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docx
3页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内乡县赵店初中 贾丽燕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诗歌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3、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品味语言教学过程】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二、1、走进作者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从小勤奋好学,15岁开始写诗,但屡试不第,38岁才中进士,做了几任小京官他对清朝的思想统治不满,不愿和统治者合作,终于在鸦片战争前一年辞官回家他的诗文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名的是《己亥杂诗》共315首2、写作背景《己亥杂诗》作于道光十九年,按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 1839年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廷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
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己亥杂诗》在归途中作者看到路边的落花,已到老年的他,仍然心系国家,心系社会,于是写下了本诗三、初诗韵1、自由读诗:①声音洪亮②字音准确③停顿正确④饱含惜别、乐观的情感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完成:“师生诵读部分”1、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2、听诵读己亥/杂诗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四、读诗意4、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五、理解赏析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1、这首诗的前两句是怎样写“离愁的”?从中读出诗人离京时怎样的心境?“浩荡”: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
白日斜” :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来烘托离别之苦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名句赏析的方法:1、修辞2、炼字3、哲理4、表现手法5、情感方面)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离京,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体现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由最后两句诗你想到了什么?提示:想到一种什么精神;想到什么人,什么事;亦或是其它什么诗句;什么歌曲……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2、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4、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六、自主阅读《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划分节奏2、结合注释,领会诗句的含义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七、背一背,积累经典诗作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积累爱国的诗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