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
5页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江城子.密州出猎》-----牵手大师 感悟情怀备课人、授课人:郑州市上街实验初级中学 杨寅凤学习目标:1.朗诵诗词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风格特点;2.从赏析词句入手,以点带面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把握作品的主旨;3.感悟苏轼,培养学生的赤子情怀学习重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情怀学习难点:领会词中抒情特点及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主题导入 颁奖词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了他的出现,中国,也许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华,是凡人而又超凡;他的思想,出于瞬间而又影响深远;他的性格,既洒脱而又有常人的一面……二、 牵手大师 感悟情怀1.名人眼中的大师余秋雨先生说苏轼是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同时,也是遭受磨难最深重的文人林语堂说:“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2.播放视频 《乌台诗案》三、读词入境 走近大师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
1.自由诵读这首词,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有障碍的词句圈出来2.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这首词,读准字音、停顿,体会词境,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3.班级交流展示朗诵,学生评价诵读四、品词悟人 初识大师1.请同学们说说哪个字最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2.为什么是“狂”字而不是别的字?哪些词句体现了“狂”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谈你们的理解?要求:①.小组内展开讨论,再派代表在班内交流;②.当然也完全可以把你们的不同意见或困惑提出来,注意要作好记录 问题预设: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这是从哪个方面来写太守出猎的?装备(齐全)你用自己的话帮我们再现一下太守当时的装备: 只见苏轼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帽,身穿貂皮衣 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②随从众多(阵容庞大):“干骑卷平冈” 请你展开想象,描写一下当时的画面 成千的骑士情绪高昂,浩浩荡荡,纵马奔驰,疾风一般,腾空越野,马下是尘土飞扬 “卷”能不能换成“过”或者“扫”?不能,体现不出人马之多、速度之快,无法体现出恢弘的气势 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③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人们倾城而来,万人空巷,只为观看太守出猎这样的出猎在当时也算不上稀奇,怎么竟然能够吸引全城的百姓都来观看,达到万人空巷的程度呢?让百姓倾城相随的会是一位怎样的太守呢?教师总结:(受百姓衷心爱戴的太守苏轼一生勤政爱民,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兴修水利,赈灾施药,每到一处,皆为百姓拥护爱戴苏堤——就是他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④自比孙郎(豪气冲天):“亲射虎,看孙郎” 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词人活用这个典故,暗示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暗示了自己也和孙权一样有雄才大略,表达了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意气奋发 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 (朗读指导:所以这里要读出满满的自豪和自信)⑤ “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聊”是什么意思?有点无奈和落寞,因为苏轼年纪已大,而且只能姑且、暂且发一回少年般的狂气这英雄少年只能暂时做一回其实当时苏轼年纪不老,三十九岁,人生正当年,他却自称“老夫”,你体味到了什么? 苏轼勤政爱民,在外在形象上确实已是两鬓斑白;更重要的是,由于身陷北宋当时的新旧党争之中,长期不受重用,让苏轼感到自己仿佛已经老了。
4. 总结上阕:在上阕中,词人给我们展示的其实是一幅什么图?那能在这幅出猎图的前面用点修饰语吗?这是怎样一幅出猎图?意气风发 气势磅礴五、探词之内涵 悟大师风采 1.老夫为什么会意气风发的在这次出猎中作一回少年英雄呢?让他有这样的狂举狂态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用“我在 句中 (典故),可以品悟出词人 (情怀)”的句式问题预设)①“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但又有什么关系!因老当益壮而狂!这句话要读出老当益壮的气概来,重音要落在哪几个词上?这种老当益壮的豪情是苏轼人生态度的主基调之一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会”是什么意思?是定将的意思那我一定要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句中的“挽”、“望”、“射”这三个联贯的动作,勾画了一个动感鲜明的特写镜头,诗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壮举,来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词人因雄心壮志而狂的感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③但这是实际已经发生事的吗?不是,是想象如果要实现得有一个什么前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好经历了由杭州通判被贬官为密州太守的人生转折当英雄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向往的时候,这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淡淡的悲哀这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文人典型的壮志难酬的无奈但这句话中更多的情感是什么?是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2. 知识链接:播放视频:典故《遣冯唐 、射天狼》3.总结下阕如果说词的上阕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出猎图的话,那么下阕其实为我们刻画了一幅什么图?赤胆忠诚的报国图(杀敌图)六、论词识豪情 感悟大师之高度要求:自由品评大师苏轼,可以借助大师的诗词、可以结合大师事例……七、大师情怀 铭记于心他的伟大的人格魅力,可以逾越时空的界线,照亮遥远的未来,惠及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他有懂得人有悲欢离合的豁达,也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既有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乐观,也有千里共婵娟的柔情,更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深情.“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民”是他品行与操守,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他永远的精神我们的课堂结束了,但我们的阅读、我们对大师们的精神及情怀的思考不能结束,请大家课后不断阅读不断品悟,相信你一定会感受到大师字里行间的一片深情。
八、作业设计:阅读苏轼有关诗词,探究大师写作方法,不懈领悟大师的风范,感悟大师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