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九零后》一部很容易被忽略的佳作.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71196116
  • 上传时间:2022-03-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1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九零后》,一部很容易被忽略的佳作 曾于里 影片《九零后》中的“90后”们,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优良文学翻译奖获得者许渊冲、翻译家杨苡、《让子弹飞》原著马识途等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 1937年,抗日战役全面爆发后,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国内诸多大学相继被日寇占领或轰炸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这三所学校,为了寻得一块宁静的书桌,纷纷南迁学子们先是在长沙停留,奈何日军的铁蹄很快到来,他们只能再次往中国的西南转移,前往昆明,并在那里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 从1937年11月开头,到1946年7月31日中断办学,西南联大成就了中国教导史上的一段传奇其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气力,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其中有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2位两院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师 以导演徐蓓的说法,《九零后》想要回复这个问题:“西南联大为什么能?”或者说,在当时的战乱背景下,这样的教导奇迹,是怎么发生在西南联大的? 徐蓓此前就曾经执导过5集纪录片《西南联大》,而《九零后》的叙事手法与之有所识别。

      《西南联大》更偏向于客观表达,整体而全面地复盘相关重要史料《九零后》那么偏向于主观表达,以十几个年过九旬的“90后”口述的历史连缀起西南联大的进展脉络,并凸显出这群西南联大学子的学生视角和生命体验;就连文案片面,也主要选自西南联大学子的日记、散文、诗歌、书信等可以说,《九零后》是西南联大学子个人生命史与西南联大校史的一次交汇 “西南联大为什么能?”我们可以从当时西南联大校歌里的“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一句中找到答案成为“人杰”,是西南联大学子的共同志向 国破家亡的背景下,西南联大学子体验了太多的离乱与迁徙,就像杨苡说的:“明明是在自己国家的土地,我们却要从前往上海,再到广州、香港,从香港到越南海防,从海防再坐火车去昆明他们看到了太多残酷与死亡,就像王希季回忆“跑警报”时看到的场景:“我围着城墙走,城墙前面有一片地,那真是惨不忍睹啊!” 亡国的危机掩盖着每个人,落后就要挨打是过去的中国体验的血淋淋的教训西南联大学子深知他们务必成为“人杰”,他们务必承受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与使命这份拳拳爱国之心,这份创办祖国、报效祖国的猛烈动力,让西南联大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西南联大不仅集聚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一批学生,也集聚了当时最优秀的一批教授,譬如梅贻琦、闻一多、沈從文、陈寅恪、罗庸、吴大猷等。

      虽然由于电影时长的限制,学子们回忆老师的一些篇幅不得不被忍痛删减,但从诸多细节中,观众还是能窥见西南联大学术空气的自由与宽松 譬如在回忆文科教导的轮替教授学制时,许渊冲与杨振宁的观点就截然相反许渊冲认为,这是中国最好的教导方式,是最好的文学课杨振宁却认为,这种上课方式不太好,不太系统这反映的不仅是文科和理科学生思维的差异,更折射出当时治学空气的开放宽容,学子们均有独立的思想与判断才能有最好的教授,有最好的学习空气,所以西南联大能 虽然西南联大暂时让师生有了一块读书的净土,但来到这里与享福没有一丁点儿关系,相反,大家都吃了不少苦头教室是铁板房,墙是土夯起来的;一间茅草房宿舍要住40个学生,宿舍里满是臭虫……学子们一开头被臭虫咬得夜不能寐,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你咬你的,我睡我的”教授们也分外清贫,他们不得不早出晚归,干点兼职的体力活来贴补生活 但大家未曾有丝毫退缩哪怕是“跑警报”时,也没有耽延读书、学习与业务探讨就像汪曾祺说的:“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每个人对学术、对报国,都怀揣着一种分外纯粹而坚强的信念,这让他们在炮火纷飞中有一种超然的淡定。

      以邓稼先的评价,就是“pure”(纯粹、纯净) 杨振宁回忆道:“稼先赞美一个人或一个行为的用语是‘pure谁的思想纯净、境界高尚,他就说这个人真‘pure他的这个标准,既评价别人,又要求自己以至同学们干脆就叫他‘pure一个“pure”的人,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刚毅坚卓的人这种“pure”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无关,它是一种精神状态,可以贯穿一个人的生命始终 所以我们看到,这群“90后”年过九旬照旧在发光发热翻译家杨苡至今依旧坚持着“make the most of every day”;潘际銮笑着说,他每天干的活可不比年轻人少;郑哲敏每天还上半天班,帮后裔们攻克技术难题……他们的“pure”,是“西南联大为什么能”最有力的说明 《九零后》的记录富有意义它为我们恢复了有关西南联大的一段“口述历史”;它的记录本身,也是“抢救式”的,是与时间的赛跑纪录片中出镜的西南联大学子,平均年龄已经96岁,关于他们的每一次记录都可能是结果一次《九零后》与《西南联大》的制作时间仅间隔两年,在《西南联大》中出镜过的10多位老人里,能够联系上并再次采访的只有两位,有的老人已经与世长辞,有的老人由于身体状况不佳没手段参与拍摄;而在《九零后》制作期间,又有三位老人猝然长逝。

      纪录片的影像由此具备了历史“活化石”的意义 《九零后》厚重的主题、鲜活的表达,完全值得更好的票房,它值得更多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走进影院从老一辈“90后”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人类群星闪动时的交相辉映,这份星光也将高悬在我们头顶,时时鼓舞我们,时时映照我们前行的道路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澎湃新闻”) 猜你热爱 许渊冲杨振宁获得者 翻译泰斗许渊冲离世环球时报(2021-06-18)2021-06-18许渊冲:翻译是一生的事业,更是生命的坚守现代妇女(2021年5期)2021-05-26许渊冲:翻译是一生的事业,更是生命的坚守时代邮刊·上半月(2022年10期)2022-11-30翻译界泰斗许渊冲:100岁前译完莎翁全集世纪人物(2022年11期)2022-11-072022最美37°女人37°女人(2022年3期)2022-03-16关注杨振宁的八卦,不如关注他的家教祝你幸福·最家长(2022年11期)2022-12-14杨振宁的放弃高中生·青春励志(2022年1期)2022-06-09依恋嬉戏的杨振宁做人与处世(2022年16期)2022-10-24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创新时代(2022年2期)2022-03-11— 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