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下古诗.docx
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下古诗 八年级下学期古诗 《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观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观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观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观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兼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早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假设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假设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创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昭、穆以后,国力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 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混乱担心之中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快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回响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莫非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莫非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犹如有三月那样长! 创作背景: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歌者强烈着一位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边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挚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边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创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 汹涌貌似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凹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凌辱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枯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自身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茫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模样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枯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大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乐,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稳定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展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终于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停滞,诗人由自身遇到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弱小的衣服,心里却惦记炭卖不出去,还梦想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早,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叫嚷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创作背景: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特别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可怜,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购买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喧嚷邻居,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敲诈“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早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静寂静,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创作背景: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好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 ,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围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貌似有所留恋 挥挥手此后分开,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貌似不忍离去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愿栖,落莫沙洲冷 译文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自身往来,仿佛天涯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猛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愿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结果只能落莫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创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至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卜算子·咏梅》陆 游 驿外断桥边,落莫开无主已是黄昏自身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寂寞落莫地盛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惠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照旧和平时一样散发出缕缕幽香 创作背景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陆游一生酷好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典雅品格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诗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