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40组易混淆的概念辨析.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lsj5****2131
  • 文档编号:258410922
  • 上传时间:2022-02-2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7.1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自然地理 47 组易混淆的概念辨析(精编版)说明:概念是规范用语,准确表达,提高成绩的基础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明确其适用范围, 才能严格把握题目要求,防止跑题或辞不达意以下是在教学中发现的一些易混淆易出错的概念1、地壳、岩石圈与六大板块地壳的范围是在地表以下、地幔以上地球地壳的厚度约为33 千米大陆平均厚度37km 多,海洋平均厚度约7km ,青藏高原地壳最厚可达70km 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 60120 公里, 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岩石圈以下为软流圈岩石圈可分为6 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岩石圈 =地壳 +上地慢顶部2、印度洋板块与印度板块印度洋板块为全球六大板块之一,主要以大洋地壳为主,属于大洋板块 包括印度板块印度板块从属于印度洋板块,是它的一个子板块,为小板块, 由陆壳组成, 属大陆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板块(而非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形成的3、地方时、区时、时区、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地方时: 是指按当地经度以及太阳在当天的具体位置而测定的时刻。

      通常以太阳高度最大时(太阳位于上中天)的所在地经线规定为12 点作为标准,结合地球的自转速度第1 小时自转 150,划分了各地时间所以地方时时差就是经度每隔150 相差 1 小时时区:不同经线上太阳位于上中天的时刻不同,全球各地时刻便不统一1884 年国际上实行了按分区计时的办法,将全球分成24 个时区,一个时区一个时间,全球时差就缩小为 24 个小时区时:每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区时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等同于东8 区的区时,或东经120 度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的区时,即格林尼治时间,也是0 度经线的地方时4、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自然日界线就是地方时为0 时( 24 时)的经线;人为日界线就是国际日界线,与180经线大致重合180线以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开始5、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是太阳光线与地平线的夹角大于0 度为白昼,小于0度为黑夜,等于0 度在晨昏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是太阳在上中天的高度,是地方时为12 点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分布特点是从某一点向四周递减6、太阳视运动与太阳运动太阳视运动是我们所观察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它是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

      太阳运动是太阳相对于本地静止标准的运动,实际上是我们视觉上观察不到的东升西落是太阳的视运动的结果太阳在太阳系中是相对静止的7、太阳辐射、太阳能与太阳活动太阳辐射是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它是一组波,有长波,中波和短波其中,紫外线属于短波,红外线属于长波可见光部分大约占 50%,波长在波长0.40.76 微米,所以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以短波为主太阳辐射所传递的能量,称太阳辐射能有光能和热能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不稳定的表现,指黑子、 耀斑、 太阳风对人类活动存在着不利的影响8、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包括:(1)为地球提供光热能量;(2)维持地表温度,是大气水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3)煤、石油等矿物能源来自于太阳能的转化;(4)日常生活的能量来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1)影响无线电通讯;(2)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3)极光;( 4)与自然灾害相关可见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9、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以短波辐射为主;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以长波辐射为主;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补充热源,以长波辐射为主。

      气温与光照气温指大气温度,与热量和积温条件相关影响因素有:太阳高度(纬度)地势(海拨);光照就是太阳辐射,影响因素有:太阳高度(纬度)天气和云量日照时数大气透明度比如热带雨林地区气温高,但光照较差 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地区并不是热带地区,而是30 度的副热带地区(中国西藏日喀则)11、光照与热量光照指太阳辐射热量指气温和积温光照强的地区热量条件不一定好,如青藏高原地区,光照条件好(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但热量条件较差(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温度较低)同理,光照弱的地区热量条件不一定差,如四川盆地,光照条件差,但热量条件好12、温度高与雪线高通常说“阳坡温度高, 雪线高” ,而喜马拉雅山和阿尔卑斯山的南坡为阳坡,但雪线低,主要原因是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雪)多,雪线低注意:温度不是影响雪线差异的决定因素而降水量差异对雪线高低的影响更大13、气温日较差与气温年较差气温日较差是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14、生长期与生长周期生长期是指气温在100C 以上的持续天数,是一个地方可以适应作物生长的时间。

      生长周期指某种作物从播种到收获之间所需的时间南方一般生长期长,但作物的生长周期短北方生长期短,作物生长所需周期长15、四季的划分标准欧美四季标准:以二分二至为起点中国传统四季标准:以四立为起点气候四季标准:以候平均气温10 度和 22 度为划分界线一般划分标准:北温带国家一般的划分方法,以3、4、 5 月为春季16、节气与季节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0 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 个节气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0 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17、五带、热量带与温度带五带是地球表面热量带的粗略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线热量带是根据五带又划分出亚热带、亚寒带等, 也是一种粗略的划分在纬度上没有明确界线温度带是我国根据大于等于10 度的积温分出的热量带,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18、热力原因与动力原因都是气流运动的形成原因热力原因, 即由冷热不均造成气压差异而产生的动力如极地高气压与赤道低气压是热力原因所致动力原因, 是由于空气聚集下沉或辐合抬升而形成的动力。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都是由于动力原因19、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季风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环流的基本形式(模式)大气环流是大规模的大气运动表现形式有全球性的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还有局地环流,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季风环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一种环流,近地面空气冬季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则由海洋吹向陆地它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20、锋面与气团气团:大范围性质均一的空气根据与流经地区气温的对比,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锋面: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处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明朗,气团交界处天气多变21、台风与飓风均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级因所处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分布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称为台风,分布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称为飓风22、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拉尼娜: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低的现象两者都会引起世界各地的气候异常,如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南太平洋东岸降水偏多,西岸降水偏少23、降水条件与水源条件降水主要指降雨和降雪;水源主要指径流、 湖泊、冰雪融水 能够储存在地表或者地下,供人类利用的才叫水源因此降水量的丰歉与水源条件的好坏并不一致如新加坡和海南岛降水量大,但水源不足。

      河套平原降水量小(300mm 左右),但有黄河流经,水源条件较好24、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可以简称为副高,其余的不可以用简称25、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均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季风性湿润气候没有季风气候典型,即温差没有季风候大,降水没有季风气候集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东亚,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东岸26、雨影效应和焚风效应雨影效应强调降水偏少;焚风效应强调气温偏高27、干热风和焚风干热风指的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焚风指当潮湿空气越过高山时,常在背风坡的山麓地带形成一种干燥、高温的气流28、水文和水系水文特征:1 径流量2 汛期 3 有无冰期及其长短 4 有无凌汛 5含沙量 6 主要补给水源7 水能航运价值水系特征: 河流长度、流向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河网密度 落差或峡谷分布6 河道宽窄曲直29、水资源、水能资源和水利资源水资源是指人类能够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占比大的主要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三部分水能资源指可供建坝发电的峡谷河段蕴藏的水能主要影响因素有:河流径流量, 地势落差,峡谷地形,年降水量。

      水利资源指灌溉设施和塘坝水库、引水等工程30、地下水与潜水地下水分为潜水与承压水潜水是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水,又叫浅层地下水承压水是指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31、冰雪融水与季节性积雪融水:冰雪融水的关键词是“冰”,而不是“雪”,又称(永久性) 冰川融水或者高山冰川(雪)融水,所以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分布的地区必须有高大的山脉(一般海拔在3 000 m 以上),其最大流量出现在夏季,因气温最高,冰川融化量最大,如我国西北地区的众多内流河(塔里木河、弱水以及伊犁河等)季节性积雪融水,一般出现在海拔较低的平原、低山丘陵地区,因春季气温上升,积雪融化,大量积雪融水汇入河流,形成春汛,如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两次汛期,但以夏汛为主)、俄罗斯的伏尔加河(以春汛为主)32、地质构造、构造地貌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由地壳动力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主要看岩层的形态,包括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地堑和地垒);构造地貌: 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是因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形态,包括背斜山、背斜谷、向斜山、向斜谷、断块山、地堑谷、谷地与山岭、裂谷与海洋二者区别与联系:地质构造是形成构造地貌的原因地质构造指的是岩层形态。

      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的结果和表现地貌指的是地表形态构造地貌的原因是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原因又是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33、地质作用与地壳运动地质作用, 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和作用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34、断裂与断层断裂是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裂两侧面的岩层没有发生位移断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上下位移的地质构造35、地形和地势地形: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陆地地形有五种,海底地形也有五种:大陆架,大陆坡,海盆, 海岭, 海沟 常说地形单一或者复杂(多样) ,以某某地形为主,地表破碎或者完整,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常说如何高低倾斜,地势起伏大或者小,崎岖、陡峻、平坦36、地形与地貌广义的地貌与地形同义,是同一概念 狭义上的地貌有时专指某种特殊地理作用下形成的地形单元,如风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风积地貌,代崮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37、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的主导成因是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丹霞地貌的主要成因是流水侵蚀,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区简记为“风雅流丹”38、峡谷和峡湾峡谷指的是V 形谷的一种,是狭而深的河谷,多发育于地壳抬升的山区,河流强烈下切而成。

      峡湾指的是冰川槽谷被海水淹没形成的狭窄的海湾,特点是狭长、曲折、岸壁陡峭39、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矿物在大气、 流水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风化作用是将岩石由整体变破碎的过程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风化作用通常是静态的进行比较缓慢风力作用指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干区、 半湿润区乃至湿润区均有分布有风蚀地貌如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