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朝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和答案.pdf
26页2022 北京朝阳高一(下)期末 历 史 一、选择题 1.2022 年北京冬奥会火种台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创意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青铜礼器何尊何尊是西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 122 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表明()A.“中国”一词历史悠久 B.西周已建立大一统国家 C.中国自古就是天下中心 D.宗法制分封制互为表里 2.东周时期“游说之风盛行,论辩之士雄起,讲演之学开辟”,形成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群星闪耀的百家争鸣时代对其评价正确的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使儒学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A.B.C.D.3.从唐朝士子感叹“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到宋朝士子相信“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这一变化说明 A.唐代科举制度受到世家大族控制 B.科举制的完善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宋代的官员政治才能远超过唐代 D.门第等级观念在宋朝已彻底消失 4.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变化 A.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 B.导致了政区调整 C.说明江南的条件优越 D.缘于北方移民南迁 5.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孔子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形成儒家经典 唐朝孙思邈完成千金方,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北宋沈括撰写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许多科技成果 明朝徐光启著述的农政全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 A.B.C.D.6.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挽救危局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下列主张按其出现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是书何以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一切的黑暗”A.B.C.D.7.下面图文信息反映出()A.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B.清末新政允许民间集资办厂 C.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政府压制 D.爱国运动成为实业发展动力 8.在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他指出:我们党要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次会议是()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9.回顾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奋力开拓,开辟中国特色革命、建设和发展道路,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
下列属于“前人没有走出的路”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实施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B.C.D.10.北京是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大城市之一,创造了许多第一(见框)对创新成就取得的原因解释准确的是()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B.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11.观察如图,对古代文明的解读合理的是()A.世界各地基本同步起源 B.呈现文明多元发展格局 C 文明区域之间孤立隔绝 D.均以商品经济发达著称 12.下列各项与表格中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文明 实行制度 文明成就 君主专制 楔形文字 法老制度 太阳历 种姓制度 摩诃婆罗多 城邦制度 神话、喜剧、悲剧 A.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 B.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 D.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 13.“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
这段文字反映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是()A.自给自足 B.商品经济 C.封君封臣 D.市民自治 14.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高一某学生制作的某帝国的知识卡片,据此推断该帝国是()帝国建立于公元前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广泛推广希腊文化 A.拜占庭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波斯帝国 15.到 15世纪晚期,英格兰的都铎王朝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国王完成了国家统一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一现象()A.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B.结束了天主教会统治 C.阻碍了自治城市发展 D.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 16.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 结论 A 1011 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一些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B 1415 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 玛雅文明由此走向衰落 C 1516 世纪奥斯曼帝国经济繁荣,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加速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D 1416 世纪,阿兹特克人国家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 形成了基督教文明国家 A.A B.B C.C D.D 17.有学者认为,北美殖民地继承了英国的许多传统,是以英国历史为基础形成的一个独特的“英国社会”,直到美国建国立制仍然保留一定的英国色彩。
以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实行近代议会制度 法律成为国家最高权威 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行政首脑向立法机构负责 A.B.C.D.18.1838年,英国伦敦工人协会发布了一份请愿书人民宪章,要求年满 21岁的男子都应该享有选举权;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等限制这表明工人阶级 A.关注改善工作和经济条件 B.要求提高自己政治地位 C.找到实现自身解放的正确方式 D.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斗争 19.革命和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对各国革命和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革命和改革 影响 A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B 日本明治维新 摆脱民族危机,孕育军国主义 C 意大利统一 结束分裂割据,确立共和政体 D 德意志帝国成立 建立民族国家,实现民主自由 A.A B.B C.C D.D 20.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它具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表现如下()科学技术与生产更紧密结合 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取得了更丰富更重要的成果 生产方式与管理方式发生根本变革 A.B.C.D.21.19 世纪后期,英属印度殖民当局鼓励本国军队、传教士及教育家在印度自由地推广英式体育运动,认为“相同的娱乐爱好能确保英印国民在更重大事件上的共识”。
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这项倡议意欲()A.提升印度国民的体育素质 B.削弱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影响 C.维护英印国民平等地位 D.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 22.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经过激烈讨价还价,达成协议: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领土,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分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次会议 A.彻底解决了列强在非洲的矛盾 B.开启了帝国主义殖民掠夺非洲的历史 C.大大加速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 D.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3.下列关于一战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马恩河战役 萨拉热窝事件 巴黎和会召开 同盟国集团形成 日德兰海战 A.B.C.D.24.苏联工业总产值从 1928 年的 158亿卢布增加到 1932年底的 368 亿卢布,国民收入从 244亿卢布增加到 455 亿卢布,同一时期劳动生产率提高约 38%以上成就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工业化的逐步展开 D.赫鲁晓夫推行改革 25.某史学家在其著作中写道,“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政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_”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划线处应为()A.慕尼黑 B.德黑兰 C.华盛顿 D.雅尔塔 26.如图是 1942 年苏联的宣传画,下列选项中与其信息一致的是()A.德军突袭波兰标志二战全面爆发 B.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C.26 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D.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27.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B.表明双方都极力避免发生核战争 C.体现多极力量成长对其形成制约 D.说明美苏两国开展合作主宰世界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巨大成就,但仍然面临多种多样的问题,包括()劳动力资源缺乏不利于吸引外国资本 过分依赖国际市场承受风险能力较差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制约其发展 殖民主义遗留的各种旧矛盾限制发展 A.B.C.D.29.某班同学在开展美国史研究性学习时展示了以下三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学习主题是()1955年被逮捕的美国黑人妇女帕克斯 1963年马丁 路德 金在演讲 1992年美国“全国妇女协会”成员举行示威游行 A.黑人反抗种族歧视运动 B.妇女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C.美国学生反对侵略越南 D.战后美国社会运动频发 30.1971年,9 个拉美国家举行利马会议,号召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1982 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 1984年底,共有 159 个国家和地区在公约上签字,美英等国拒绝签署这说明()美英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 拉美人民摧毁世界殖民体系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全球治理机制面临改革需求 A.B.C.D.二、非选择题 31.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礼记 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解释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密不可分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在这种伦理观下,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即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1932年 11月,东方杂志发出征稿信:“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回好梦”142位文化精英表达了他们对于“未来中国的梦想”人物 梦想 姚楚英(教育家)未来的中国,或者经过一番苦难危险,执东方的牛耳,为世界的新兴国,那时无论海内外的同胞都得享受平等的幸福,同时替世界弱小民族求解放彭芳草(杂志撰述员)我梦想着未来的中国,政府不守无抵抗主义徐伯璞(山东正谊中学教员)世界第二次大战已到了一触即发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中国翻身自强之时大战将促起了中国的自觉,促成了中国的团结一致宋云彬(作家)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1)阅读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家国情怀的内涵并简述其历史价值2)阅读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 20 世纪三十年代知识分子“未来中国的梦想”的认识要: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2.文化交流中古时期文化交流与传播情况摘编 数学 8 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12 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成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科学技术 8 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经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传入欧洲;指南针、火器等在 13 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哲学宗教 9 世纪阿拉伯人将希腊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了阿拉伯文,11世纪下半叶到 13世纪又转译为拉丁文,传入西欧7 世纪以后,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医学 10 世纪阿拉伯人总结希腊、印度等地区的医学知识,编纂医学集成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剧本写道:张惕接受皇帝托孤,决定要用独生子替太子送死其妻伊达美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