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轮机自动化题库.docx
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轮机自动化题库 自动操纵仪表 1. 在单杠杆差压变送器中,测量膜盒的作用是___A__ A. 把压差信号转换成轴向推力 B. 把压差信号转换成挡板开度 C. 把压差信号转换成0. 02 ~0. 1 MPa气压信号 D. 把压差信号转换成主杠杆的转角 2. 在单杠杆差压变送器中,为增大其测量范围(量程),应___D__ A. 增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B. 提高弹性元件的刚度 C. 减小反应波纹管有效面积 D. 使主杠杆制做得尽量的长 3. 单杠杆差压变送器中,若△p=0,其变送器输出压力P出=0,这说明___D__ A. 零点切实,不用调整 B. 量程不准,应上移反应波纹管 C. 量程不准,应下移反应波纹管 D. 零点不准,应扭动调零弹簧,使挡板靠近喷嘴 4. 对于单杠杆差压变送器,上移反应波纹管,那么___B__ A. K单增大,量程增大 B. K单减小,量程增大 C. K单增大,量程减小 D. K单减小,量程减小 5. 在单杠杆差压变送器中,要增大零点,那么应____B____。
A. 扭调零弹簧使挡板靠近喷嘴 B. 扭调零弹簧使挡板离开喷嘴 C. 上移反应波纹管 D. 下移反应波纹管 6. 在单杠杆差压变送器中,放大系数K和量程的关系为____C____ A. K↑,量程↑ B. K与量程没有关系 C. K↑,量程↓ D. K↓,量程不变 7. 某单杠杆式差压变送器的测量范围是0. 1~1. 0MPa,在零点调好以后,逐步增大输入压力信号,当输入压力为0. 9MPa时,变送器输出就为0. 1MPa,这时需对其举行的调整是:____D____ A. 拧紧弹簧使挡板靠近一点喷嘴 B. 拧松弹簧使挡板离开一点喷嘴 C. 沿主杠杆下移一点反应波纹管 D. 沿主杠杆上移一点反应波纹管 8. 单杠杆差压变送器是按___B__原理工作的 A. 位移平衡原理 B. 力矩平衡原理 C. 力平衡原理 D. 功率平衡原理 9. 在单杠杆差压变送器中,现要增大零点,那么应___B__ A. 扭调零弹簧使挡板靠近喷嘴 B. 扭调零弹簧使挡板离开喷嘴 C. 上移反应波纹管 D. 下移反应波纹管 10. 带阀门定位器的活塞式调理阀的特点是___D___: A. 布局简朴,阀杆推力小 B. 布局简朴,阀杆推力大 C. 布局繁杂,阀杆推力小 D. 布局繁杂,阀杆推力大 11. 标准的气动操纵信号的压力范围是: A. 0-0.7Mpa B. 0.02-0.1Mpa C. 0-1.2Mpa D. 0.2-1Mpa 12. 标准的气动操纵信号的压力范围是是由什么抉择的? A. 波纹管的特性 B. 喷嘴挡板特性 C. 变送器特性 D. 放大器特性 自动操纵 1. 在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其执行机构是 。
A. 淡水泵 B. 海水泵 C. 淡水冷却器 D. 三通调理阀 2. 在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若把测温元件插在冷却水进口管路中,随柴油机负荷的增大 A. 进出口冷却水温度均不变 B. 进口温度根本不变出口温度增高 C. 出口温度根本不变,进口温度降低 D. 进口温度根本不变,出口温度降低 3. 在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若把测温元件插在冷却水出口管路中,随着柴油机负荷的增大 A. 进口温度根本不变,出口温度降低 B. 进口温度根本不变,出口温度增高 C. 出口温度根本不变,进口温度降低 D. 出口口温度根本不变,进口温度增高 4. WALTON恒温阀能实现 A. 双位操纵 B. 比例操纵 C. PI操纵 D. PD操纵 5. 在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操纵系统中,采用WALTON恒温阀的缺点是 A. 布局繁杂 B. 维护麻烦 C. 只能实现位式操纵 D. 操纵精度很低 6. 在柴油机气虹冷却水温度技制系统中,采用WALTON恒温阀的优点是: 。
A. 消释静念偏差 B. 实现PI操纵 C. 不用外加能源 D. A+B 7.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当实际水温为100℃时,温度指示值为90℃,当实际水温为90℃时,温度表指示值为72℃. 理应首先使 A. 零点降低 B. 零点提高 C. 量程减小 D. 量程增大 8.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当实际水温为20℃时,温度表指示值为15℃,在MRB板上你首先要 A. 调整W2减小对地电阻 B. 调整W2增大对地电阻 , C. 调整W2减小限位电阻 D. 调整W2增大限流电阻 9.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若实际水温为100℃,而温度表指示值为95℃,在MRB板上应 A. 调整W2减小对地电阻 B. 调整W2增大对地电阻 C. 调整W2减小限流电阻 D. 调整W2增大限流电阻 10.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若三通调理阀中平板阀卡死在某一位置,其故障现象是( ) A. 冷却水温度不成控地升高 B. 冷却水温度不成控地降低 C. 限位开关断开 D. 热养护继电器可能动作电机停转 11.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实际水温为20℃时,显示25℃,当实际水温升高到80℃时,显示75℃,这应在MRB板上( ) A. 调W2减小对地电阻,调W3减小限流电阻 B. 调W2减小对地电阻,调W3增大限流电阻 C. 调W2增大对地电阻,调W3减小限流电阻 D. 调W2增大对地电阻,调W3增大限流电阻 12.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若展现冷却水温度低于给定值,而执行电机MRB不成控的朝关小旁通阀方向转动,其可能的理由是 A. 热敏电阻T802断路 B. 热敏电阻T802分压点A对地短路 C. 增加输出继电器损坏 D. 限位开关损坏 13.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当冷却水温度高于给定值,而电机MRB仍不成控的朝开大旁通阀的方向转动,其可能的理由是 A. 裁减输出继电器损坏 B. 中间继电器Re1线圈断路 C. 限位开关损坏 D. 热敏电阻T802对地断路 14.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设置限位开关是为了 A. 防止电机电流过小 B. 防止电机反向起动电流过大 C. 防止三通阀卡在中间位置 D. 防止三通阀漏泄 15.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若测量元件对地断路. 那么冷却水温度值及限位开关状态将会是: A. 0℃以下,限位开关闭合 B. 0℃以下,限位开关断开 C. 达最高值,限位开关断开 D. 达最高值,限位开关闭合 16.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若测温元件对地短路,那么温度表的指示值及限位开关状态为: 。
A. 0℃以下,闭合 B. 0℃以下,断开 C. 100℃以上,闭合 D. 100℃以上,断开 17.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随着冷却水实际温度的变化,导致测温元件T802 的变化 A. 交流电流 B. 直流电流 C. 电容 D. 电阻 18.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变更冷却水温度的给定值是通过变更 来实现 A. 设定的电压值 B. 设定的电容值 C. 设定的电阻值 D. 设定的电流值 19.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冷却水温度的偏差值是通过 得到的 A. 电压对比器 B. 反相输人比例运算器 C. 差动输入比例运算器 D. 同相输入比例运算器 20.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的MRB板上,运放器TU1的输出U15代表 A. 冷却水温度的显示值 B. 冷却水温度的测量值 C. 冷却水温度的偏差值 D. 冷却水温度的给定值 21.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的MRB板上,若冷却水温度降低,那么运放器TU1和TU2的输出分别 A. 增大,增大 B. 降低,增大 C. 增大,降低 D. 降低,降低 22.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的MRB板上,若冷却水温度升高TU2输出及晶体管Tl的集电极电流分别 A. 升高,增大 B. 升高,减小 C. 降低,增大 D. 降低,减小 23.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若调整给定电位器,使MRB板上的UB增大,那么电机M的转动方向为 ,冷却水实际温度会 。
A. 顺时针,升高 B. 顺时针,降低 C. 逆时针,升高 D. 逆时针,降低 24.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在突然增大冷却水温度给定值的瞬间. MRB板输出电压阴极性为 ,MRV板输出的电压极性为 A. 负极性,负极性 B. 负极性. 正极性 C. 正极性,贝极性 D. 正极性,正极性 25. 在MR-II那么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中,在一次测试中,得到当水温为5℃时,温度表指针指在0℃上,当水温为90℃时,指针指在100℃上,这说明 A. 零点高了,量程小了 B. 零点高了,量程大了 C. 零点低了,量程小了 D. 零点低了,量程大了 26. 在对MR-II温度操纵系统MRV板举行测试时,给它加一个阶跃的输入信号. 其输出的变化规律为 A. 成比例输出 B. 先有很大阶跃输出,后其输出逐步消散在比例输出上 C. 先有一个比例输出,其后输出逐步增大 D. 比例惯性输出 27.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的MRV板上的TU3是 A. 电压对比器 B. 加法器 C. 电压服随器 D. 同相输入比例运算器 28.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的MRD板的脉冲宽度由什么抉择? A. 电容的充放电速度 B. 不灵敏区的大小 C. 输入信号的大小 D. A+C 29.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的MRD板上,将不灵敏区调大会导致 A. 静态偏差变大 B. 继电器起停频繁 C. 脉冲宽度增加 D. 操纵时间增加 30.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操纵系统的MRD板上,将不灵敏区调小会导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