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
5页《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洼、印”等 6 个生字,会写“铺、泥”等 13 个生字,会写“金色、水泥”等 17 个词语 2. 能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 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 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朗读感知 1. 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1)导入: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清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已放晴走出家门,啊!多么明朗 的天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很美的短文《铺满金色巴 掌 的 水 泥 道 》 (2)提问:“明朗”的天空是怎样的 (3)小结:“明朗”就是明亮和晴朗在字典里 “朗”的意思就是“明”我们可以借助近义词和词 素叠加的方式理解词语。
2. 情境创设,激发阅读期待 (1)引入:早晨,我们走出家门,明朗的天空又 高又蓝,一尘不染;我们走在小区里,凉爽的秋风吹 动枝条,拂过树梢;走过小道,各色的树叶,随风翩 翩起舞;走上大路,地上铺满了金色的梧桐树叶让 我们一起走进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读课题: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停 顿处 3.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边读边想象:走在水泥道上,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景色 【设计意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一篇 写景短文,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将阅读与生活勾 连,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二、学习词串,外化运用 1. 想象画面,朗读词串 (1)激趣:要把课文读正确,关键要读好课文中 的生词和句子请读一读下面的词串 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一角小小的蓝天 一块彩色的地毯 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 发光的地毯 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 子 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2)思考:请把脑海中看到的景象,通过朗读表 达出来。
2. 学习语言,发现规律 (1)提问:以上词串有什么共同特点 (2)小结:以上词串不仅写清楚了数量,还告诉 了我们事物是怎样的 3. 练习表达,积累外化 (1)提问:选择其中的 2~3 个词串,来说一说你 在这铺满金色巴掌的路上,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色 (2)指名学生发言 预设一:我看见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就像一 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预设二: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亲密地贴着地 面,组成了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设计意图:选择词语组成句子是一种外化语言 活动,其用意是帮助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通 过用词串说话进一步理解课文,达到深度学习 三、入情入境,想象画面 1. 个人品读,感受画面的美丽 (1)启发:整篇课文共有 11 个自然段,从头至 尾我们都能感受到秋天上学路上的美丽选择自己 喜欢的一个画面或者片段读一读,说一说 (2)自学要求: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一边读 一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 选择特别喜欢的一 个片段,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四人小组交流:选择喜欢的画面,读出感受; 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感受。
2. 交流互动,理解画面的美丽 提问: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怎样的 预设一: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 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1)提问:水洼指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词语“水 洼”的意思的 (2)出示水洼的图片,并小结:联系生活我们可 以知道词语的意思 预设二: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 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 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 直到路的尽头...... (1)引导:“铺”不仅指水泥道上的树叶很厚, 色彩很绚烂,还说明地毯非常长 (2)提问:为什么是闪闪发光的地毯 (3)指导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通 过朗读表达出来 预设三: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就像一个金 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 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 泥道的美 (1)提问:“熨贴”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知道 词语“熨贴”的意思的 (2)提问:“凌乱”是什么意思 借助白板,让学 生上台摆一摆树叶的样子,感受“凌乱”。
你能想象 到是怎样的景象吗 (3)出示课文插图,看课文插图,联系上下文也 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课文想象丰富,将眼前所见都想象 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引导学生 将角色代入,展开想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脑海中 合成一个个富有个性的画面,得到美的享受 3. 进入情景,感受作者心情的美好 (1)引导:让我们穿着雨靴,赶快走上这条小道! (2)出示两组句子,比较朗读 我小心地走着,仔细地数着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3)小结:我仿佛看到一个小朋友,走在铺满金 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走得很慢很慢 (4)思考:你就是那位走在上学路上的同学,你 一边慢慢地走,一边会想到什么 出示句子: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 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 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5)启发:你瞧!这位同学头箍上粉色的蝴蝶结, 这多像...... 预设:你瞧!我头箍上粉色的蝴蝶结,多像一只 蝴蝶在金黄的花园里飞舞着、歌唱着 4. 全班配乐合作朗读课文。
(1)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开头和结尾部分,指 名学生读课文中间的句子 (2)全体学生合作朗读,由两位学生分别读开头 和结尾,其他同学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3)抄写自己喜欢的片段,抄完后还可以试着背 一背 四、勾连生活,迁移运用 1. 发现规律,细读课文 (1)思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如何把 课文写生动的 (2)小结:作者运用了想象、比喻的方法,把课 文写得这样生动 2. 提供支架,尝试写作 (1)启发:你在上学路上或者放学路上看到过怎 样的景象 (2)播放视频:一年四季同学们上学、放学路上 不同景色的照片和视频 (3)提出写作要求:可以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运用课文中的词句,用几句话写下来 课件呈现: 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一角小小的蓝天 一块彩色的地毯 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 发光的地毯 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 子 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反馈交流:教师提出评价标准。
3. 延伸阅读,迁移运用 (1)延伸阅读:作家汪曾祺在《自报家门》中也写了路上的景象,请自主阅读 (2)作业:仿照《自报家门》写一写街景 【设计意图:搭建“图片支架”“词语支架”“范 例支架”等系列学习支架,不仅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 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每个学生勾连各自的生 活,发现美好,学习准确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