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学院附属中学课教学设计.doc
7页泰山学院附属中学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科目:道德与法治课题:生命可以永恒吗课时:1课时设计者:刘振羽单位:泰山学院附属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贯穿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全一册全书的两个核心词是“生命”和“成长”引导学生深入开展对生命的思考,本课题通过分析生命的特征,向学生渗透向死而生的意义,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接续,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从而让学生珍爱生命,承担传承使命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生命来之不易,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三)知识与能力懂得生命的特征,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生命有接续,明确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三、教学重点及难点(一)教学重点认识生命的特征,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二)教学难点明确个体生命在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传承使命四、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初一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
如果学生的这些思维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可能会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五、教法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教师运用情境创设法、辩论赛和小组合作教学法六、教具和课程资源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学案教学过程:一、 出示教学目标: 1、理解生命来之不易,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怀,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3、懂得生命的特征,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生命有接续,明确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教师活动:1.课前用多媒体插播歌曲“怒放的生命”,鼓舞士气2.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二、 出示教学目标:1.理解并能说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2. 在探索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的过程中,体会 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3.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提高合作意识教师活动:1.课前用多媒体插播歌曲“怒放的生命”,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三、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播放图片——西游记师徒四人,引入话题——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师活动:1、同学们是否认识图片中的人物?2、 大家知道,在《西游记》中吃了谁的肉可以长生不老吗?3、 有没有人想吃唐僧肉,渴望长生不老呢?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同学们都比较感兴趣的图片和话题导入新课,让学生更有兴趣进入对生命的探究四、创设情景,合作探究活动一:探究生命的特征(一)播放视频——《胎儿的孕育过程》教师活动:1、大家知道自己是胎儿的时候,是怎么生长哪个发育的吗?2、 观看视频之后,你有声么感受?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实事求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生命形成之初,生命的特征,从而探究生命的来之不易和生命的不可逆二) 播放图片——0-1岁的小孩的成长发育过程,探究生命的其他特征教师活动:1、同学们家里有没有弟弟妹妹,有没有哪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弟弟妹妹的成长故事?2、分享自己孩子的成长故事学生活动: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和大家一起探究生命的其他特征设计意图:通过分享讨论,小朋友成长趣事,我们会发现时间过的飞快,从而明白生命是短暂的三) 指纹探究小活动观察指纹,在大树图纸上,按出指纹苹果,探究指纹隐藏的秘密,通过出示数据,证明指纹是个体生命独特的象征教师活动:1、每个人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东西,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他是我们身份的象征2、为了让同学们观察得更细致,我们在大树图纸上利用印泥把指纹印出来,再找同学仔细观察指纹间的不同。
学生活动:配合老师,积极参与活动设计意图:利用指纹活动探究生命的另一个特征,生命是独特的至此,生命的四个特征——来之不易、不可逆、短暂、独特都已探究,并得出结论活动二:生命永恒之辩论带着对生命特征的探究,我们走进对生命永恒的辩论正方:生命可以永恒反方:生命不可以永恒辩论要求:1、辩前讨论:小组内讨论,找出自己的论据,时间2分钟2、发言:有理有据,坚持自己的观点3、充分尊重对手,注意言辞不要过激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抽签决定辩题2、分配任务 3、组织辩论,掌控课堂秩序学生活动:1、首先安排记录员,辩手2、轮流发言讨论3、参与辩论活动设计意图:1、通过辩论,打开思维,通过激烈辩论,语言碰撞,得出有关生命永恒的新观点,发现生命可以永恒的条件 2、得出结论:生命是可以永恒的,人的肉体没办法实现永恒,但是人的精神是可以实现永恒的活动三:生命永恒之证明(一)材料: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的三名研究人员在《自然》期刊上发表论文,认为人类的寿命极限可能是115岁左右研究人员说,只有极个别的人可能活得更长,但这种人非常稀有,在任何一年有人的年龄突破125岁的概率是万分之一。
研究人员分析了全球百岁老人的数据,发现至少在过去20年长寿老人最高的寿命极限开始稳定,不再出现高峰教师活动:1、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直面过死亡,或身边亲人的故事,让你间接地接触到了死亡? 2、既然生命是有终点的,那我们应该怎样让有限的生命更有意义呢?学生活动:仔细研读材料,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生命的短暂,生命发展的自然规侓,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归宿,向死而生,能够感激生命的获得,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二) 猜猜他是谁1、 这个人生活在2000多年前,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 他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毛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并将3月5日定为学习他的纪念日教师活动:学习了孔子和雷锋的事迹,让你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新的看法?学生活动:认真学习孔子和雷锋的事迹,讲述自己知道的他们的故事讨论他们的带给我们对生命的启示设计意图:利用典型事例探究出人在生命接续上的永恒1、 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我们都在生命的接续中,担当一份使命2、 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精神文明也在不断积累和丰富,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四、 拓展空间,感悟人生作业:写一封信,给未来的你(写出今天学习新课之后对生命的感悟,以及未来有怎样的计划和方式去对待生命),把这封信投入未来信箱,若干年后重新开启,验证自己是否完成了自己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