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拙政园景区详细分析[共29页].ppt

29页
  • 卖家[上传人]:哈****
  • 文档编号:275804318
  • 上传时间:2022-04-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77M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私家园林 拙政园中部景区 1园林文化拙政园拙政园中区分析概况景区分析拙政造园艺术2 园林与京剧、烹饪、山水画并称为中国的“文化四绝”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变地形(如筑山、叠石、理水等)、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径等途径创作而成的休闲与游憩境域中国园林一般划分为自然园林、宗教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又称“府宅园林”,是供皇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 私家园林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的园林景色,利用咫尺山林,再现大自然的美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整个园林显得十分秀丽、雅致、幽静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即“秀”园林文化3园林的骨髓山石园林的血脉水系园林的毛发花木园林的五官建筑4 拙政园始建于1509年明朝正德年间,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园林拙政园是王献臣弃官回乡后拓建而成,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为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与北京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齐名作为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今拙政园辖地面积约83.5亩,其中开放面积约73亩73亩开放面积中,仅38亩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私家园林之拙政园拙政园5拙政园平面图(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原“归田园居”)(原“拙政园”)(原“补园”) 现园大体为清末规模,经修复扩建,分为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拙政园”)、西区(原“补园”)三部分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N6中区 原“拙政园”7中区概况 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 中区现有面积约为18.5亩,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面有分有聚,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 为了在有限的面积内构成富于变化的风景,江南私家园林在布局上,采取划景区和空间的办法层次为景区,主要依据水体、路径、廊架和主体建筑来分割空间,拙政园共分为5个景区 中部与东部用一条复廊隔开,透过每一个窗户看去有“移步换景”的效果 见山楼景区一池三山景区小飞虹景区远香堂景区枇杷园景区中部园区平面图中区水面积平面图8远香堂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种各样的景观都是围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

      正立面横剖面远香堂平面对景1南北主轴线 对景实际上就是通过特意设置的门洞或窗口去看某一景物,从而使景物若似一幅图画嵌与框中,因为是隔着层次看,所以会显得含蓄深远,常可使两个景物互成对景9枇杷园 水平空间划分的元素水平空间划分的元素主要有围墙、廊架、建筑主要有围墙、廊架、建筑小品、山石、水体、植物小品、山石、水体、植物等,运用不同的分割的手等,运用不同的分割的手段把空间特性展现得淋漓段把空间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处用云墙来划分尽致此处用云墙来划分空间,曲线的运用给空间空间,曲线的运用给空间增添了一些情趣增添了一些情趣枇杷园剖面图枇杷园景观对景2透过枇杷园的门洞看雪香云蔚婷 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10绣绮亭平面图绣绮亭 绣绮亭三面开敞,北可俯看大荷花池之沧浪,西可远眺远香堂之红裳,南可近望枇杷园之晚翠亭柱有 “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 之劝世联文,亭墙窗额复有 “晓丹晚翠”之匾,两侧还有“露香红玉树,风绽紫蟠桃”这样的应景之对枇杷园荷花池远香堂11海棠春坞海棠春坞平面图 连廊与墙体形成小院,延廊看过去直到小院底部,是空间产生一种延伸感12梧竹幽居 梧梧竹幽居亭四面均为园洞门,竹幽居亭四面均为园洞门,透过门洞可以看到拙政园中部透过门洞可以看到拙政园中部园景,空间层次极富变化园景,空间层次极富变化。

      框景1框景2框景313对景3东西次轴线在别有洞天远望梧竹幽居14绿漪亭绿漪亭平面图 绿漪亭又名“劝耕亭”,是分割中部与东部的端头亭子突出水中,点染端头,静影沉璧,颇费心机,是园中的死角起死回生,情趣盎然15利用山石把水面划分为南北两部分BA 利用假山石分割的空间相互连绵、延伸、渗透,找不出一条明确的分界线 景观较平淡、优雅、宁静 景观较集中,而富变化一池三山16一池三山景区待霜亭亭香云蔚亭荷风四面亭 取唐韦应物故人重九日求桔诗歌中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诗意洞庭山产橘,待霜降始红此地原植柑桔数本,王右军黄柑帖亦云“霜未降,未可多得”以“待霜”名亭,含蓄而发人暇思本意点出橘红时的佳境,霜降橘始红,所以必须“待”之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此联是仿山东济南大明湖小沧浪亭的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该联由清朝著名的文人刘凤诰所撰拙政园中的这幅对联巧妙地点出了在这里可观赏到的四季之景,说出了春夏秋冬四季译意:白梅飘香树木葱茂雪香云蔚亭草书匾额“山花野鸟之间”富有山林野趣的山花和野鸟,充满了春的活力,雪香云蔚亭南柱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声显静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创造出一个幽静、深邃、富有情趣的自然景色,描绘世界的静止和安谧,颇富佛教禅意。

      17荷风四面亭18见山楼 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黛瓦,色彩淡雅,楼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风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见山楼高而不危,耸而平稳,与周围的景物构成均衡的图画 见山楼的游廊分别通往一二楼,其中二楼的爬山廊随山势高低转折,极富变化与情趣19柳阴曲路 柳阴曲路空廊起到了导游的作用,而且是贯穿在两个景区之间的线索20别有洞天 “别有洞天”有“前后风景不同、此处别有一番风景”之意,是园林“起、承、转、合”造景手法中的“转”手法中的特殊造景主题之一借“别有洞天”营造“转”空间的造景手法,如框景提示转折空间、 加强空间序列的收放对比、起伏对比、转折对比等别有洞天平面图别有洞天剖面图别有洞天横剖面21玉兰堂 玉兰堂是一处独立封闭的幽静庭院,玉兰堂高大宽敞,院落小巧精致 玉兰堂曾名“笔花堂”,与文徵明故居中的“笔花堂”同名 “梦笔生花”也是古时文人对创作灵感的一种追寻22香洲香洲底层平面香洲顶层平面 为“舫”式结构,有两层楼舱,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

      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在中国古典园林众多的石舫中,拙政园香洲大概称得上是造型最为美观的一个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线条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香洲位于水边,正当东、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由三块石条所组成的跳板登“船”,站在船头,四周开敞明亮,满园秀色,令人心爽烈日酷暑,此地却荷风阵阵,举目清凉香洲船头上悬有文徵明写的题额,后人还专门为之题跋 东西北南香洲23小飞虹 小飞虹作为架空的廊桥,既有分割空间的作用,又可使两侧空间相互渗透,从而加强了空间的层次感半通半隔,意境悠远自松风亭透过小飞虹看香洲,前者为近景,后者为远景自香洲透过小飞虹看松风亭,原来作为近景的松风亭则变为远景24小沧浪 小沧浪位于拙政园西部,面积约占600平方米,约占中部面积的1/20,曲折变化丰富,小沧浪水院在整个境域组织中属于幽深屈曲,利用建筑和水景域的典型,小沧浪平面图25拙政园造园艺术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26(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婉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

      27(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荫路曲的柳,枇杷园、嘉实亭的枇杷,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28THE THE ENDEND2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