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
14页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一、 选择题 (共19题;共56分)1. (2分)下列区域,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的是(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③亚热带和暖温带;④畜牧区和农耕区.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2. (12分)图1示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福建某班级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四大地理区城的特征,图2是他们在群中的聊天记录.据此回答问题1)图1中甲、乙区域分界线附近的山脉是( )A . 天山 B . 阴山 C . 南岭 D . 秦岭 (2)图1中甲、乙区域分界线附近的山脉是( )A . 天山 B . 阴山 C . 南岭 D . 秦岭 (3)福建省属于图1中的( )A . 甲区域 B . 乙区域 C . 丙区域 D . 丁区域 (4)福建省属于图1中的( )A . 甲区域 B . 乙区域 C . 丙区域 D . 丁区域 (5)四位同学描述的特征与图1中的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A . 小华﹣甲 B . 小明﹣乙 C . 小龙﹣丙 D . 小玲﹣丁 (6)四位同学描述的特征与图1中的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A . 小华﹣甲 B . 小明﹣乙 C . 小龙﹣丙 D . 小玲﹣丁 3. (2分)下列四幅图中所反映的不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是( ) A . B . C . D . 4. (2分)青藏地区和其它地区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 A . 气温和降水 B . 地形因素 C . 降水因素 D . 经济因素 5. (2分)对图中①②③④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是珠江的发源地 B . ②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C . ③是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葛洲坝工程 D . ④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6. (2分)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因素不包括( )A . 气候湿热 B . 水田集中连片 C . 水热条件优越 D . 地形以平原为主 7. (2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速公路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形平坦,没有大的山川阻碍 B . 城市和人口集中,经济发达,资金雄厚 C . 原有的公路网密布,便于改建高速公路 D . 地处沿海,便于国际交流,发展对外贸易 8. (6分)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读图中各水文站的含沙量数据,其中含沙量增加最大的河段是( ) A . 兰州—河口 B . 河口—龙门 C . 龙门—陕县 D . 陕县—利津 (2)“桃花峪—利津”河段泥沙逐渐减少,下列关于其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河段可能会形成地上河 B . 使沿河地区土壤更加肥沃 C . 有利于沿河地区的防洪 D . 使黄河入海泥沙减少 (3)关于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A . 陡坡地开荒种菜 B . 沟谷地区修建大坝 C . 增加牲畜的放牧数量 D . 禁止任何农业生产活动 9. (2分)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A . 台湾岛 B . 海南岛 C . 崇明岛 D . 金门岛 10. (2分)青藏地区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原因是( )A . 河谷地带地形平坦 B . 光照充足 C . 海拔低,气温高 D . 有灌溉水源 11. (2分)黑龙江省的面积约47万平方千米,人口3815万人(2003年),人口密度约为 ( )A . 81人/平方千米 B . 90人/平方千米 C . 91人/平方千米 D . 100人/平方千米 12. (2分)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大致与下列哪一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A . 200mm B . 400mm C . 600mm D . 800mm 13. (2分)四个夏令营的同学都来自各个地区,都是不同的民族,他们在聊天,请你判断这聊天中可信的是( )A . 来自海南的黎族同学说:“我们栽种的苹果个大香甜” B . 来自西藏的藏族同学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来客” C . 来自吉林的朝鲜族同学说:“我们种的甘蔗又获得大丰收” D . 来自广西的壮族同学说:“泼水节是我们传统而盛大的节日” 14. (2分)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位于( )A . 东北三省 B . 珠江三角洲地区 C . 沪宁杭地区 D . 京津唐地区 15. (2分)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海陆位置 B . 纬度位置 C . 地形因素 D . 季风影响 16. (2分)下列属于北方地区代表性的农作物是( )A . 水稻、柑橘、油菜 B . 小麦、苹果、花生 C . 油菜、甜菜、大豆 D . 甘蔗、芝麻、苹果 17. (2分)下列关于上海的城市职能叙述正确的是( )A . 中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 B . 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C . 长江三角中地区的核心城市 D . 中国最大的轻工业中心 18. (6分)读“四川省图”,回答下题。
1)暑假期间,A地的小学生到B地旅游,发现B地气温比A地气温低得多,造成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 纬度因素 B . 海陆位置 C . 地形 D . 太阳辐射 (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城市中,位于中纬度区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3)A地不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 . 泥石流 B . 洪涝 C . 地震 D . 寒潮 19. (2分)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图中字母与地理事物相对应正确的是( )A . A﹣昆仑山 B . B﹣陇海线 C . C﹣塔里木河 D . D﹣准噶尔盆地 二、 判断题 (共10题;共20分)20. (2分)北京是我国唯一的经济中心,人民大会堂则是我国的政治中心21. (2分)青藏高原有一个被称为“聚宝盆”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 )(判断对错)22. (2分)窑洞是西双版纳主要的传统民居 )(判断对错)23. (2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支柱产业是博彩旅游业 24. (2分)台湾岛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判断对错)25. (2分)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26. (2分)我国农业具有东牧西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27. (2分)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河流全都是内流河28. (2分)牦牛有“高原之舟”之称29. (2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以长江、黄河、澜沧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保护 三、 综合题 (共1题;共11分)30. (11分)徐霞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他为后人留下的《徐霞客游记》是不可多得的地理学巨著,读图回答: (1)徐霞客游历数十载,行遍大半个中国,从图中看,徐霞客最西曾到过简称为________的省级行政单位;曾考察过地形类型为________的甲地;考察过温度带为________带的乙地. (2)“单装徙步,行十万余里”体现了徐霞客坚韧不拔的品质.在整个旅行路线中,除徒步跋涉外,他还必须借助的一种交通工具是________. (3)“盖此丛立之峰…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该段游记描述的地形区特征是( ) A .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B . 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C .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 . 暗河溶洞,地表崎岖 (4)徐霞客澄清了沿用千年之久的“岷江导山”的误解,肯定金沙江是________的上游河段. (5)在考察广西灵渠时,他指出其“西注为漓,又东浚湘支”,从中可推断灵渠沟通的两大水系是( ) A . 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B . 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 C . 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D . 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 (6)《徐霞客游记》除对自然地理有详细的描绘外,还对各地矿产有记叙.《徐霞客游记》中写道:“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该考察地最可能在( ) A . 河南嵩山 B . 山西恒山 C . 山东泰山 D . 湖南衡山 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9题;共56分)1-1、2-1、2-2、2-3、2-4、2-5、2-6、3-1、4-1、5-1、6-1、7-1、8-1、8-2、8-3、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8-2、18-3、19-1、二、 判断题 (共10题;共20分)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三、 综合题 (共1题;共11分)30-1、30-2、30-3、30-4、30-5、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