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史(1840年前)-2022年高考历史系统复习资料(新教材适用).pdf
39页2022年高考历史系统复习资料(新教材适用)(新教材、新高考、新试卷)长沙市湘军高级中学 陈海燕注1:中国古代史研究理论与前沿问题(-)中国历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传统史学:以考经释史为特征;代表人物:赵翼、钱大昕、王鸣盛等乾嘉学派学者近代史学:以实证史学为代表;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胡适等新中国史:以马克思主义史学为主导;代表人物:郭沫若、侯外庐、范文澜、翦伯赞等当代史学:对史学范式问题的关注;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它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的有机集合体我国史学研究的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等四种史学范式文明史认为人类从本质上看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构成整体史范式认为,人类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现代化范式认为1 5 00年以来的人类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主要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上述四种范式中,由于文明史范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包容吸纳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的内容,可以更好地将历史上的文明与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因此人们日益重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视角来研究历史,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即文明史范式同时,文明史范式对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影响也最大附:史学范式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范式提供新主题;新范式的基本概念为试题提出关键词如传承、交流、融合是文明史范式的基本概念;工业化、民主化、法制化、城市化等是现代化范式的基本概念交往、联系、全球化、集团化是整住史范式的基本概念;新范式提供新材料;新范式指导正确解答新问题新中国史前三十年的五朵金花: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新中国史学后二十年的热点:历史发展规律与五种生产方式问题;关于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关于历史发展动力1与阶级斗争问题;关于历史创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问题近年来史学研究的关注点: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的起源:五种生产方式与中国历史分期;前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二)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的起源1 .问题提起的背景:1 9 7 0 年代以来田野发掘的丰硕成果;1 9 6 0 年代以来西方文化人类学的诸多研究成果对摩尔根和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模式的修正;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启动和开展。
2 .讨论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问题需关注的几个问题:(1)关 于“文明”、“文明要素”和“文明时代”的概念内涵;(2)“文明”(civ il iz at io n)一词的广义与狭义:指某一时代或某一地区具有特征性的文化;有时也指某一传播很广、延续时间很长、其下又有若干分支的总体文化指文化发展的某一阶段,文字及文字记录的保存已经出现,同时也有城市、先进技术(农业和工业)、众多的人口以及复杂的社会结构3)古代文明标准的认定:城市、文字、金属加工和水利灌溉工程一一(英)柴尔德:城市革命(1 9 5 0)5 0 0 0 人以上的城市、文字和复杂的礼仪中心一一(英)丹尼尔:最初的文明:文明起源的考古学(1 9 6 8)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都市、文字与青铜器一一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1 9 8 5)青铜冶炼术、文字、城市、国家组织、宫殿建筑、庙宇以及巨型建筑一一张光直:古代中国及其在人类学上的意义(1 9 8 3)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多元起源、中原核心、一体结构关于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具体途径:部落一一部落联盟一一国家三)五种生产方式与中国历史分期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动来划分历史发展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一贯的主张,这就是人们所谓“五种生产方式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它把社会关系归结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是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对社会形态的论述: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2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一一马 克 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四)前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主要集中在对“封建主义论”和“资本主义萌芽论”提出了质疑黄宗智:明清的历史经验证明,商品经济不一定由资本主义式的谋利生产单位推动,它也可能由谋生存的小农家庭生产单位推动它不一定会导致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可能促使小农经济进一步过密化他把这种伴随人口压力而来的过密型商品化,称 为“没有发展的增长”o西嵋定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早已指出,明清时期的棉纺织业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民间仍是男耕女织传统经济的延续;产品虽然转化成为商品,却维持和巩固了封建生产方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特色的封建国家来说,广大农民赖以为生的棉纺织业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其意义显然要比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重要得多彭慕兰:主 张18世纪以前江南与英国之间的经济成长方式大体类似,同属于“斯密型成长”模式,他还认为中国岭南、日本、印度、东南亚也不例外。
彭氏极具原创性的观点是,整 个18世纪传统世界各核心区都相对面临土地密集型产品的地区性短缺,中国与日本的核心区生态环境并不比西欧糟糕,唯欧洲因海外殖民地与新能源的开发而成功地避免了本土的生态制约与马尔萨斯制约,中国内地与其他亚洲外围区则不能如果欧洲不能从地下和海外的资源中获利,欧洲也只能沿着既往道路继续走下去从逻辑上说,中国封建社会内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可以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的从历史实际说,至晚在明清之际的某些手工业部门,也确实可以找到资本主义萌芽但某些手工业部门稀疏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要实现社会的转型,还需要具备各种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和思想文化的条件如果有些条件不具备,或者发生了另外一些引起变数的条件,所 谓“缓慢地发展”也就可以变成看不到尽头的“缓滞”弗兰克:我们在其中生活的同一个世界体系,在地理大发现以前就早已存在他分析了 1400年 到1800年世界经济的结构与发展,认为中国不仅是东亚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便不是中心,也占支配地位其主要的表现是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68000吨),最保守的估计也 占1/4到1/3。
弗兰克写道:”本书将证明,欧洲是如何利用它从美洲获得的金钱强行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一一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梁方仲:中国当时赋税货币化的主要动力来自政府财政运作的需要,白银流通也主要是在政府财赋的分配领域这种来自政治体制的上游需求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导致下游民间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但这与因民间贸易增长而启动的贵金属货币大量流通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它也根本不能引发手工业、农业的同步发展,所以梁方仲称其为“虚假繁荣”3专题五:明清史(T 8 4 0年前)一、破教材,找方法1.本专题历史进行了大量的扩充,不仅完善了历史脉络、补充了经济方面相关的历史,还补充了关于疆域旧教材所属章节包含子目录新教材所属章节包含子目录必修一第4 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必修二第一 单 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部分、必修三第3 课 宋明理学(部分)、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军机处的设立、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部分、陆王心学、李贽的离经叛道、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第14课 清朝的鼎盛与危机、第 15课 明清经济与文化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疆域的奠定、统治危机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科技奠定和边疆危机的相关知识。
2.本专题简省的知识点主要是文化方面的,陆王心学、李贽思想、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都只是简单介绍,可能是受制于篇幅,更有可能是突出明朝中后期的经济转型二、破课标,抓重点2011年课程标准(适用到2019年)2019年考试大纲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标准1.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事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特点部分)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部分)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部分)3 宋明理学都分)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4备注:2020年起无考试大纲三、破真题,找规律(-)2 0 1 7-2 0 2 1 年全国卷(及部分省市)高考真题I.(2021年浙江卷)清初思想巨人王夫之在“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他强调()A.“心外无理”B.“宇宙便是吾心”C.“人是万物的尺度”D.“天地之化日新”2.(2021年浙江卷)学习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判断下列有关清代科技发展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用支撑式指北罗盘用于方向测定()B.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C.避暑山庄、圆明园的营造展现出高超的建筑技术D.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是 古今图书集成3.(2021年湖南卷)图 1 再现了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这一作品()图 1 冰嬉图(乾隆时期)A.显示宫廷画的神韵意趣 B.透露清代军事训练松弛C.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 D.反映清朝宫廷生活奢靡4.(2021年广东卷)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5.(2021年全国甲卷)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
这现象反映出()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56.(2021年全国乙卷)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 流 行()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7.(2020年全国I卷)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8.(2020年全国I I卷)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质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9.(2020年全国H I卷)明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