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原理2024年选择题题库.pdf
43页2 0 2 4年选择题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汲取了哪些学说的合理思想()A.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B.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最崇高的社会志向C.最显明的政治立场 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记是()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4、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分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相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其次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5、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发觉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6、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特别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确定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及社会生活的关系更亲密7、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确定条件下等同起来 B.思维能否相识存在的问题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8、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实唯物论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分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的特点是()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10、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行知论D.相对主义11、”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将来运动的动身点C.运动的缘由和依据 D.运动的基础和担当者1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确定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定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缘由,静是动的结果14、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15、有一副对联,上 联 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 联 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白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 止 是()A.运动的普遍状态 B.运动的内在缘由C.运动的衡量尺度 D.运动的存在方式16、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行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7、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确定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及不变是确定对立的1 8、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1 9、在人及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及世界同时得到了变更,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更的基础。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及运用2 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状况说明()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建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由之物”转 化 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靠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自然物质而存在2 1、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经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削减,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更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快速攀升,甚 至“爆表”这种看似“冲突”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大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及“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A.敬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驾驭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C.相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及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D.尚未相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2、下列观点中反映规律根本特点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C.不废江河万古流D.人定胜天2 3、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X 90%X 90%X 90%X 90%=?其答案是约5 9%。
90 分看似一个特别不错的成果,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绵不断的工作中,假如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果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确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事变C必定性通过偶然性开拓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24、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最终一个方法出来了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相识到,“羊吃草”及“割羊草”两者之间 存 在 着()A.因果联系 B.必定联系 C.主观联系D.本质联系2 5、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子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假如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更B.在相识和处理问题时要驾驭适度的原则C.不行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相识某个事物的本质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留意事物的自我否定26、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提倡的优选法。
对此,他说明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确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运用起来很不便利,而且简洁折断每断一次,必定奢侈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一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 是 要()A.留意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27、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日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语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行能性,二者的区分在于()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依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依据和条件是否充分28、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A.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C.世界是怎样被相识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D.世界是怎样被改造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29、”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A.人的相识是主体及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实力确定相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相识实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确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30、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悲观,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白实践高于理论相识,因为实践具 有()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干脆现实性31、在下列成对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及唯心主义对立的是()A.能动反映论及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宿命论及唯意志论的对立C.反映论及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及不行知论的对立32、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阅历是推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干脆阅历比间接阅历更重要C.感性相识高于理性相识D.人民群众的干脆阅历即实践是相识的重要基础33、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记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实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34、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验,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学问特别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A.实践是人类学问的基础和来源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相识水平的提高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及错误之分D.由实践到相识的第一次飞跃比相识到实践的其次次飞跃更重要35、“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行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 是()A.在科学探讨中,阅历是不行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行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相识,既有确定性,又有相对性36、将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料将来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创建出来从相识及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相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相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相识 D.实践及相识是合一的37、爱迪生在独创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试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受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独创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验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试验都看作()A.相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可以忽视不计的偶然挫折3 8、19 7 8 年关于真理标准大探讨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确定性所预设的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确定的3 9.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 8 0n m(纳米)到 7 8 0n 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 00nm为红色,5 8 0n m 为黄色,5 10n m 为绿色,4 7 0n m 为蓝色,4 00n m 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A.人只能相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相识实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4 0、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相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安排地使自然规律为确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 倒过来就是 由自,因此 自由 等于 由自,由自 即是为所欲为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A.前者是唯物辩证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