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六月》课件(沪教版五四制).ppt
10页第23课 六月•教学目教学目标•1. 诵读诗歌,理解六月的丰富色彩所蕴含的深意•2. 通过想象用语言和笔墨描摹出诗歌中所呈现出的画面•3. 回忆童年的美丽与欢乐,写出属于自己的六月诗•说明:•这首诗歌轻松活泼,颇具童心,其中有诗人作为一个成年人对天真无邪的童年的羡慕,更有孩子们在美丽的六月所散发出的那股纯真,那份盎然的生命活力——孩子们因六月而欢畅,六月因孩子们而蓬勃!•所以,除了诵读、把握主题以外,让学生用语言、笔墨描摹出诗歌所呈现出的一幅幅斑斓的画面,这不但可以让他们走进文本,走进诗人的内心,而且能在作者、读者的共鸣中找到情感的契合点,从而由彼及此,将本诗真正换化成学生自己的诗歌,创作出属于他们的“六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描摹“六月”导入课题•在学生描摹心目中的六月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可以寻找到他们在学习文本中可能会出现的兴奋点、障碍点等,从而更好地把握后面的教学环节•二、诵读全诗感知内容•在音乐陪伴下的诵读不仅能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氛围,更能通过音乐传递诗歌中的情感,对主题的把握提供一定的帮助•三、品读诗歌提炼主题•(1)就自己最有感触的诗句进行品析(写作手法、读后感……),并从中提炼出诗歌的主题。
•(2)用语言描摹诗句所呈现出的画面•(3)提炼主题•四、齐读全诗小结拓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小结,并引导他们对诗歌主题内容进行延伸•(1)在齐读诗歌中将课堂上的所得进行归结,对诗歌有一更完整深入的了解•(2)拓展“六月”话题下的其他内容•五、课后作业•(1)配乐诗朗诵,请父母做评判,写下评语•(2)请父母说说他们的“六月”,由学生整理成文,在班中交流•思路点思路点拨•本诗的学习还可从这两个角度切入:•(1) 写作角度的由近及远;•(2) 六月色彩的变化•练习举隅隅•1. 选择诗歌中的一个片断用文字或者是画笔将它描摹出来;•2. 写一首属于自己的《六月》。
