭曲等弹力在瞬间可以发生变化.规律:垂直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受力物体 F支 注意:点面(或切面)接触类型时,要清楚谁提供点,谁提供面(或切面)。
3.轻绳,轻杆,轻弹簧的对比项目轻绳轻杆轻弹簧形变情况伸长量忽略不计认为长度不变可伸长或压缩施力和受力情况只能受拉力或施加拉力能受拉力或压力也能施加拉力或压力(同杆)能受拉力或压力也能施加拉力或压力力的方向始终沿绳不一定沿杆沿弹簧轴向力的变化可发生突变(同绳)可发生突变只能发生渐变四.弹力的大小: 胡克定律 F= kx 第三节摩擦力一.摩擦力的分类1.滑动摩擦力:(产生摩擦力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2.静摩擦力: (产生摩擦力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间相对静止3.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高中阶段暂不研究.总结: 提供动力来源的车轮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在正常向前行驶时)均向前, 无动力来源的车轮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在正常向前行驶时)均向后.二.滑动摩擦力1.定义:(产生摩擦力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2.产生条件:三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①接触面是粗糙的 ②相互接触且挤压 ③两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 对比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可得出:某接触面要产生摩擦力必先产生弹力产生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①某接触面若有摩擦力则也一定有弹力②某接触面若有弹力则该处可能有(或没有)摩擦力③某接触面若没有弹力也一定没有摩擦力④某接触面若没有摩擦力则该处可能有(或没有)弹力3.作用 :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理解相对运动,就是(产生摩擦力的两个物体)都以对方互为参照物来判定自己的运动。
不加相对两个字的运动,都是默认以(不动的)地面为参照物(问题:滑动摩擦力是否总是阻力?————————不是) 例13:分析A的受力情况 N a N V A A F f F B F f G G4.大小:f = μN μ取决于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N为两表面间的正压力一般来说平常做题μ<1,但实际μ也可以大于或等于15.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问题:是不是和运动方向也相反?不一定和运动方向相反)三.静摩擦力1.定义:(产生摩擦力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间相对静止2.产生条件:三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①接触面是粗糙的 ②相互接触且挤压 ③两物体间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3.作用: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4.大小:(现阶段)利用二力平衡来计算静摩擦力大小是一个范围,0≤f≤fmax静 fmax= f滑(实际上fmax静略大于f滑 )5.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如何判定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利用假设光滑法,假设该接触面光滑没有摩擦力,则物体间必发生相对运动,该运动方向即为趋势方向注意:在判定某接触面是否存在静摩擦力时也可用假设光滑法,静摩擦力只有必须有时才有,可有可无时一定没有例19:小球与槽之间无摩擦 木块于地面之间无摩擦(无相对运动趋势) (无相对运动趋势)例21:试判断以下几个接触面是否有摩擦力小球与斜面接触点间▁▁▁摩擦力 木块与斜面接触点间▁▁▁摩擦力小球与挡板接触点间▁▁▁摩擦力 方向▁▁▁▁▁▁▁▁▁ F AB F 用力推箱子却没有推动, 用力拉AB,AB都一起匀速前进,箱子与地面间▁▁▁摩擦力,方向▁▁. 则AB之间▁▁▁摩擦力。
第四节 物体的受力分析一.遵循以下方法和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亦即该分析哪个物体) 2.隔离物体受力分析3.分析时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先分析重力4.围绕物体一周,依此分析各接触点看是否存在弹力5.在有弹力的地方进一步分析是否存在摩擦力二.注意事项1.每分析一个力,都能找到施力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2.只分析物体实际受到的力(合力和分力只分析合力)3.只分析按性质命名的力(向心力和回复力等不分析) 4.注意利用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某些力的有无﹑大小﹑方向 第五节 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联系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平衡时才成立)相等(无条件成立)方向相反相反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在一条直线上作用点在同一个物体上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性质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产生和消失不一定同时一定同时叠加性可叠加求合力,合力为零不能叠加在相等时间内冲量关系两个力冲量等大反向两个力冲量等大反向在相等时间内做功的关系两个力做的功要么都为零;要么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合起来为零。
两个力做功之间无任何联系可做功可不做功;符号可正可负;大小可等可不等N N1 G N2N和G是一对平衡力 N1 和N2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第六节 力的合成一.几个概念1.共点力:几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点或它们的作用线交于一点2.矢量和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速度,加速度等)叫矢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叫标量二.力的合成1. 合力,分力 2.定义:已知几个分力求它们的合力3.合成原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两条邻边(的长度和方向)分别代表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两条邻边所夹的)对角线(的长度和方向)则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F1 F合F2三. 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关系: 1.合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分力 (注意0°, 90°, 120°, 180° 特殊角)2.两个力合成合力的范围:︳F1 - F2 ︱≤ F合≤ F1 + F2 F合max = F1 + F2 F合min = ︳F1 - F2 ︱3.三个力合成合力的范围:F合max = F1 + F2 +F3求最小值时先用 F大 – F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