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 (练习).doc
4页《诫子书》练习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夫( ) 淫( )慢 险躁( ) 遂( ) 穷庐( )二、解释词语1.非宁静无以致远 无以: 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慢: 3.年与时驰 驰: 4.遂成枯落 枯落: 三、翻译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四、默写填空1.夫君子之行, , 。
非淡泊无以明志, 2. ,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 , ,多不接世, ,将复何及!五、阅读(一)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 3.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 4.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二)释盗遗布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 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 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夫 不 喜 之 人 未 必 本 恶 习 以 性 成 梁 上 君 子 是 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 B、俄.闻自投地(不久) C、乃遗.布二端(赠送) D、后更无盗(强盗) 3.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诫子书》参考答案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解析: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这里读做fú答案:fú yín zào suì lú 二、解释词语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致,达到淫慢:放纵懈怠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三、翻译句子(1)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的,依靠节俭的作风来培养自己的品德2)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3)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四、默写填空1.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悲守穷庐 五、阅读(一)答案:1. ①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②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枯败零落2.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3.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4.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是要求学生在上一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课文中有所领悟,有所借鉴,在品德培养、学业立志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最好结合自身的特点,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说出深度答案示例:(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确实,现实社会中充满了诱惑,我们切不可随波逐流,迷失方向,切忌追逐短视的功利而汲汲于功名富贵它是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但对于后人也有普遍的警示作用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二)1. 夫 不 喜 之 人/未 必 本 恶/ 习 以 性 成/ 梁 上 君 子 是 矣 2.D 解析:盗,在这里指偷盗行为3.观君形状非罪人,应由贫困4.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陈寔不捉盗贼,教育他,并“遗布二端”,总结其形象特点。
答案:(1)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看出他宽宏大量2)陈寔对梁上君子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看出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