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
7页第1单元教学目标第一单元 乘除法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口算乘除法,为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本单元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小树有多少棵”和“需要多少钱”两个情境活动之中;第二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参观科技馆”和“植树”两个情境活动之中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它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教材通过“小树有多少棵”,启发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需要多少钱”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通过“参观科技馆”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植树”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题 目小树有多少棵备课人教 学目 标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4. 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 学重 难 点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 学准 备卡片、课件课 时安 排1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 1.独立解答 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 2.小组交流 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树,学生可能想出以下计算方法: (1)20×3就是3个20相加:20+20+20=60; (2)因为2×3=6,因此20×3=60; (3)可以把20看成10×2,这样20×3可以变成10×6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4.解决问题 4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请同学们先试着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三)拓展练习 1.口算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 师:上面这组算式,横行、竖列分别有哪些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发现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2.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3.数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板 书 设 计小树有多少棵 20+20+20=60(棵) 20×3=60(棵)修改及补充内容题 目需要多少钱备课人教 学目 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 学重 难 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 学准 备卡片,课件课 时安 排1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东兴超市去看一看那里都有什么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教学情境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3个小朋友每人买1个泳圈要多少元? 生2:买5个泳圈和1个球一共需要多少钱? 生3:买3个球需要多少元? 生4:用100元钱可以买几个泳圈、几个球? 师: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其他问题先存入“问题银行”(二)探索口算方法 1.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12×3或3×12,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汇报。
生1: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 生2:如果每个泳圈是10元,3个泳圈是10×3=30(元)每个泳圈少算了2元,3个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 生3:12×3就是3个10再加上3个2,10×3=30,2×3=6,30+6=36(元) 2.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师:你能算出来吗? 学生列式计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汇报 生1:15×3就是3个15相加,15+15+15=45(元) 生2:15×3就是3个10再加上3个5,10×3=30,5×3=15,30+15=45(元)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3题情境图) 师:谁能说一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图意回答,并独立解决问题,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2.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师:谁能说说咱班每张课桌配有几把椅子? 生:2把 师: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一组有多少把椅子? 根据问题列式解答,再交流、汇报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板 书 设 计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12+12+12=36(元) 12×3=36(元)答:买3个游泳圈需要36元。
修改及补充内容题 目植树备课人教 学目 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 学重 难 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 学准 备卡片、课件课 时安 排1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一)“自悟”学习的条件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算式朋友,你们看喜欢吗?(出示:6÷3,12÷4,18÷6,35÷7) 师:口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生:非常好算,很容易算出来 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利用乘法口诀 师:现在,我们再来认识几位算式朋友出示:30÷3,600÷2,560÷7,360÷9) 师:口算时,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很好算,一下子也能算出来 师:你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0”不参加计算,利用乘法口诀算出后,只要在后面补“0”就行了 师:好,不错现在老师也想认识你们带来的新朋友,你们带来了吗? 生整理自己的口算卡,口述,师板书: 100÷5,3000÷6,200÷4,4000÷8,…… 师:你们能算出结果吗? 生演算 师问:你又有什么新感觉? 生:只要认真,也能很快算出来,但不像上面的题那么容易。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利用乘法口诀,在心里先想出整十数,再看看几个“0”不参加计算算出结果后再在后面补上不参加计算的“0” 说得好的同学受到了掌声鼓励 (二)“自悟”学习的目标 师:刚才老师认识了你们为我带来的新朋友,老师特别高兴,谁还给老师带来了不曾认识的朋友? 在教师鼓励下,生又口述,师板书: 84÷4,96÷3,66÷2,55÷5,…… 师:你们真不简单,这样的朋友也让你们请来了老师非常开心,我们大家共同来认识它们好吗? 学生非常欢喜,对于新内容的出现表示欢迎,从他们的神情上看出,他们已经迫不急待,跃跃欲试 师:有哪些小机灵已认识它们了? 师:那些认识它们的小机灵一定特想给大家介绍它们,不过我也要给那些不认识它们的同学一次机会,要不然,他们会不高兴的现在,我们大家先确立自己要介绍的朋友,然后独立思考,看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向大家介绍它们,比比谁的方法多、方法好,让同学们都乐于接受好吗? (三)“自悟”学习的内容新 课 标第 一网 1.师:同学们都想好了吗?现在你们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介绍你们喜欢的朋友好吗? 2.让生自由分组,要介绍同一位朋友的同学编为一组,组长带领组织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表现自己,组长做记录。
3.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交流,指导学生探索的过程,重点点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让他们也从中找到乐趣师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4.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组认识的朋友是84÷4,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想出了四种方法 生2:利用乘法想除法,因为21×4=84,所以84÷4=21 生3:把84分成80和4,80÷4=20,4÷4=1,20+1=21 生4:直接口算,用十位上的数字除以4得2,写在十位上,用个位数除以4得1,写在个位上,得21,即84÷4=21 生5:用竖式生边说师边板书: ) (学生汇报的同时,师进行板书) A组同学汇报完后,班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A组介绍的新朋友你们认识了吗?对A组同学,你们有什么话想说的? 生6:那种竖式方法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吗?对于竖式的写法,我们组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组认识的朋友是96÷3,我们也用到了竖式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这种竖式是你们组同学自己想出来的吗? 生6:不,老师,是我爸爸早就教我的,现在我把它介绍给了全组同学 师:如果认识84÷4也用这种竖式,同学们会算吗?试试看。
同学们很快列出了竖式计算生7在台上边板演,边说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这两种竖式的算法,你觉得哪种好? 让生举手表决,结果喜欢前种的比喜欢后种的要多得多 师:好,我们接着来交流 让其他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也都是采用的这四种方法 师问:这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让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同学们,这几种方法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