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13(新人教必修二).doc
5页1112011年高一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13(新人教必修二)一、选择题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以下3题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mm B.150mm C.200mm D.250mm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4.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宜靠近钢铁厂的是( )A.化工厂 B.手表厂 C.汽车厂 D.造纸厂5.与新兴工业比较,传统工业明显的特点有( )①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②工业集中分布 ③工业分散布局 ④资本高度集中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6.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图中F表示产业活动,G表示产品消费,H表示废物排放,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7.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
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 )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 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读图,回答以下2题8.符合图中M处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A.亚洲的水稻种植业B.美国商品谷物农业C.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小麦—牧羊带D.潘帕斯的牧牛业9.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A.珠江三角洲 B.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C.东北平原 D.黄土高原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右图所示(初一、十一、廿一均为逢一,其余类推)10.回答以下该地区 ( )A.集镇等级分为两级B.集市的周期为3天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11.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 )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二、填空题12.分析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目前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加,如果计划生育措施实施有效,到2050年世界人口有望控制在89亿以内材料二 见下图1)结合下表分析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影响及其应对措施2)对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____,该国应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3)从材料二分析,世界上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主要是哪种类型的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有哪些启示?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在该城市配置自来水厂、化工厂、钢铁厂、水力发电厂、服装厂,应分别配置在A、B、C、D、E中的哪一点比较合适,并简要说明理由 (2)如果在城外绿化造林,应如何规划?答案一、选择题1.B2.D3.D4.C5.D6.解析:选CE阶段(资源开发)可能产生的问题是过度开发使可再生资源遭破坏和资源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7.解析: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越低,对外来人口吸引力越大,人口迁入指数越大经济水平越高的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就越大据此可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答案:A8.B 9.C10.解析:由题目可知,图示地区的七个集镇,只有①地是一、四、七形成集市,其余六个集镇分别是逢二、三、五、六、八、九形成集市。
因此,①地集镇等级高,其余六个等级低,且为同一等级七个集镇分为两级答案:A11.解析:①地不能每天成为集市,是因为其位于我国西部平原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稀少,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答案:D二、填空题12.[答案] (1)(2)印度 计划生育(3)发展中国家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发展教育,实行改革开放 13.(1)①C 河流上游水质较好②A 由于污染严重,应在下风向,河流下游③E 接近原料产地,在垂直风向的郊外④B 无污染⑤D 能源产地,在垂直风向的郊外(2)应在城市东边郊外的山上理由:在上风向,可以有效阻止风沙,减少污染,保护水源,美化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