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
9页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一、教学内容:书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三、教学重点: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四、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用竖式计算45+17 80-59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注意什么?2、口算下面各题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 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二)揭示课题:连加 连减 (三)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出示例1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纸船)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 随生答板书:(1)19+27 46+26 (2)19+27+26或27+26+19 26+19+273尝试竖式计算:师:,你准备怎么计算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尝试)师:(启发)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19+27能口算吗?竖式该怎么列?接着要算什么?又该怎么计算?(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汇报板演,组织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如果只出现第一种,师引导孩子继续想第二种竖式书写方法,如果两种都有,两种方法一一理解每一步算得什么4、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便捷?探究连减出示试一试 90-25-28=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谈话: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么写?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三 巩固练习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 连减的,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提高练习2、想想做做第3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3、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2、师:还剩多少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减法)为什么?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师:今天,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作业设计:课作书2页第2题课后作业: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从左往右计算19+27+26 90-25-28=1 9 9 0+ 2 7 - 2 54 6 6 5+2 6 - 2 8 教学反思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一、教学内容:书第3—4页例2,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一)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6+25+38= 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 2.口算 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12+8+20= 50-30-6= 42+8-30= 78-40-6= 52-12+8= 78-18-8= 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知 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 2、出示例3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准备怎么列式呢?2、尝试列式。
启发提问: (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即:3 84 28 0-3 3 小结性提问: (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的一道题.(1) 60-38+40=(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 1、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在书上填数.3、想想做做第3题提高练习4、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要求还剩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现在一共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5、想想做做第5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女生栽树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六作业设计:书第3页想想做做第1题板书设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从左往右计算38+42-33 60-38+40=3 8 6 0+ 4 2 - 3 88 0 2 2- 3 3 +4 0 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3)一、教学内容:书第5页练习一。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2、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三、重点难点:重点:正确、熟练计算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 四、教具准备:课件 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口算1、口算下面各题(书第5页第一题,学生写在数学书上)2、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二、提高练习1、数学书第5页第2题,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用竖式计算,学生自己算,算好后板演反馈2、数学书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每一条线上三个数的和2、出示数学书第4题,引导学生理解表格再想怎么计算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三、拓展练习 思考题 读题审题,理解“尝试---调整”的策略解决四、课堂小结五:作业设计:数补第3页六:教学反思: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4)一、 教学内容:书第6---8页例3 想想做做二、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出示例3课件 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反馈交流三种摆法(1)增加法 (2)减少法 (3)移多补少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二巩固练习1、 基础练习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反馈 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2、 提高练习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反馈 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比较(1)和(2)提问:(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课件出示第3 4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
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作业设计:数补第4页板书设计: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数学书第8~10页的例4题,“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一对一摆)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二、教学例题1、 出示例题课件 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小英做了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