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思考.doc
3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思考教学设计与策略新课程导学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一个必要手段,也是师生及生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途径 有效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激活课堂教学 同时,课堂提问也是一种有效的反馈,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提问是启发与诱导学生的教学过程,学生提问是其思维过程以及体会、感受、吸收知识的反应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提问的有效性,巧妙设置问题,以便及时掌握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当前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在目前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假问题",即无思考价值的问题,抑或难以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问题第一,表面性提问这主要指教师在提问时往往只追求场面的热闹,而问题则肤浅,教师一问学生齐答,尽管表面热闹,而实则空洞 第二,形式性提问即不管什么内容就问"为什么","如何"等同类型的问题该类型提问时间久了则流于形式,在教师还未提问前,学生就已经知道教师大概要问些什么,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不高第三,习惯性提问。
这主要指,教师没有事先精心设计问题,每讲几句话就问"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形成口头禅,虽发问多,而收效少第四,惩罚性提问当教师发现有些学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时,就突然提问,以期整治上课纪律,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教师提问产生畏惧心理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若想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开启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正确认识上述问题,在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与艺术性上不断探究、反思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建议1.精心选取启发学生思考与学习的问题对于同一问题情境,所提问题不同,教学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应设计引发学生学习的问题第一,提问应启发学生思考学习材料 这要求教师在提问时,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尺度,从而启发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主动独立思考例如,教学《香港与澳门的回归》之前,教师可提问:什么是"一国两制",有何历史意义?这些问题难度不大,只需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就能找到答案,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第二,提问应留给学生探究空间 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应考虑到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例如,《中华民族的抗**战争》的学习,提问:在抗**战争中,发生了哪些大事?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及意义?并组织学生讨论:在抗**战争胜利的历史中,有哪些值得珍藏的精神财富,同时又有哪些经验、教训?通过问题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教学进度,适当运用探询性问题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学习进度,适当运用探询性问题来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谓探询性问题即在学生回答某一问题后又追问另一问题,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要求教师可以清晰、恰当地把握好课堂教学目标与环节目标,这样才可以及时补问、追问 首先,通过探询性问题对知识理解展开澄清在节奏快速、活跃的课堂中,一些含糊、简短的回答可能会掩盖住一些正确答案;抑或,尽管答案正确,而理由却不正确当不确定某一正确回答背后有何种程度上的理解时,则可以运用探询性问题进行澄清 例如,《鸦片战争》的教学,教师可询问:鸦片战争是因林则徐虎门销烟而引起的吗?若不是,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其次,通过探询性问题来诱发新信息 例如: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时,教师可提出问题:新中国的科技研究除了军事方面外,还有哪方面的突破?学生思考后,回答:生活方面然后指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提问:图画中的人物是谁?学生回答:袁隆平教师继续提问:那么,袁隆平做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与邓稼先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此外,通过探询性问题来转换学生思维方向,将讨论向新方向转换,为后面的问题学习设定出新情境 注意提问过程中的指向性与宽泛性在课堂提问时,其问题应"大气",其范围不可过小,答案不能显而易见,并尽可能减少一问一答式问题。
也就是注意问题的指向性与宽泛性首先,问题应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富有现实性,具有学习意义其次,问题的指向应十分明确,围绕教学要求,结合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并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相符合第一,该大问题应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内含若干小问题,通常需借助一定的知识与方法,通过一个过程而解决,所以挑战性较强 第二,这一问题应与学生生活相贴近,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具备指向性例如:教学《现代音乐和电影》时,对于这一内容,学生是非常熟悉的当学习"好莱坞"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当今电影艺术最发达的地区在哪儿吗?学生回答:美国,好莱坞 的确,美国电影在当今电影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位于美国西部的好莱坞,更是世界著名的电影城市,长期称霸影坛,那么它有何影视特色,它称霸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需要教师的引导,结合美国历史进行分析,有目的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