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欧阳修传详解.docx
7页文言训练(六)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自己发誓,表示决心】,亲诲【教导】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文意概括:籍贯背景、教育经历家境贫寒、母亲亲自教导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举进士,调西京【封建王朝国都的“京号”,北宋时实行两京制,开封府为东京,河南府为西京】推官C.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相继、轮番】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文意概括:仕宦交游、文章成就与尹洙为古文议时事;与梅尧臣为歌诗相唱和;名冠天下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上书皇帝论事救人】,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①赠,送;②遗留,留下】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信】,坐【①因为;②犯……罪;③徒劳的;④判罪;⑤连坐】贬夷陵令,稍【不久】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仲淹使陕西,辟【授予官职】掌书记修笑而辞【推辞】曰:“昔者之举,岂【难道】以为己利哉?同其退【降职】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1)我过去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同您一起降职而不同您一起升迁是应该的岂”“退”各 1 分,大意 2 分)文意概括:论救被贬、推辞升官为人正直、伸张正义A. 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范仲淹因上书言事被贬官,朝廷许多官员都上书替他辩护,只有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贬黜范仲淹对此欧阳修写信斥责高若讷,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之事高若讷把欧阳修的信上交朝廷,以致欧阳修坐罪被贬为夷陵县令,不久改任乾德县令、武成军节度判官庆历三年,知谏院修论事切直【恳切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后,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河北都转运使陛辞【①指朝官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②面见皇帝辞官】,帝曰:“勿为久留【长久逗留;长期淹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超出职权范围】而言,罪也帝曰:“第【只】言之,毋以中外【此处指朝廷内外,即中央和地方】为间。
杜衍等相继以党议【1.聚众议论 2.朋党之间的争论﹑非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①嫉妒,憎恨;②害怕,畏惧】,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古代华夏民族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①嫉妒,憎恨;②害怕,畏惧】修,因其孤甥【失去父亲的外甥】张氏狱【案件】傅致【1.涂上 2.附益而引致,罗织以罪,左迁【降低官职,犹“下迁”汉以右为尊以左为贱,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知制诰、知滁州//文意概括:人视如仇、陛辞保州、上疏救贤、邪党构陷论事切直、深得器重、为人正直B.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之际告别皇帝,皇 帝勉励他可以随时越职给自已进言5.选文中欧阳修为什么认为杜衍等四人不可罢用?请简要说明3分)(1)杜衍这四人是治国的贤才,欧阳修不忍贤才被诬;(2)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的大忌如果这四个人被罢除,就会让在朝奸邪之徒阴谋得逞答出一点2 分,答出两点 3 分,意思对即可)庆历三年,兼掌谏院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
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份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丰富简约,在这里指代写文章“铺陈收缩”】中度【合乎标准、法度引申为恰到好处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谓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他事物形容旁征博引】,折【判断、裁决】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1.纵横奔驰,疾驰;2.追求、强求;3.迅速】,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一致貌】师【名作状,象对待老师那样】尊之奖引【奖励引荐】后进【后辈】,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名人】。
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帛”指丝织品后也以布衣称没做官的 平民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屏处【隐没,隐藏】,未为人知,修即【就】游【称赞】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1.忠实:朋友不笃,非孝也2.(病)重;3.厚:硕大且笃4.专一在;笃习(专一于学习);5.切实、确凿在在;笃论(确当的言论);6.甚、深:笃孝(十分孝顺)】于朋友,生则振【救济】掖【扶助、提携】之,死则调护【1.营救、保护;2.调养、护理】其家//(2)欧阳修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后进”“闻人”各 1 分,句意 2 分)文意概括:文章风格、天下尊师、奖掖后进文道兼备、文章超群、乐于助人C.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D.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欧阳修写文章得自天才而又顺其自然,铺陈收缩都恰到好处文辞简洁明快,信实通达,广征博引,都用最正确的道理加以判断,来折服人心成就远远超过了一般人,众人没有谁能赶上他,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
他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曾巩、王安石、苏洵、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等人,作为平民隐居家乡时,不被人所了解,欧阳修就传扬他们的声名,说他们一定会闻名于世欧阳修对朋友非常忠实,朋友在世时就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人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C.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D.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欧阳修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
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其中,“迭相”是相继;轮番之意,“迭相”不能与后文的“师友”断开,否则缺少宾语,根据前后文义可知欧阳修与尹洙轮番为师友,后又结交梅尧臣,而非师友结交梅尧臣,所以不能将“师友”和“与梅尧臣游”断在一处,排除 AD 项;“为歌诗相倡和”是指欧阳修和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中间不能断开,下句是指文章名扬天下,更不能将“相倡和”和“遂以文章”断一处,据此可排除BD 项故正确答案为 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学土,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后,指以高超的学术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B.四夷,是古代华夏民族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C.左迁,降低官职,犹“下迁”汉以右为尊以左为贱,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 用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帛”指丝织品后也以布衣称没做官的 平民2.A【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指以高超学术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错,学士是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
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B.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之际告别皇帝,皇 帝勉励他可以随时越职给自已进言C.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 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D.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 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3.D【解析】此题考查本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 项“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欧阳修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错,应为朋友在世时欧阳修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欧阳修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4分)(1)我过去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同您一起降职而不同您一起升迁是应该的岂”“退”各 1 分,大意 2 分)(2)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4分)(2)欧阳修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后进”“闻人”各 1 分,句意 2 分)5.选文中欧阳修为什么认为杜衍等四人不可罢用?请简要说明。
3分)(1)杜衍这四人是治国的贤才,欧阳修不忍贤才被诬;(2)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的大忌如果这四个人被罢除,就会让在朝奸邪之徒阴谋得逞答出一点2 分,答出两点 3 分,意思对即可)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