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内科学----感-冒.ppt
29页感 冒 肺系疾病---感冒 *中医内科学2 感冒 结 语 预 防 调 护 诊 查 要 点 病 因 病 机 概 述 辩 证 论 治 基本框架 *中医内科学3 【概 述】 一、定义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 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 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 征 *中医内科学4 二、 文献摘要 病名及分类: 感冒病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该 书 在“伤风方论”中引用《和剂局方参苏饮时谓其“ 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 病因及临床表现: 《素问·风论》:“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 辨证论治: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论述 太阳病时为感冒的辨证治疗奠定了基础 *中医内科学5 三、范围 普通感冒(伤风) 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表现感冒特征者 *中医内科学6 【病因病机】 一、 病因 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1.六淫之邪常以风 为先导 风与寒合—风寒证 风与热合—风热证 暑多夹湿—风暑夹湿证 言其常 2.时行病毒 流行性 传染性 重、变(病情) 传(染 )、流(行 ) 季节 (不限 ) *中医内科学7 二、病机 平素体虚 气候突变 起居失当 劳累过度 肺有宿疾 风邪外袭—夹· 热 寒 暑 时行病毒 卫外功能减弱 肺卫调节疏懈 侵 袭 肺 卫 卫表不和 肺失宣肃 感 冒 *中医内科学8 三、病因病机小结 (一)、病位及涉及脏腑—肺卫 (二)、病性—外感表实证 (三)、病机关键—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四)、病势---风寒、风热、暑湿及时行感冒 (五)、预后---一般而言预后良好 *中医内科学9 【诊查要点】 一、 诊断依据 依据症状、病程、发病季节可作 出诊断。
二、 病症鉴别 1.感冒风寒证与风热证的区别 2.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3.感冒与温病(风温初起)的鉴别 三、 相关检查 1. 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 2. 胸部x线检查: *中医内科学10 病因病机 主症 相同点 不同点 风寒证 感风寒之邪 恶寒 发热 鼻塞 流涕 恶寒重,发热轻, 无汗,鼻流清涕, 口不渴,舌苔薄白 ,脉浮紧 风热证 感风热之邪 发热重,恶寒轻, 有汗,鼻流浊涕, 口渴,舌苔薄黄, 脉浮数 感冒风寒证与风热证的区别 *中医内科学11 病因 主症 传变情况 发病季节 病程 感冒 风邪为主 发热不高或不 发热 多不传变 四时皆可 短,预 后良好 温病 温邪为主 高热,甚则神 昏、惊厥、谵 妄 有传变,由 卫而气,入 营入血 有明显季 节性 长短不 一,重 者难于 治愈 感冒与温病(风温初起)的鉴别 风温初起,每多类似感冒的症状,尤与风热感冒更为相似 *中医内科学12 病因 发病季节 流行情 况 症状 传变情况 普通 感冒 风邪为主 冬春季多 发 常呈散 发性 发热不高或 不发热,全 身症状轻浅 病情较轻, 少有传变 时行 感冒 时行病毒 不限季节 广泛的 传染性 和流行 性 高热,全身 症状显著 病情较重, 发病急,可 发生传变, 化热入里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中医内科学13 【辨证论治 】 一、 辨证要点 本病邪在肺卫,辨证属表实证。
但应根据证情,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 还需注意虚体感冒者的特殊性 二、 治疗原则 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 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 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 解表达邪 *中医内科学14 三、证治分类 (一)、风寒束表证 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 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 咳嗽 . 兼证: 咽痒,痰吐稀薄色白,口不 渴或渴喜热饮, 舌脉: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1、证 候 2、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3、治 法:辛温解表 4、代 表 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二方有何区别?侧重点?) *中医内科学15 (二)、风热犯表证 1、证 候: 主证: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 胀痛 鼻塞,流黄浊涕,咳嗽. 兼证: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痰黏或黄, 面赤,口干欲饮. 舌脉: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2、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3、治 法:辛凉解表 4、代 表 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区别,侧重点?) *中医内科学16 【时行感冒】 1、证 候: 突然起病, 壮热恶寒,头痛身痛,周身疲乏无 ¨ 力,咽喉肿痛,咳嗽气粗.并具有传染性. 2、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毒较盛。
3、治 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4、代 表 方 药:银翘散加减,配大青叶、蒲公 英、草河车等 *中医内科学17 (三)、暑湿伤表证 1、证 候: 主证: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 昏重胀痛,鼻流浊涕,咳嗽痰粘. 兼证: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 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 舌脉: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2、证机概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3、治 法:清暑祛湿解表 4、代 表 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中医内科学18 附:虚体感冒 病因病机:体虚之人,卫外不固,感受外邪,常缠绵难愈,或反复 不已 病性与演变:其病邪属性仍不外感受四时六淫 阳气虚者,感邪多从寒化,且易感受风寒之邪; 阴血虚者,感邪多从热化、燥化,且易感受燥热之邪 临床表现:肺卫不和与正虚症状并见 治疗原则:扶正达邪. 治疗不可过于辛散,单纯祛邪,强发其汗,重伤正气,当 扶正达邪,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 *中医内科学19 (一)、气虚感冒 1、证 候: 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 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 脉浮而无力 2、证机概要:阳气虚者,感邪易从寒化,且易感受风寒之邪. 即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3、治 法: 益气解表 4、代 表 方:参苏饮加减 *中医内科学20 (二)阴虚感冒 1、证 候: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 舌红少苔,脉细数 2、证机概要:阴血虚者,感邪多从热化燥化,且易感受燥热之邪. 即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 3、治 法:滋阴解表. 4、代 表 方:加减葳蕤汤化裁 *中医内科学21 【结语】 【预防调护】(略) 【临证备要及前沿动态】(略) *中医内科学22 证型 主症 兼症 舌 脉 治 法 方 药 风寒 束 表证 风热犯 表证 暑湿伤 表证 气虚感 冒证 阴虚感 冒证 辨证论治简表 *中医内科学23 病因 感受触冒风邪,包括六淫之邪、时行病毒 病机 邪犯卫表,导致卫表不和、肺失宣素 病性 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特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 不适、脉浮 发病季节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两季为多 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 ; 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 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定义概述 *中医内科学24 由于四时六气不同, 以及体质的差异 故有风寒、风热、 暑湿及时行感冒等证 感受风寒湿邪—皮毛闭塞,邪郁于肺, 肺气失宣; 感受风热暑燥—皮毛疏泄不畅, 邪热犯肺,肺失清肃; 感受时行病毒—病情多重,甚或有 变生它病者。
疾病演变及走势 *中医内科学25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病程 发病季节 主症 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 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卫表及鼻咽症状 兼症 由于风邪有夹暑、夹湿、夹燥的不同,还可见相 关症状 时行感冒 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 证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 发热(多为高热) 、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病程较短,3~7日即可痊愈普通感冒多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 可传变人里,变生它病 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诊查要点---诊断依据 *中医内科学26 【结语】 临床特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 发热、全身不适、脉浮 病 因:外感六淫、时行病毒,在人体卫外功能减 弱,不能调节应变之时发病 感邪途径:从皮毛、口鼻而入 病 机: 邪犯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 性:外感表实证,有风寒、风热、暑湿兼夹不同 治 则:解表发汗为主,分别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清暑祛湿此外,时行感冒当清热解毒,虚体感冒当 扶正达邪. *中医内科学27 谢 谢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 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 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 是等待。
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 的时代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 嘲笑, 但那又怎样? 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 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 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 是等待 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 的时代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 嘲笑, 但那又怎样? 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