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第19课知能优化演练.doc
6页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耍孩儿〕 瞎王留引定火 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 人马到庄门,匹 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 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一面旗 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五煞〕 红 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蹬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 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四煞〕 辕 条上都是 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三煞〕 那大 汉下的 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 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二煞〕 你 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 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一煞〕 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 强秤了麻三秤, 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 历, 见放着文书〔尾声〕 少我的 钱 ,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作 汉高祖!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索:催促②今日还乡故 故:事情③穿着些大作怪衣服 大作怪:非常奇怪④你须身姓刘 须:本来⑤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 耽:嗜好⑥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 旋:马上、立刻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解析:选 B①索:须②故:与“乡”连用, “乡故”即“故乡” 2.对下列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胡芦 ”写的都是皇帝出行的仪仗,但从农人的眼光看来不过是常见的鸡、狗、蛇之类,这样就剥光了皇帝庄严神圣的外衣,具有辛辣无情的讽刺意味B. “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是写刘邦也曾参加过农业生产揭示刘邦出身低微C.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趁着换田契之机,强迫买卖双方交三秤麻,这句是写刘邦强夺别人的田地和财产,揭露刘邦强盗本性。
D. “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是写刘邦身为亭长,利用职务之便,假公济私,用公家的税粮还私人的欠账揭露刘邦的无赖性解析:选 C强夺别人的田地和财产,揭露刘邦强盗本性”错,只是要买卖双方多交税费,并非强夺田产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一农民对高祖还乡一事的观察解释,刻画出了一个性格豪爽、泼辣,粗犷朴野、无所畏惧的农民形象B.本文由八支曲子组成,以时间为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C.曲中在揭露刘邦的“根脚 ”时把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作为出身低微的标志,是想表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D.本曲对皇帝的讽刺十分成功,也极其大胆巧妙地撕破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神圣面具解析:选 C表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错,表明刘邦本不是天子,只是一个地痞无赖4. 《【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 》采用了怎样的手法?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课文内容看,不可能有 这样一个大胆乡民 这是作者借 乡民之口,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答案:曲中虚构了汉高祖刘邦功成还乡,被一村民讽刺、斥骂其当年无赖行径的故事,显示了作者对封建帝王的蔑视。
二、语言运用5.用三个句子构成排比,每一个句子内容都和本课元曲三首对应元曲三首,给我们审美享受、情感熏陶、思想启迪马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汉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睢景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首句是总结,然后各从一个角度分 说即可答案:(示例)(马致远 )的一声“叹世” ,几千年文明史中的血雨腥风、刀光剑影、王朝更迭,一幅幅画面奔涌眼前;( 关汉卿) “凭阑拂袖杨花雪 ”,浓缩了多少相思情、离别泪,点点滴滴在心头;(睢景臣)嬉笑怒骂,剥下“流氓皇帝” 的衮服,揭露无赖刘三的丑态,帮助我们认识封建帝王的本质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观点态度,不多于 15 字中国人爱戏说历史,古已有之例如从《高祖还乡》、 《赵氏孤儿》、 《二进宫》再到《三岔口》。
近年来,大陆历史题材的电视剧 掀起了一股“戏说”风,始作佣者大概是《戏说乾隆》,后来又涌出《宰相刘罗锅》、 《康熙微服私 访记》、 《还珠格格》、 《快嘴李翠莲》、 《皇嫂田桂花》等这些“戏说剧”以其浓厚的市井气息、 诙谐甚至还有少许幽默的特点 赢得了老百姓的喜爱,成 为电视市场的大卖点,大牌电视剧导 演趋之若鹜最近,这类风格的历史剧快要成为大陆史剧的主流了,而那些源于历史,力求“原汁原味”地还原历史的 电视剧,虽然也有《雍正王朝》、《太平天国》等经典剧目,但已不能避免正 统历史剧所遭遇的危机有人认为, “戏说”是对历史真 实的歪曲和庸俗化;也有人 认为,它 们作为一种传播历史知识的方式,虽然存在瑕疵,但也有它的合理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本文的议论部分选出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加以概括即可答案:对“戏说”历史的现象,我们要客观看待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蒯通(kuǎi) 凭阑(lán) 銮舆(luán)B.糨来(jiànɡ) 银铮(zhēnɡ) 抬头觑(qù)C.田契(qì) 豆几斛(hú) 揪捽住(cuì)D.耽酒(dān) 拂袖(fú) 妆幺 (yāo)解析:选 C。
C 项中“捽”读 zuó2.下列词语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柯:即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B.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今指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C.胡阑:合音为“环” ,即圆圈的图案,月亮的形状D.但有的差使无推故:但有,所有推故,推给故交朋友解析:选 DD 项“推故”意思是借故推托3.下列对课文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双调】 蟾宫曲·叹世》意在抒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但全篇并无一字针砭当世,而只是罗列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借助读者对历史的联想来体味作者的意图,通过“咏史”达到“叹世”的目的B. 《【南吕】 四块玉·别情》写离别相思之苦,通篇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给人以无限联想C. 《【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突出体现了元曲特点,使用口语、俚语,读起来明白、流畅、生动,与唐诗宋词用语力求典雅不同D. 《【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嘲讽刘邦骄傲丑态,揭露他的老底,数落他的无赖行径,表现对他的蔑视,思想富于进步性解析:选 B《【南吕】 四块玉·别情》写的是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但不是通篇采用直抒胸臆4.下列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被称为 “元曲四大家” ,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有《窦娥冤》 、 《西厢记》 、 《汉宫秋》 、 《倩女离魂》 。
B. “南戏中兴之祖”是人们对南戏优秀作品 《琵琶记》的誉称,该剧为元末高则诚所作C. “临川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四部剧作的合称,即《牡丹亭》 《南柯记》 《邯郸记》 《紫钗记》 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神灵梦感来启开情节,故得此名D.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散曲作家中成就最高者其中《天净沙· 秋思》及《夜行船· 秋思》尤为著名解析:选 A元曲四大家”指元曲作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其代表作分别为《窦娥冤》、 《倩女离魂》、 《墙头马上》、 《汉宫秋》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6 题双调】 蟾宫曲·叹世马致远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 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 萧何, 败也萧何,醉了由他5.本曲中用了哪些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注意分析用典的作用思想感情可结合主旨作分析答案:秦, “百二山河” ,何等强盛,最终还是亡国;楚汉战争,项羽兵败乌江自刎;韩信,开国功臣,也遭受杀身之祸;蒯通为保自身,只好假装风魔;一切政绩功名,皆为南柯一梦。
最后作者发出“醉了由他”的感慨,突出了“叹世”主题,表现了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思想感情可结合主旨作分析6.本曲在写作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答用典也可抓住一点作分析即可答案: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这是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期许多文人喜欢用的手法作品短小精悍,概括性强,容量大而语言却如飞流入涧,一泻无余,充分表现了豪放派元曲家的风格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8 题四块玉 别情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7. “凭阑袖拂杨花雪”在描写手法上属于什么描写?具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送行的女子用衣袖拂去片片像雪一样洁白的柳絮,以免妨碍视线属于细节描写,表现了对离别人的留恋之情符合这个意思即可答案:这句话属于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对女子对离别人的牵念留恋之情。
8.在这首小令中,哪一句可以作为中心句?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首小令的题目是“别情” ,可知中心是写 “离别” 的找出最能体 现“别情”的语句,并围绕这句话分析即可答案:“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的中心,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使之成为全篇描写和抒情的基调,也使前三句显得十分形象三、类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0 题晨 起[元] 张养浩恋枕嫌多梦,开帘曙色迷鹤寒依户立,猿馁近厨啼蹴石泉鸣屋,吞烟树隐堤村居真可喜,触处是诗题注】 元至治元年(1321),张养浩因上《灯山疏》批评皇帝奢侈而触怒了元英宗,为避祸辞去参议中书省事职务,归隐故乡9.请简要分析诗人晨起前后不同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抓住 “恋枕嫌多梦,开帘曙色迷”两句中关于睡醒前后内容的介绍即可答案:诗人晨起前,处于“恋枕”与“嫌多梦”的矛盾中,透露出些许烦恼和不平静;晨起后,发现村居环境充满诗情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